
山旮旯的蒿子饭
周功绪
蒿子饭,就是用蒿子掺大米或掺苞谷面蒸熟的绿色食品。
蒿子,是一种“面灰白、背绿色、营养好”的野生植物。在我们老家的绿色海洋里,几乎随处可见。
蒿子饭,千万不要小看它。它可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救命饭”。在“靠工分、吃粮食”和自然灾害频发的集体化年代,能有蒿子饭吃,算是一种万幸。

蒿子饭,工艺虽然简单,但一定要注意好掺比量、排苦味和审火候。蒿子掺多了,蒿味过浓。蒿子掺少了,又很难吃到香蒿的美味。一般按6:4的比例搭配为宜。蒿子苦味不排除,可谓“有苦难言”。排苦味的办法,就是用沙布袋子将切碎的嫩蒿包好后,用力柔挤,直到把苦汁挤净为止。同时,火候也很重要。火猛了,蒿子饭容易蒸煳。火小了,又蒸不出那种特有的味道。究竟什么时侯火小点?什么时候火大点?什么时候火不大不小?这个“专利”,都“藏”母亲的智慧和汗水里。
条件好的家庭,在蒿子掺大米中掺上适量的腊肉或腊肥肠,其独特的香味,即使在几公里之外的弯弯里,也依然能闻到。
母亲不仅能做出口感极好的蒿子米饭和蒿子苞谷饭,而且,还会做出百吃不厌的蒿子粑粑。

几年前的一个阳春三月,我在老家向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问道:您到我们小溪口来看什么?万万没想到他爽快地答到:我是奔着你们这里的蒿子饭和“五月红”来的。
上世代的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粮食来源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吃商品粮的居民凭粮票到粮管所去买;一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靠挣工分而获取粮食。
那些年代,吃商品粮的娃娃们,幸福得很,潇洒得很。可以说,比现在的富二代还要潇洒一百倍。在那些年代,能找个吃商品粮的媳妇,就是男人们的一大梦想。可以说,一大批男人在找吃商品粮的媳妇的激烈竞争中,想遍了大江南北。记得,1979年春天,我在到太平溪高中读书的路上,在望智安上面的小道上遇见大舅舅后,大舅舅把他仅有的“九斤多粮票”全部送给了我,搞得我不知怎样感谢为好。这几张价值连城的“粮票”,直到现在,依然与我风雨同舟。

在“靠工分撑肚子”的年代,劳动力多的家庭,就是人们羡慕的家庭。因为劳动力多,工分就多。工分多,分到的粮食就多。在那些年代,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呕心沥血地养育了我们同甘共苦的五兄弟,使我们家里的硬劳动力长年稳定在四个左右。1980年,我高中毕业后,参加集体化劳动时,当初一天最多挣个5、6分。当我能挣个7、8分时,毅然跑到宜昌闯荡江湖去了。后因招考招聘干部,本人有幸地成为了“商品粮”大家庭中的一员。
我们家里劳动力多,故然分配的粮食就多,比劳动力少的家庭多出不少,比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就更不用说了。没有劳动力的家庭(俗称“缺粮户”),只能按人头分点粮食而已,若是遇上自然灾害的话,再会做饭的巧媳妇,也只能望锅兴叹。
那个年代,没有劳动力的缺粮户,能吃上蒿子掺大米或掺苞谷面的营养饭,可以说,犹如一餐“团年饭”。不少缺粮户吃了上顿,愁下顿不说,几乎餐餐都与红薯、土豆和菜叶相依为命。吃苕米子的、吃连皮洋芋的、吃南瓜叶的大有人在。靠芭蕉兜兜和野菜保命的不足为奇。“早上菜,午时糠,晚上清汤照月亮”,就是那时的真实写照。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我算是要再三感谢老天爷的照应。因为我吃的蒿子饭比四个哥哥少得多,比缺粮户的娃娃们少得更多。现在回想起来,既高兴又惭愧。高兴地是吃的米饭多一些,惭愧地是这种舌尖上的美食吃得太少。因为蒿子饭,清香爽口,营养丰富,功效独特,价值连城。

蒿子饭,宛如“养生保健饭”。因为,它一能抗疟;二能抗菌;三能抗寄生虫;四能解暑;五能免疫;六能促进心血管良性循环;七能有效保护实验性矽肺。
4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生命危险,推行大包干”之风,飞遍大江南北后,无论是劳动力富余的农户,还是劳动力匮乏的家庭,继过上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用的小康生活后,又喜笑颜开地飞进了“富美乡村”时代。
如今,在我老家,昔日种植苞谷、小麦、红薯和土豆的旱田,早已被盘山而转的早市茶所覆盖;昔日种植水稻、芋头和莲藕的水田,早已被一望无际的“五月红”(夏橙)所淘汰;昔日“出门靠走,通讯靠吼”的落后面貌,早已被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一辆辆轿车川流不息、一群群游客欢天喜地的美景所取代。

如今,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或一个语音,卖米的老板和卖菜的老总,瞬间就把称心如意的大米和价廉物美的蔬菜,送到你的眼前。更不可想象的是,一个电话,一个外卖瞬间就飞到了你的嘴边。
如果按这个发展速度推算的话,再过一二十年,我们不知还要遇到多少惊喜,不知还要乐享多少艳福。
有人说,站着等你三千年,而我要说:向天再借五百年。
周功绪,湖北省宜昌市作协会员,《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近百篇散文在《中国作家》《湖北作家》《宜昌作家》《三峡日报》《宜昌记忆》《三峡文学》《新三峡》和《夷陵收藏》发表。
🍀🍀🍀🍀🍀🍀🍀🍀🍀🍀🍀🍀🍀
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