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之所以为宇宙之神灵,是因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一个善于思索、长于思考的人,时常会回忆起过去的道路、往昔的际遇。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在深入而冷静的回忆中,激荡的岁月往往被漫长的时间所平复,不快的经历大多被滔滔的历史给过滤,常常体会到的是幸运的甜蜜和成功的喜悦,感恩真情的宝贵与生活的馈赠,发自内心地感慨世界的美妙和生命的美好。
岁月不居,时光荏苒。翻过这个年头就是2023年,之于我这一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这将是我在东教场度过的第40个年头。
人这一生,掐头去尾,脱靴摘帽,刨去少年时期的读书学习,退休之后的养老休闲,意气风发有所作为的时间大约也就40来个年头。换言之,东教场是我人生的黄金时期,是学习成长的平台,砥砺奋进战场,展示才华的舞台。我以此为荣,引以为傲。
是啊,东教场绝非等闲之地。新中国成立之后,这里一直是统率四方的高级军事机关所在地,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40年来,与我一道工作奋斗的领导同事、战友同学,都在岁月的激流中漂走撤离,而我依然坚守在此,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享受着精神的富足,沉浸在绵延不断、难以释怀的大院情怀之中。这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个人的幸运。
那是1984年2月,春节刚过的一天。作为刚刚走出军校大门的“学生兵”,作为基层部队推荐的新闻骨干,我一身整齐的军装,左肩右携军用挎包,怀着朝圣般虔诚的心情,来到军区报社学习。离开部队时,首长告知我,军区机关驻地在兰州市一个叫东教场的地方。到兰州才知道,东教场离火车站不远,过了盘旋路,北行二三百米一拐弯就到。
军区机关办公楼灰墙红瓦,四角五层,气势雄伟,1953年由前苏联援建而成,是一个颇具欧洲风情的地标性建筑。门口戒备森严,楼内古朴典雅,结构十分复杂。报社占据大楼中二楼位置,足见作为军区党委“喉舌”的重要地位。
我们的办公室处于中二楼右拐西头的位置,掀开墙上的壁柜,就能看见隐藏其间的一道暗门,直接通往防空洞。大办公室旁边套着一个小房间,是过去首长秘书的办公室。当年,这里曾经是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彭德怀的办公室。

对于一个从贺兰深山到大都市,从基层团队到大军区机关的青年军官来说,能在这座办公大楼里工作学习,这样的机会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不啻于一步登天。我暗下决心,决不辜负上天的赐予,不辜负机遇之神的眷顾,拿出十分的干劲,百倍的努力,争分夺秒,认真学习;狠下苦功,全面提高。
上班的号声之前必须踏进办公室,打扫卫生,倒满水杯,端坐静听各位编辑老师的工作安排。下班号响要送走各位领导后才离开办公室。上班时间埋头苦读,认真写作,八小时之外也从不闲过一分钟。
每天晚饭后,要按时进入办公室,就坐于古色古香的大办公桌前,就着绿罩铜座双头台灯,一标一点,校对清样,字斟句酌,核实文稿,决不放过一个瑕疵,从不留下一个问题。谦虚谨慎,勤学好问;遵规守纪,听从指挥;全心全意,深钻细研。任凭外面风云激荡,胸中自有明确方向。校对的清样被赞许为免检产品,誊写的稿件干净整洁。
星期天是难得的休息时间,此时才有机会熟悉东教场周边环境。作为甘肃省会,兰州市的街道基本以本省地县名字命名,如天水路、张掖路、平凉路、酒泉路、甘南路等等,而军区门前的这条街道却唯独叫作南昌路,以一个英雄城的名字命名,来自于人民军队的诞生地。

南昌路是条双向两车道街道,道旁高植洋槐树,树身粗壮,树龄不下半个世纪。窄窄的街道,两旁密集的树枝在冬日的天空下几乎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条幽深而安静的走廊,让这座与黄河仅一条滨河路之隔、面向皋兰山方向的方正军营,更具几分神秘的色彩和庄严的气氛。
愉快的时间总是短暂的。转眼间3个月过去了,5月底本期学习班结束,范文会处长把我叫到办公室,架上高度近视眼镜,习惯性地眼睛笑成一条线,正式通知我留下帮助工作。当天,学习班其余14名学员全部返回原部队,我的东教场生涯从此掀开历史的新篇章。
天道酬勤,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为了支持上级机关,加强上下沟通,原部队师政委孔瑛亲自安排,破格给我晋升职务,让我荣幸地成为同届500多名毕业生中第一个晋升副连的人。至此,曾因大学毕业梦游般地分到大山深处而处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状态中的我,面前突然展现柳暗花明的美好世界,宽阔的人生道路一下子在我的眼前无限延伸开来。
此时我年方21岁,正值“青春”的季节,决心从“青春之我”出发,胸怀“以我之青春,创造国家之青春,创造民族之青春”的豪情壮志,在军区党委机关报纸的重要岗位上,为军队现代化建设鼓与呼,全力以赴做出不一般的成绩。
记得那是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是在从办公楼返回宿舍的途中,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念头:人生的地位高了,就得有支撑这个地位的学识与修为,得有雄厚的专业功底与干事创业的本钱。这个念头成为后来支撑我三更灯火五更鸡,不达目的誓不休刻苦钻研的思想基础,从此开始了全面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狠下苦功锤炼写作能力的新长征。(图片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