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庆元
竹的气质,竹的风骨,竹的品位,竹的韵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已被人格化了,充盈着文人墨客的意识,昭示着人们的敬仰。
竹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它不畏风暴,耐寒热耐旱涝,霜打雪压,苍翠如故,“振葳蕤以擢地,结苍翠而参天。”可配青松。“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寒霜。”飓风能吹倒百年大树,却不能拔起一茎瘦竹。它勃舒而自强,倜傥不羁而又落落大方,尽情释放着生命的能量。它每一片叶,都是熠熠有光的墨绿,每一棵竹体,都昂首向天,张扬着生的自由,活的畅快。
竹的风骨刚直不弯。它象征着人的品格和操守。它劲本坚节,不畏霜雪,绿叶姜姜,翠筠浮浮,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它不孤根以迁,耸必相依以阙秀,故有刚柔忠义之称。它节贞而性直,修竿直抗云表。它在世间挺立着,甚或独立,甚或断折,也总有一种倔强和执着。尤其令世人称赞的是,它在冬季里,大雪压枝头,雪后又弹了起来,依然会高傲地挺立着。有诗云:“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它的节生,本来就是直的,它的心,生来也是空的,它不存心机,可以受委屈,但自尊不失。能够弃机缘,但信念不变,这正如世间正直有骨气的人一样,他们不会把风骨写在脸上,但实实在在地把风骨融化在血管里,骨子里,不可损贬、郑板桥种竹画竹写竹四十余年,在他眼里竹贵在“清”,贵在“节”,如神灵附体,只可清供,不可冮玩。
竹的品格丹青忠义、据传,曹操打败刘备时,关羽被俘,关羽因忠义之气,再加上勇猛过人,受到曹操格外优待,并封为汉寿亭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趁曹操防备不严时,离开曹营,去寻刘备,临别时,画一幅竹,写下五言诗一首:“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究不凋零”,关羽自喻为竹,意在保持高洁的品格,向世人表明他要做到讲信义、重诺言,爵禄不以靡、金帛不为惑,高官厚禄不足以动之,金银美女不足以移之的持节守正之人。郑板桥以竹喻人,提醒人们做人要像竹那样,不浮华不娇柔,不拈花惹草,忠贞于爱情,在他的《竹》中写道:“一节扶一节,青枝托绿叶。我知不生花,免撩蜂与蝶,”这含意深邃的诗句,是对竹的极言,对竹坚守节操、忠贞不渝、守身如玉的高度赞赏。

竹的风姿优美高雅,牧歌在《咏竹》诗中写道:“平生素爱竹,最喜林中君。挺立一身零,枝叶最谦逊.”诗人寥寥几笔,已把竹的风姿跃然纸上。它亭亭玉立,楚楚动人,其枝郁郁茵茵,袅袅延纬,朗丽飘逸,承受着大自然的甘露、微风拂动着竹叶,传出如轻击玉石的清脆悦耳声、明快馨香,给人以清爽怡静的情致,它寒不改绿叶、暖不争花红,无蜂“衔”之态,无蝶“戏英”之情、然其玉立之形犹在眼前,其清香之气扑面而来,其清脆之声犹响耳边。它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有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合唱,风姿确是优美而高雅,诗情画意,神韵独具。
我爱竹,我仰慕它的品德,崇尚它的气节,欣赏它的潇洒。我爱它的碧骨,爱它的丹青,爱它的刚直、坚守、虚心、秀雅、长青、高洁、奉献。看到它,我想到李白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看到它,我想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言;看到它,我想到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的评价;看到它,我想到那疯疯癫的济公和尚“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的赞赏;看到它,我想到懦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的评鉴;看到它,我想到历史上的先贤楷模“虚心垂叶不争名,劲节傲骨向天擎。风吹雨打不折腰,身正德高一生清”的为政清廉、正大乾坤的浩然正气;看到它,我想到苏东坡“无竹令人俗”的一句浩荡;看到它,我想到我们身边那些还在坚守着人生正道的人们。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选择了物质上的清贫,而心灵上却充盈丰满,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然坦荡,阳光、快乐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