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悟(小小说)
刘克勤
这天早上,高经理走进办公室,正想烧水沏茶时,财务部长送来了公司本季度的财务报表。接上水,插好电热壶,拿起报表一看,眉宇间霎时皱起了“川”字。
他将报表往桌上一丢,肥胖的躯体稍一后倾,随即滑落到那张宽背椅里。仅一会儿,高经理又欠起身坐起来,左手捡起报表端详,右手托着腮儿,边看边想,怎么搞的?本季度效益亏欠更大了。
其实,高经理和他的同僚们心里都清楚,近三年来,本公司就没盈利过,一直在负债经营。但他们想不通的是,公司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产业开发项目短期、长期布局都合理,人才引进高学历、专业性也兼顾,资金投入、内部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各方面都到了位的,可就是入不敷出。
问题出在哪里?
电热壶里的水滋滋地冒着热气,高经理起身离坐,沏上一杯热茶,重又回到座椅上,百思不得其解。

(电热壶里的水滋滋地冒着热气)
他将视线从报表上移开,端起杯子,嘴唇轻贴杯沿,感觉茶水还烫,重又放下。就在这一端一放之间,他的目光无意间盯着办公桌对面报夹上的那叠《经济日报》,上面一行粗黑的通栏标题映入眼帘:“采不到鲜花就培土”,标题下的副题是“某公司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巡礼”。
高经理身体前倾顺手取下报夹,展开细读,读着读着,嘴里念念有声——“事业发展,关键在人。人才是无价之宝,但比人才更重要的是让其茁壮成长的土壤。只有为优秀种子提供优质土壤,好苗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小荷才能出落成接天莲叶。”
接下来是那位公司经理的表白:“我们单位这几年高薪聘请了不少高学历、专业性强的毕业生,这些人才很多只是优质种子或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但还不会一下子就给单位带来荣耀和成绩。于是,我们着力加强培育,通过以老带新、送其深造、实践压担等方式,给雄鹰以蓝天,给千里马以旷野,让他们最大限度地获得生长的养料、成长的空间后,最后绽放出绚丽的鲜花,赢得了公司事业的春色满园、可持续发展。”
一语惊醒梦中人。读到这里,高经理禁不住击掌拍桌站了起来,想想本公司这些年来,人才引进投资不少,引进的人才也不可说不卖力,为什么业绩上不去?根本原因就在于公司重“引进”而轻“培养”。
于是,高经理摸摸后脑勺,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自言自语道:优质的种子也罢,盛开的鲜花也好,其生长都需要外在条件,须经过园丁的培土、浇灌、施肥、整枝、治虫……到了季节,才能吐艳开放。不想培土,只想采摘,哪有这样的好事?而展示人才的舞台,公平竞争的环境,唯才是举的机制,定期选送的培训,都是让人才脱颖而出、茁壮成长的好土壤。唯其如此,才能让更多的人有出彩的机会,才能让人才的园林鲜花盛开、香飘万里。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高经理放下茶杯,立即拨通了人事资源部部长的电话,要他通知管委会成员到小会议室碰个头。(2022.8.22)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作者简介:刘克勤,男,汉族,湖南省邵东市人。农家子弟,湖南邵阳市直部门工作。湖南省作协会员。业余码字30余年来,散见于各级报刊作品计300余万字,已出版《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时光短笛》个人专著4部。尤嗜短小精悍的千字文创作,既不浪费读者太多时间,又能给诸位些许启迪。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文字链接-刘克勤作品
点击链接叶飘-《我命由我不由天》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