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8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军书法作品展在京隆重开幕,松风以俊秀劲健的篆书挤身前26名,获得了优秀奖,在高手如云的全军书坛,他终于从往届的三等奖、二等奖、走到了全军书法的前列。此二事能够充分说明,他近年的努力与创作状态。
松风1974年7月生于河南洛宁,学书画印于初中时代,1991年12月入伍到湖南怀化,曾到怀化师范学院美术系断断续续学过两三年工笔花鸟,工笔清新雅致的风格,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以“清”为主基调的创作方向。1995年9月,考入长沙政治学院文化管理专业学习三年。毕业后调动到河南灵宝,两年的山沟军营的历练,书法和篆刻基础得以全面巩固。2002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两年专升本毕业之后,分配到洛阳火箭军某部工作至今。所以纵观松风从艺经历,可以总结为:启蒙乡学,从戎湘西,静修灵宝,深造京华,花开洛阳。
松风学书法自乙瑛碑入手,行书学米芾,小楷习灵飞经,后在邓石如和王福庵两家上用功最勤,小篆功力也最为扎实。入中国篆刻院学习以后,转向吴昌硕、吴大澂和金文。在创作上,他喜欢用非常清雅的粉彩纸作书,配以静穆爽键的篆字,达到了字与纸的完美统一,全军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获奖作品即是这种类型的作品。
在篆刻方面,前期徘徊于当代平正一路印风之中,当代韩天衡和李刚田两位先生的印风都有涉猎,与韩天衡先生共同创作于篆刻院的“松风”一印,即可见其学韩印的深度。
2009年,篆刻家许雄志先生告诫松风:工整一路印风走不通,要借洛阳的地域优势学习金文和古玺,还必须学好书法,并将他介绍到中国篆刻院学习一年,先后受教于沈鹏、韩天衡、石开、李刚田、刘一闻、王丹等书法篆刻界一流大家,买来了《中国玺印类编》、《古文字类编》、《金文编》、《玺印文综》等大量古玺篆刻类书籍,系统地学习了篆刻知识。经常坚持临摹,对古玺印的章法、字法熟记于心,了如指掌,在创作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开始转向以先秦古玺为重点的学习和创作。
松风提出“精美在于造型,意境出于空灵”的创作理念。所以,他刻印极注重章法的正大静穆和清雅空灵,刻印前一定要翻阅各类古玺印字典中搜集大量文字素材,讲究字型的古雅和精致,然后重点布置章法,或看《印典》中相类似古玺的章法,精心留出较大的空白,文字组合或章法不佳者,不厌数次磨掉重刻,直到满意。
从他2010年渔文化篆刻展获奖的“人家住在潮烟里”到后来“独善其身”,再到近期创作的“清虚高朗之怀”、“不忘初心”等一系列古玺风格作品,证实松风已成功走出流行印风的笼罩,打通了“印从书出”的通道,开辟了自己独特的古玺印风格。这些年松风稳扎稳打,在金文、石鼓文、小篆、行书或小楷上都有了自己的风格,书法篆刻创作渐入佳境,这点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松风目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火箭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他先后荣获过全军第三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第四届三等奖、第五届二等奖,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全军书法展三等奖,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军书法展优秀奖,篆刻作品入展第七届西泠印社国际篆刻选拔赛,入展西泠印社《百年西泠翰墨春秋》和《百年西泠金石华章》大展,近日又传来消息,他的篆刻作品入选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程。
华夏姓氏,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信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学者任见先生据可靠资料考证,汉族80%的姓氏产生于河洛地区,常说的老家河南和根在河洛的说法是可靠的。
近闻松风将在洛阳举办他第二次《百家姓系列篆刻展》,第一次是在广州办的《印证百家姓》,这次展览主题叫《根在河洛》,在洛阳举办这样的展览是非常有意义的。
2013年国庆,松风的军校同学李荣坤提出篆刻百家姓的想法,旨在让高雅的篆刻艺术走近广大百姓。经过三年多的收集资料、酝酿、构思等一系列准备工作,2016年5月在北京,他向我汇报了准备情况,我对如何加强艺术性、学术性提出了意见。
他又专程赴郑州请教许雄志先生,许先生从专业角度如何入古出新、避免重复和流俗进行了深入指导,还为此次展览题写了展名。5月20日在张家界开始了一百方印的紧张创作,历经近三个月的昼夜奋战,于8月1日建军节终于完成。
据我了解,“百家姓”篆刻的专题展览,六公分见方的大印一百个,在当今创作的套印中是绝无仅有的,“百家姓”百方篆刻的综合呈现,其中的文化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自明的,松风付出的努力也是可以想象的,艰辛自不必多言。承金石之精神,展时代之新貌。所以,这个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篆刻文化活动!
我期待着松风有更多新作涌现,并预祝展览圆满成功。
卜算子•观袁松风先生所镌百家姓印
军旅书法篆刻家梓里袁君松风,潜心艺事,卓然大成。历时三年余,取六公分印石百方,篆为百家姓印一套,匠心独运,灿然可观。叹赏久之,遂有赋:
铁笔勒璁珩,壮志殚心赋。欲问渊源寻根脉,方寸神工助。
气韵铸精魂,高古融今悟。百美纷披似百花,一代新风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