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咨询师手记 连载 6
我被妈妈逼到要发疯
曹立萍
来访者:丁岚(化名),女31岁,大学学历,公务员
初访时间:2008年5月21日中午1点45分
复访时间:2008年5月28日、6月8日
咨询次数:3次
咨询地点:凡美尼心理工作室
一阵电话铃声把我从午睡的梦中惊醒。话筒中传来一个女性略带哭腔的声音:请问,你是不是曹老师?我快要疯了,我需要马上做咨询。
我一听对方说要疯了,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本来似醒非醒的,一下就全醒了。我忙问她出了什么事?她说和她妈吵架了。心里实在难受得很,感觉真的要疯了。她要马上过来咨询。
来不及在电话里多说。得到我的同意,她放下电话就直奔我的咨询室而来。
大约二十分钟后,电话中说要疯了的丁岚出现了。
丁岚,35岁,大学毕业,已婚,机关工作人员,有一个8岁的男孩。
我给她泡了一杯绿茶,以帮助她的情绪缓和下来。她竟然一口把茶喝干,从她喝茶的速度看,她心里真的很“火”。
丁岚像爆豆子一样把和她妈妈吵架的经过说了一遍,她涨红的脸才慢慢恢复了本色。
她为什么和妈妈吵架呢?吵完架为什么情绪会如此激动?
她说:我和我妈只要一见面就要吵。不知怎么了,一听妈妈说话,就控制不住火气。我对她有很多不满,甚至于有些恨她,但是又觉得恨自己的妈妈是不孝的。
她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我感觉我对妈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怨气。总感觉她给我的母爱不多。小时候就偏爱哥哥。我哥从小调皮,总是惹祸,但妈妈还是溺爱他。我工作后,在经济上给了家里不少的支持,妈妈并没有改变对我和哥哥的区别对待。比如,家里在老房基上建新房,是我出的钱。而哥哥没出一分钱和力,房子修好后,妈妈却说要将房子全部给哥哥。我虽然不会要这个房子,但是心里很委屈。妈妈的理由就是我上了大学,读书多花了钱,哥哥没上大学工作不好。帮我哥我没有意见,其实我经常在帮我哥的。
而我妈妈的话让我心里很不舒服。她还对我老公说:我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花了不少钱。现在工作了,成你家的人了,为你家苦钱,我白养了。我老公听了就说,我们两个是自由恋爱结的婚,独立生活并没有和父母住一起,谁给谁家苦钱了?凭良心,我妈说这话太没道理。幸好老公现在知道我妈就是这样的脾气,反而劝我不要计较。
我感到无地自容。我妈的意思是把一个大学生女儿嫁出去,婆家对娘家应该有很多的回报。最让我觉得难为情的是,老公的父母比我的父母开通,明事理。我老公的哥哥在家乡工作,我们在省城,所以平时都是哥哥在照顾公婆。但我妈有事基本都是我管。
我生小孩的时候,因为我妈自己要去玩,只好请我婆婆来照顾我。婆婆跟我相处得很好。
按理公婆的年纪大,更需要照顾,但是他们很体谅我,不仅不要我们照顾, 还时常关心过问我俩的工作。让我和老公好好工作,不要做违法乱纪的事。但我妈就不一样了,有一次逼着我非要我老公利用他工作的权力为我们家办一件违规的事,使我老公很为难。
婆婆对我没有任何要求,但我妈对我的要求实在太多了,无论我怎么做总是无法让她满意。就因为我上了大学。可是想想小时候她是怎么对我的。说我是个姑娘,迟早要出嫁,不必在我身上花功夫,所以他们把所有的关注都放在了哥哥身上。但是这可能对我来说也是好事,我因为自卑才发奋考上了大学,也因此改变了命运。而我哥就是被宠坏了, 学习不好,连个工作都没有。我妈心疼他,恨不得把我所有的全部拿去给我哥。
我上大学那段时间是我妈对我最好的时候。她知道哥哥是靠不住了,我又考上了重点大学,也给她争了面子。工作后,我觉得应该回报父母,就常给家里拿钱、给妈妈买东西,但我感觉妈妈似乎永不知足,永远都觉得我拿的不够。
可我又不是造钱的机器,而且我也还要维持自己的正常生活。特别是我有困难不能给家里拿钱的时候,妈妈不但不理解,反而不断的埋怨我。渐渐地我心里对我妈产生了一股很大的怨气。 更让人受不了的是,老公说,我现在的脾气越来越像我妈了,提醒我注意。我感到很恐怖。担心自己真的变成像我妈一样,会影响和老公的关系。
为什么变成像妈妈一样会影响和老公的关系呢?
她说: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母关系一直不好,爸妈经常吵架,吵架后爸爸离家出走。我爸很早就得病去世了。所以我听说我现在像我妈了,心里很害怕,那我老公就是我爸的结果了。我真的不敢想,性格真的会遗传吗?我打死都不愿意象我妈那样!
很显然,她对妈妈的怨气这么大,一方面是因为妈妈对她的态度,另一方面是担心她的性格像妈妈会影响到自己的家庭幸福。这样的忧虑使她加重了心理压力,也放大了对妈妈的不满。
我对她说: 虽然遗传因素会使你和妈妈在性格上有部份相似之处。但你和妈妈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你们受到的教育不同,世界观也不同。而你丈夫和你的父亲也不是同一种性格的人。最重要的是你对你现在的不良状态有觉察,你正在试图改变现状,而你的妈妈并没有觉察到自己的生活以及个性有什么问题,也没有想要改变现在的认识和行为。所以你不会和你妈妈一样。你的丈夫也不像你爸爸一样选择逃避,相反他还会给你一些开导和帮助。这是你和你妈妈不同的际遇,也是你的幸运。你的孩子从一生下来就享受到父母双亲同样的关爱,不再有你那样的童年。而你是一个比你的妈妈更懂得关爱孩子的妈妈。所以,你现在的家庭和你的原生家庭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说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影响他一生的命运,反过来说,一个人在成长中的历练和经验也可以改变他的性格。在改变和完善个性的过程中,个人的际遇就会不同,人的命运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
你妈妈有她的局限,她的经历养成的个性及习惯,以及她的价值观念的固着,她生活的背景,使她很难有太多的改变。我们就不要要求她改变了,接纳她,无论怎样她都是自己的妈妈。妈妈不能改变,而我们自己是可以改变的。
她说:我很想改变我的性格。不希望我的家庭关系变成父母早年的那样。至于妈妈,无论如何她都是我妈,其实我想好好对她,就是控制不住情绪,我感觉就是被她逼疯了。我以后该怎么做才好呢?
此时,首次咨询已经接近尾声。她需要我给她一个建议。
我说:以你的情况,无论哪方面都比妈妈强,你妈妈“逼”你,其实是她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无助和无奈转嫁给你了。你有丈夫爱你,有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而你妈妈呢,爸爸不在了,你哥哥还要她操心。与你相比,她是孤独无助的。
改变自己对妈妈的态度,理解她,接纳她,包括接纳她对你的不公平,就不会再有现在这些愤怒的情绪。你会变得更豁达、开朗,就能够理解和接纳妈妈的那些不合理言行。
当然,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妈妈要求你的事,你无力做到,也不必强求。不必内疚自责。尽了心,尽了力就足够了。这样想可以帮你减少那些不必要的内疚心理。心里没有很大压力,就不会有很大的火气,自然就不会和妈妈吵架了。
第一次咨询后,她的情绪明显地缓和下来,一周后她又来了一次。为她作了一些情绪处理,帮助她调整认知进一步接纳妈妈。
当她第三次再来访时,表示逐渐能和妈妈平心静气地讲话了。
她说:妈妈对我的希望很大,要求也就更多,不满也多。而我对她发脾气,也是因为工作太忙,家庭的琐事又多,加之妈妈的指责,感觉压力太大心情烦躁。看来还是自己对妈妈的体谅不够。
此时的丁岚,已经由外向的归因转为内向归因,她开始自省。自省使她的心平静下来,不再有那样多的愤怒和怨气,反而多了几许对妈妈的怜惜之心。
到此,心理咨询已经完成了工作任务,咨询结束。
咨询后记
本案来访者内心其实是很想多为妈妈做点事报答养育之恩的,但由于妈妈的过于依赖和苛求,使她感到力不从心。而妈妈并不理解她的苦恼,只是一味向她表示不满。她想做到让妈妈满意似乎很难,一面觉得妈妈过分,一面又认为无能,内心冲突无法排解,因此对妈妈产生了愤怒的情绪。
本案的咨询的咨询目标的帮助来访者化解情绪,但咨询师并没有直接使用化解情绪的方法,而是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苛求自己的行为对心理健康有害。在某种情况下,要接纳自己的“无能”。能心平气和地对待自己,才可以心平气和地对待妈妈。
做这个案例时,我有很多的感触。许多中年人都会有类似的烦恼——因自己的行为不能使父母满意,不被父母理解和接纳而产生压力。当压力达到极限时,会对父母暴发情绪。父母会觉得这样的子女很不孝,并不断地对他进行批判,子女也会觉得自己不孝而更加痛苦矛盾。他们既想反抗又压抑着反抗的情绪,从而加剧自己内心的冲突。这种现象类似于青春期亲子关系冲突,原因可能与父母在心理上并未把成年子女当独立的成人对待,对他们既依赖又控制,而成年子女面对个性强硬的父母时也会表现出心理退缩,仿佛自己仍是一个未完全长大的孩子。我称这种现象为成年后青春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