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省长刘治洲二三事
文/杨舟平
在关中西部凤翔一带,尤其在宝鸡市凤翔区主城区南边,提起刘省长,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城南书香第一家,家里出了个刘省长。刘省长回家乡,走在村口下了轿,轿车跟在他后头,见了乡亲打招呼,见了‘可怜’给银元,修桥补路捐钱款,当了大官不像官,村人尊称刘老爷。” 这就是辛亥革命先贤刘治洲先生在家乡凤翔百姓心中的印象。
刘治洲,生于1882年,陕西宝鸡市凤翔区南指挥镇八旗屯村人,字定五,秀才出身,1906年考入凤翔府高等学堂,毕业后经时任陕西提学使(清末设置的省级教育行政长官,三品官员)选拔,入学上海理化专科学校深造,学成后赴日本留学。优质、完整的教育背景,加上聪颖的天资使年轻的刘治洲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结识了陕西老乡于右任,相同的政治抱负,使两个年轻人迅速成为好友并先后加入了同盟会。1910年回国,刘治洲在西安担任三秦公学理化教习,与井勿幕、张凤翙、胡景翼等政治名流过从甚密。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与关中的同盟会会员王丕卿、窦应昌在凤翔积极响应,使凤翔成为陕西辛亥革命第一个夺取政权的县。清政府陕甘当局不甘失败,派提督张行志及回军统领崔正午率大军分两路向凤翔反扑,先行部队已分别扎营凤翔太相寺、柳林等地,成犄角之势,共七千人马,来势汹汹。凤翔军民势单力薄,一时间人心惶惶,形势岌岌可危。以凤翔当时地方军事实力,显然寡不敌众,以卵击石,唯求西安外援方可解燃眉之急、围城之困。但西安距离凤翔三百余里之遥,且军情复杂,路途危险,大家面带难色,一筹莫展。在千钧一发之际,刘治洲挺身而出,自告奋勇说,愿率同学霍崇纶、冯士英同行去西安报信和求援。会场气氛瞬间变暖,大家愁云尽扫。当晚他们即刻备装,次日黎明出发。行至扶风时霍、冯两人因腿疾而返。刘治洲只身一人,义无反顾,不畏艰险,徒步三百余里,第二天清晨到达西安,因城门未开,他就从门缝硬挤进去,直到中午才找见西安汉军大统领张凤翙,他面陈凤翔危局及凤翔对全省革命形势的重大影响,张即派副大统领万炳南率2500人立时出发驰援凤翔,刘治洲一刻也没停歇又随军折返。经过援军及凤翔军民同仇敌忾,上下一心,苦战三月,清军溃败,凤翔之围解除。刘治洲立下头功。
1912年冬,刘治洲经陕西推选为中华民国众议院议员,1913年他离开北京去上海,开始反袁活动。1917年7月,他与国会议员二百余人赴广州参加护法运动,担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1922年,黎元洪在北京复任大总统,刘治洲担任农商部次长,继而任代部长。1924年,他与屈武、李仲山、李可亭等五人到天津,欢迎孙中山北上商定国事。
1925年5月,刘治洲担任陕西省省长。次年春发生了陕西乃至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二虎守长安”的惨烈事件。军阀刘镇华在吴佩孚、张作霖的支持下,纠集10万人马进攻西安,围城达8个月之久,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率全城军民坚守。刘治洲作为省长,在“二虎”守长安的艰难时期,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围城期间,因缺粮、断草,守城军民死伤五万人。刘治洲深知这一艰苦处境,慨然以“铁肩担道义”的气概,积极筹粮筹款,极力宣传北伐革命和守城的重要意义,注意检查军纪,要求省长公署人员勤勉履职,确保军事供给,依靠民众互助,救死扶伤,尽力减少损失。他带头吃油渣草根,不领薪俸,夜以继日工作,特别注重灵通军事信息,亲笔写信请求与他有旧交的冯玉祥将军驰援西安。1926年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挥师东下,兵临西安,一举解西安之围。陕、甘、宁、青随之平定。冯玉祥将军后来在回忆北伐战争时深情地说:“西安被围八月,始终屹然不动,定五先生的功劳,实在不可泯灭”。
1927年,刘治洲随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第二集团军北伐,北伐军先后攻克郑州、开封。刘治洲先后担任郑州市长、河南省建设厅长、冯玉祥高级顾问、总参议等职。期间,他与共产党员积极共事,情谊深厚。1932年冬,他协助冯玉祥筹组察北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参赞。同时,与共产党员南汉宸、王绍鳌保持密切的工作联系。1935年秋,西北军宋哲元将军聘请他任高级顾问,甚为倚重。
为了抗日和祖国统一,周恩来总理曾多次约见刘治洲并委以重任。1949年初,他听从中共中央安排,秘密赴香港与李济深、郭沫若等爱国人士联系,分批乘船北上。同年冬,他又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再赴香港与李维汉、李克农等进行对台湾宣传工作。之后又赴上海,与陈毅市长商谈周总理交办的要务。1950年,他以古稀之年,受中央指示,再去香港做统战工作,竭尽全力为新中国做事。1953年是他一生的高光时期,他从香港返回北京,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又担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毛泽东主席曾派人赠款慰问他。1963年,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如今,他于当年将自己节省下来的1756元(在当时不是小数目)捐给家乡修建的八旗屯桥依然存在;先生一生爱国正直、慎言慎行、情操高尚的故事依然在凤翔一带广为流传。历史将永远铭记凤翔人的杰出代表刘治洲先生!

作者简介:
杨舟平,陕西凤翔人,高级法官。中国法官文联理事,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凤翔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获市以上文学奖项数十次,都市头条等数家平台专栏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情关风月》等。作品多篇入选中学语文辅导教材,成为多省市中考试题。作品多次被《人民文摘》《海外文摘》《人民日报》《中国早报》《人民司法•天平月刊》《法制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陕西日报》《西部法制报》《华商报》《杂文报》《宝鸡日报》《散文选刊》《延河》《美文》《秦岭文学》《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凤凰网》《腾讯网》《中国作家网》等平面、网络媒体发表或转载,共计100余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