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天铸老师题字)
图源网络
主编:姚京平

云汉说书第十九集
《罪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隋炀帝》
隋文帝杨坚统一了中国,在中国历史上,对待敌军俘虏的宽容客气,恰当地安置,隋文帝算是做到家了。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好大喜功。一生做了三件大事。创立科举制;开通京杭大运河:三征高句丽。
科举制的前身叫九品中正制,以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将士人分别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中正就是评定九品的考官。九品中正制虽然给了一些庶族做官的机会,但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重家世,轻才德,把真正的贤才排斥在外,而纨绔子弟却高居官位。有的胎毛未褪,就已身为列侯,头顶已戴上了乌纱。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正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四大发明″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具体智慧,那么,科举制度体现的则是中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创造力。因而,有学者将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隋炀帝迁都洛阳后,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州地区的丰富资源运往洛阳,下令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开凿洛阳至河北逐郡(今北京西南)“永济渠″,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改造。这样,贯穿中国南北的176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可以直通船舶。开通大运河有隋炀帝贪图享乐的思想,但更多是为了沟通南北水道,满足社会的航运发展的需求。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現今的运河总长为1794公里。

隋朝建国之初,曾经富庶一时,隋炀帝不恤国力,三次征讨高丽,不但最后无功而返,而且使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结果各地起义不断。隋朝覆灭的祸根其实就是种在这里呀。
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他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开凿大运河体現了隋炀帝眼光和魄力非常博远,应该是功德无量的一代君王。
朗诵家简介:马书汉,1959年出生,二十年北京铜厂企业经历,十年机关经历,近十年游泳教练经历,花甲之年的文体参与者。
(如侵权原图删除 文责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