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真挚的情 深切的爱——访原中国美协理事、著名版画家莫测先生(下)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真挚的情 深切的爱
——访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著名版画家莫测先生(下)
我的采访仍继续着,莫测老先生越发感慨万端,他动情地讲述道: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特殊年代里,要保持这样不以战斗、宣传为目的艺术创作心态和行为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我的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清新、淡雅、抒情的格调,与“文艺是一条战线”的革命传统格格不入;于是我的创作倾向被看成是“小资产阶级情调”,是“温吞水”。记得在文化系统组织的一次“黑画展”上,我的画理所当然的“入选”了,也许因为我不在文化单位且属业余作者,似有鞭长莫及而免遭麻烦。在计划经济吃大锅饭的时代,当有人拥有个人爱好和追求,则会被看成另类,此人如果取得一些成绩,产生一定社会影响,更会被看成“白专道路”等,会弄的你的日子过得提心吊胆,坐卧不安。对此我只有拿出韧性和耐心来对待类似的非难和职责;当然也有更多同志能予以理解和鼓励,为我增加了不少勇气。
说到这里,莫测老先生强调说:内容需要形式去表达,形式需要内容去体现,这种互为作用推动了创作思维和实践。生活中常常有幸遇到、感受到大自然中美景,这些美景往往又和人类生活作诗意的融合,那奇特的构图,那优美的意境、那迷人的色彩……每逢此刻都会使我激动不已。但是我很少能立即动手作画,因为我还来不及找出与之相适应的版画语言;我只能把一些美好印象存在记忆的宝匣里。平时我则是较多的探讨某种设想形式的形成,寻找适合这种形式的表现内容。如我用方刀为主表现秋天的桦树林的《牧笛》,构成画面的主要刀法是以方刀为主调:用圆刀表现主要梯田的《走娘家》;用三棱刀表现帐篷的《垦荒者之家》,探讨木刻版画在用刀上的统一基调设想,类似油画有冷暖调子的区别。这种从形式探讨出发进行创作例子很多。如《电灌站》大面积采用白色水面;《太湖渔港》大面积采用黑色水面;《东山果熟》大面积采用灰色水面,首先都是为了黑白效应的研究比较而促成这3幅画创作的。《晚风》这幅画的构图把地平线推得很高,自觉有特色有新意,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再作一幅《暮云》,把地平线压得很低,无论形式、内容都是思维连锁反应的结果,如把这两张切忌我努力创造表现水的形式;这些形式又进一步推动我更好地表现水,如此反复逐步形成了我个人在题材和艺术风格上的独特面貌。


莫测先生还动情地向我讲述了如下的故事: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竹内实先生出于对我版画创作的关心,从1978年开始,每年分两次寄给我日本藏书票协会出版的以最新藏书票原作装订成的月历卡,一直延续到他退休,约有10年之久,他和日本藏书票协会以及其他国家的版画家,还先后寄给我藏书票作品、图册和有关资料,我都爱不释手,视若珍宝。这些引起我对藏书票的研究、创作和介绍的兴趣。1981年我曾写了《藏书票杂谈》一文,较全面的介绍了日本和世界藏书票的发展史以及它的功能、艺术特色,首先发表在《版画艺术》、《美术》等10余家报刊、杂志上,同时附发了各国藏书票作品数十张,这些介绍好像投进水中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波纹。从此我国了解关心和研究藏书票的人就多起来了。1984年3月16日,由《版画世界》杂志牵头,召集了热心于藏书票的李平凡、梁栋、莫测、郭振华、王春立、马克、郑叔方、张守义同志发起成立了中国藏书票研究会,请李桦先生为名誉顾问,李平凡、杨可扬先生为艺术顾问,梁栋为会长,之后我国藏书票艺术在20多年时间里有了迅速发展,不少版画家和版画爱好者参与了藏书票创作,作品用于交流、收藏,更多的是参与国内外展览、报刊发表,丰富了我国社会文化生活,融入了读书爱书热潮,也增加了我的版画创作品种,增加了我的创作情趣,调剂了我的创作生活。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莫测先生充满信心地说道:人生70古来稀,我已是八十大多了,离休也有20多年了。但从版画生涯来说,可以说是获得了“第二个青春”,因为离休后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版画创作。比起上班的年月,这么多年版画创作收获明显增多,对版画艺术的探索兴趣也更加强烈,使我的老年生活极为充实。我深信,由于长期的生活积累和版画技艺的磨练以及艺术修养的逐步提高,还会使我的版画创作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也必然会使我的晚年生活保持活力和创作热情。我将一如既往跟随水的足迹,延伸我的版画创作生涯。
望着莫测老先生充满自信的表情,听着老先生动情的述说,我深信,先生的明天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