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 父
文/木木
几天前,气温持续高温,高达到38度。即使是早上起床,啥也不干,汗都一个劲的往下飙。很多人家里的空调都是24小时呼呼运转着。
晚上六点左右,还没下班的琴琴,突然接到妈妈带着哭腔的电话:
“琴,你爸今天一大早要去采银杏树叶,我没让,他就偷偷走了,手机都忘了带。到现在还没回家,也无法联系……”

琴琴一听,顿时心里乱如麻。赶紧找老板请了假,又通知了嫁得不算远的妹妹。两人分头行动,急急忙忙开车去找,两姐妹把父亲可能去的几个地方,都找遍了。到底去哪里了呢?难道已经遭遇了不测?车祸或是中暑了没人发现?
昏暗的灯光下,哪怕是乡间小路上有任何异样,琴琴都会停下来细看辨别,会不会是父亲的衣服,是不是父亲留下的蛛丝马迹;发现不是,又觉得确幸。琴琴不停的上车,下车,走走停停,心里一直在默默祈祷着。

家附近几处有银杏树的地方,琴琴知道个大概。“爸,爸,爸——” 琴琴边找边喊着,一边把路边沟沟的杂草,用捡来的棍子四处拨弄,用手机电脑照照。只有几只被惊吓的鸟儿扑棱着翅膀,喳喳的回应着。
两姐妹按既定的路线寻找,会合,无果。妹妹一直说:怎么办?怎么办呀?这么大个人也不让人省心。见到父亲,一定狠狠批评他。琴琴眼里噙着泪花,极力控制着情绪。
临近9点,琴琴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父亲平时帮人家加工活鸡的小店,结果发现老人家正趿着一双洗得发白的球鞋,弓着腰,坐在椅子上,一手拿着水壶,一手摇着扇子,满脸写着疲惫。
旁边的毛坯砖墙上,倚着父亲的“战利品”。一辆老式二八型自行车,后座两旁挂着满满两个麻袋,座驾上还侧躺着一个长长的蛇皮袋,目测足足有40来斤的银杏树叶。

彼时的父亲,没有怀疑两女儿的同时降临,而是不无得意的说:琴呀,我今天采了几十斤银杏树叶,就是天太热了,把我累死了。今天忘带手机,也不知几点了,回来时感觉太阳还挂在天上呢!只是今天不知不觉跑远了,回来时自行车又显得特别重,我就骑累了再走走的,没觉得回来天就太黑了……
说完,满意的喝了几口随身带的水。对心急火燎赶来的女儿,找他的事,七十六岁的父亲却似浑然不知。

看着开心的父亲,妹妹强压着一股即将喷薄而出的怒火,“爸,你可……”,琴琴一把这扯过妹妹,眼神极力阻止了妹妹训斥的话。
琴琴调整了一下情绪,温和了语气,说:“爸,你这么大年纪了,就安安静静在家陪陪妈妈,不好吗?我们也不需要你再去挣这辛苦钱!”
“是呀!爸!这大夏天的,你要中暑了,都没人知道的呢!”妹妹说。
一阵风吹过,父亲伸出右手,分开满是青汁的五指,向后捋了捋稀疏的满头白发,叹了口气说: “我的身体,我有数的。你们刚娶了媳妇,又是买房又是买车的,开支不少!我和你妈又没有退休工资,不能闲着在家,坐等你们养呀!我能赚一分是一分呀!”
……
是呀!我们的父母,都是极其普通、极其善良的人,总想给儿女最多的财富,最多的爱。在儿女心里,父母永远都是伟大的人。
一代宗师南怀瑾先生曾说过:
做儿女的孝敬父母,不要等时间,不要等空间,不要等环境,尽力去做就对了。即使今天住草棚,那就草棚里孝敬父母;即使只能买得起一根油条,自己想吃,父母也想吃,那就自己不吃,拿给父母吃。如果能尽到这份孝心,也就是‘孝之至也’。
乌鸦尚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德。我们作为人,更要体味父母的辛劳,记住父母的恩情。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在”时,追悔莫及。


编辑:叮叮,女 ,汉族 ,江苏南通人,大专学历 。
曾做过教师6年,企业内刊编辑6年,后从事教育培训行业十来年。
业务爱好:读书、写作、运动。现为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认证编辑。
征稿微信:DDLl-1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