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作回眸47——徽宗试画的启示
荣玉奇
北宋的徽宗皇帝,虽然昏庸无比,但是对书画却颇有研究。我有一篇文艺随笔,就是从徽宗试画说起。
下面就是这篇旧作:
徽宗试画的启示
北宋的徽宗皇帝,虽然昏庸无能,和他的儿子钦宗一起做了亡国之君,但是他对书画却颇有研究。
有一次皇家画院招考画士,徽宗为他们出了这样一个题目:“竹锁桥边卖酒家”。猛一看这个题目并无特别之处,但仔细琢磨却大有文章,关键是那个“锁”字,既然竹林将酒家锁住,又如何在画面上表现酒家呢?结果应试的诸画生,多数没有悟透这个道理,便匆忙作起画来。只见他们,有的画桥边小店,有人正在那里饮酒;有的画一片竹林,一座小桥,旁边一个酒店;还有的画一片竹林中,包围着一个酒馆。这些画都不中徽宗之意,独有一位画士,在石桥头画竹林一丛,竹林中有一竹竿,酒帘高挑,迎风飘舞,隐约可见帘上书一“酒”字。徽宗见到这幅画,很是高兴,赞叹说:“此画始得“锁’字之意也。”
由此联想到我们的某些文学作品,有的作者本来生活底子很薄,又不善于观察和思考,而且不大忠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写作品往往是图省劲、走捷径,结果只能是跟在别人后边一步一趋依样画葫芦,写出的作品毫无新意,读后味同嚼蜡。写农村题材,往往先穷后富,穷得可怜,富得极快,也令人羡慕;写军事题材,高级首长的嗜好又往往是下象棋、下军棋,而且是指挥若定.....凡此种种。实在是俗不堪奈,令人生厌。事实上,稍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现实生活并不总是这样的。要想克服这种现象,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舍此别无他途。因为只有生活才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但愿我们的文学爱好者明白这一浅显的道理并努力去做。
(原载1993年1月13日《邢台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