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奇思阳桥
文/龙茂泉
思阳桥村一角
思阳桥,是巴东县绿葱坡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该镇东北角,东与秭归县磨坪乡接壤,南与稻场岭交界,西与三尖观毗邻,北与4A景区三峡女人谷相连。占地面积8.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50米左右。境内地形地貌独特,崇山峻岭,地势狭窄险要。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资源十分丰富。早年间是三(三尖观)秭(秭归)官商道的必经之路。
香果树满树花艳
01
在思阳桥村三组的尚湾洞生长着四棵古树,两棵古银杏树,一棵古摇钱树,一棵古香果树,唯有香果树格外引人注目,正是因为香果树的树形高大,白花迎夏,满树花开,花大色艳,洁白无瑕,特别在盛夏酷暑少花时节,它却怒放满树繁花,宛如一颗颗光辉灿烂的“幽谷明珠”,闪烁于青翠的群山之中。更可喜的是香果树历经百余年风霜至今没有任何枯枝败象,其生命的灵气引来周围百姓呵护。每到日出日落之时,轻云薄雾飘绕之间,香果树在微风中伸展着她婀娜的身姿,倩影窈窕。与周围这人间仙境珠联璧合,简直美仑美奂,趣成天然。
这棵生长在海拔近850米尚湾洞的香果树,树龄150余年、树高20余米、胸径2米,枝下高4米,树冠覆盖面积达500平方米。它那庞大的树冠犹如一把巨伞,山风刮过,巨伞轻轻摇动,在蓝天白云下优哉游哉,好不逍遥自在。大树粗大的茎杆上,生长着许多槲寄生植物,叶片苍翠欲滴,根上长满青苔,显出了大树的古老。如今,这株大树仍在年年开花,装点着思阳桥迷人的秋色。凡去思阳桥村旅游者,无不以一睹这古老香果树为快。这棵树还被当地人捧称为国运树,据说汶川地震那一年,香果树一朵花就没有开;国运亨通盛世华年之时,花开更为旺盛,满树花艳无瑕。
思阳桥村尚湾洞风景
香果树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属茜草科,为我国特有,起源于距今约1亿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素有“活化石”之称,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他的《华西植物志》中,将它誉为“中国森林中最美丽动人的树”。
香果树资源分布少,繁殖比较困难,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科研价值。迄今尚未发现纯林,只见其星散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10多个省份。生长在海拔430-1630米处的山谷林中,6-8月开花,8-11月结果,喜湿润而肥沃的土壤。该树可作庭园观赏树、制蜡纸及人造棉的原料、供制家具和建筑用,也是耐涝,可作固堤的植物。
香果树花
02
在思阳桥还生长着一种特有的珍贵树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为珍稀濒危植物,它就是巴东木莲。
生长在思阳桥的珍稀植物“巴东木莲”古树
巴东木莲属木兰常绿乔木,是一种濒临绝迹的树,1934年由胡先骕先生首次发现于长江巫峡南岸的巴东县绿葱坡镇思阳桥,故定名“巴东木莲”。其树高数丈,涉冬不凋,身如青杨,有白纹;叶如桂,厚大无脊;花如莲,香色细腻皆同,独房心有异。唐代诗人白居易题绝句云:“如折芙蓉栽旱地,似抛芍药挂高枝。云埋水隔无人识,惟有南宾太守知”。巴东木莲为鄂西特有树种,仅发现于巴东、神农架及利川等少数地区亦有零星分布。国家将其列为二类保护植物,湖北省将其列为濒危树种。原邮电部1986年9月25日曾发行《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邮票三枚,其中一枚便是巴东木莲。
巴东县境内的巴东木莲仅存三株,生长在绿葱坡镇思阳桥溪沟两边的悬崖边,彼此相距一公里,树高约在20米以上,树龄约百余年。巴东木莲的立地条件十分险恶,思阳桥下游北岸的一棵,长在陡峭悬崖的半腰上,可望而不可及;思阳桥上游北岸的一棵,生长在人迹罕至的丛林中;生长在溪沟南岸的一棵,正好位于思阳桥头村民曹继贤家门口,一边临悬崖,一边傍人行小道。三棵树均是傍悬崖而生,从未发现根蘖苗或实生苗。由此可见,自然状态下自行繁衍,是难乎其难的。
珍稀植物“巴东木莲”古树进入盛花期
巴东木莲生长在700~1000米的高山地带。锈褐色的高大树干一般都在10米以上,小枝粗壮。单叶互生,叶片薄而硕大。春末夏初开花,花直径达8厘米左右,色白、芳香浓郁,绿叶相衬,显得妖艳美丽,丰姿卓烁。本树种性耐阴,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在湖北西南部,主要生长于石灰岩山地中下部土层深厚之处。是珍贵的风景绿化观赏树种。
珍稀植物“巴东木莲”古树的花蕾
巴东木莲为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因早些年森林破坏严重,在每个分点上最多只有数株,少者仅存1株,而且幼苗、幼树极少,已处于濒危灭绝的境地,其模式标本采自木莲属植物地理分布最北缘的湖北巴东县。目前,全国野生巴东木莲分布数量仅500余株,其中江西100余株,湖南400余株,湖北仅10余株。
珍稀植物“巴东木莲”古树的花瓣
03
思阳桥村的思阳河还有保存比较完好的两座乾隆年间修建的石拱桥,一座叫万寿桥、一座叫广福桥。一直以来,万寿桥被人们称之为思阳桥,思阳桥便成了这一带的地理标志。
思阳河保存完好的万寿桥
所谓的思阳桥其实就叫万寿桥,单孔石拱桥,建在“S”河道的第一个湾上,两岸桥基为溶岩地质,千秋永固。拱顶正中心通高约10米,桥面全长13米,宽4米,两侧有加工精致的石制护栏;桥拱由人工加工而成的楔形石头砌筑,每块石头尺寸一样大小,缝与缝之间只能用“丝”来形容,十分精密,每排4块,共32排;在楔形拱石上面,压着一层弧形石幔,厚约10余公分,石幔上砌有精心加工的方形石头和桥面石。这种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桥体的竖向压力分解成轴向压力,然后传递到两岸脚基。纵观桥的设计和结构,不得不佩服设计者的高明和古代匠人的技艺精湛。
桥西头的石制牌坊高约2.5米,五厢制式,上铭“万寿桥”三字,每个字约20公分见方,按牌坊上的铭文记载,万寿桥修建于清乾隆五十年,即公元1785年,是一个叫邓植的田畯乡官(管农业的地方官吏)与其子邓长圣、邓长书“念先祖曾为领袖”出资修建的;匠师为钱东海、吕联书;牌坊序文由当时的巴东县儒学正堂(即教谕)龚觐飏所题,全文及笔者所加注的标点在内,共463字。这篇序文除了对邓植赞赏有加和歌功颂德外,还透露了很多信息,如邓植的先祖是一个高级别的大官;万寿桥的修建从开始到竣工,总共用了不到半年时间,等等。兹将牌坊序文照录于后:
“特授湖北宜昌府巴东县儒学正堂龚觐飏敬题:喻家河新建万寿桥
宜郡本山国,而巴邑尤号嵓(岩)疆,峰岚封峙,溪水贯中,势若骏马之奔腾,倘一处之桥鲜有,不遣行道,犹若关山阻隔。
喻家河水源发于召堡土下,汇于思阳,虽非长江天堑而地福要岸,实为川湖通衢,一旦山洪水来,沟涌奔淘,每遇斯,商旅与官家贵客困日长年,乡绅田元彝广种福田,建有石桥,以便往来,无如地势未审,盘基不固,春夏淫雨波涛一流,溃而片石无存矣。
本年春,田畯乡官邓植字南林,念先祖曾为领袖,建石桥于思阳水,以垂万古之名旌,而今兹喻家河只听圮颓,不思绳其祖武乎?于是捐后镪、请石工,虽家非素封而慨然,以另置新桥为己任。而经营伊始,天鉴其忱,雨少晴多,便于鸠究,自二月以迄麦秋而与梁即成矣。
嗟乎!余常见夫世之置桥者,募化以自啟,齐人而先病人,即邓君所不忍也,故宁以一身而肩钜任,倾囊百余金赀,而毫不认为德向非焉,于为善克肖先贤者,焉能如是之慕义强人耶?虽然,君子不动恩秉彝好德,人所同情,吾知四方仁人诸君履斯桥而由斯道者,当必歌尔功颂尔德,且厚期之。福禄继承,承亦与山河同其不朽!云尔。”
万寿桥西所立牌坊
迄今,卧波一虹的万寿桥在思阳河躬身露背供人行马踏将近两个半世纪,两百多年以来,世间历经了多少高岸为谷、沧海为田的变化和兴衰沉浮,而万寿桥纹丝未动,依旧岿然,几百年的重负仿佛越发压实了它的肩膀。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极为落后的古代,万寿桥凝结的是古人的智慧和血汗。在全面振兴乡村建设的今天,应加强对万寿古桥的保护,不能任其在自然中损毁甚至消失,至少,把古人的智慧结晶和征服自然的精神留给后人。
思阳河保存完好的广福桥
修建广福桥的时候还保留着一段传说,当时有一百多石匠在施工,其中在桥要合拢的时候其中一位资历最深的石匠师傅组织大桥合拢,据说过去修建大桥及大型建筑需要祭祀,祭祀有主动祭祀和被动祭祀,其中广福桥属于被动祭祀,大师傅给工人交代如果没有一位身穿白衣骑白马的人经过此桥不允许合拢,就算合拢也会垮掉。等了将近半个月在工匠实在无法等下去的时候,当地一位地主骑白马穿白衣刚好从此经过,这位地主看见此桥停工这么多天当他经过就开始施工合拢,他自己也是位比较了解我们风俗习惯的土家人。他知道自己的路过已经被祭桥,马上找周围的师傅让师傅跑回他家去报信交代后事,果不其然这位地主还没到家就死那离家不远的地方。这只是传说但是当地老人谈起这座桥都会讲起这个故事。
广福桥现在还保留着当时石匠师付雕刻的各种惟妙惟肖的雕像,其中以狮子和羊最有特点,因为思阳桥以前的名字叫狮羊桥。
广福桥上保存完整的石雕像
这些迄今已有230余年保存完整的石拱桥,完全靠石头垒筑而成,可见古人能工巧匠的智慧和惊人的技术,值得今天去探寻与敬仰,具有研究与重点保护价值。
思阳河水流湍急
思阳桥村所辖的思阳河发源于绿葱坡镇中村黑湾一个叫中村河的地方,野花坪、幺店子、杨家槽、凉风台、秦家荒等五条小溪流在此汇聚,向东流至思阳河、经巴人河流入秭归县境内的归坪河,再经沙镇溪注入长江,巴东境内全长50余公里,流域面积771平方千米。思阳河流域千山竞秀,万壑松涛,峡谷幽深,洞穴密布,悬泉叠韵,溪流涓涓,集“奇、秀、险、幽”于一体,堪称山、水、林、泉、洞、峡的绝美组合,原始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一道独特的美丽景观,风景如画,河床宽敞,水流湍急,时而幽深狭窄,时而宽阔流淌,沿河两岸森林茂密,野猴、野猪、红腹錦鸡、野鸡、麂子、山羊随处可见,沿途还有各种溶洞;硝洞湾(据老人讲贺龙部队在此驻扎时熬过硝,用于补充弹药)、鱼泉洞(雨季到来时涨水从洞中翻出无数的清水鱼,味道十分可口);老虎洞(旧时常有老虎出没、栖息)。由此可见,思阳桥村不仅自然风景秀丽,名木古树众多,而且还是一片红色热土,值得深度开发。
04
思阳河山顶屹立的灵官殿
这里还不得不提与思阳桥毗邻坡上坎下的灵官殿。灵官殿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迄今220余年历史,用于朝拜祭祀,该庙宇十分显灵,原为木架结构,雕花十分考究。据传说多年前一村民来此许愿,若神灵保佑其子能考试榜上有名,他必将此庙宇翻修,结果如愿,他便将此观进行了翻修,后经许多来此许愿的人加砖加固,就变为现在模样,但灵气未减。
前来灵官殿参观者
在观内青石墙面上立着一块石碑,记录了重修灵官殿的历史,碑面大多已模糊难认。据龙发山老师在《茶店民间故事集》中记载:灵官殿脚踏两县(秭归县、巴东县),位于海拔高达1840米的天鹅观附近,站此地可眺望兴山、巫山、奉节、建始、长阳等五县。天鹅观实为天王观,何时何人修建,已难考证,传说天王观年久失修,导致观中的灵官菩萨脚穿一丈二尺长的草鞋,腾陟其阜,由其邑人在此为之建庙,名灵官殿,传至清朝嘉庆(1522-1566)初,时外匪猖獗,墙垣破裂,难避风霜,由当地贡生邹先英与罗开俊等人邀约民众于嘉庆三年(1798)由天娥观迁址现址进行了重建。此后在清朝道光十年(1831)、光绪元年(1875)、光绪二十三年(1898)、民国十年(1921)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维修。1966年殿毁神灭。后经本地村民自发维修,才有现在的模样。
航拍灵官殿全貌
思阳桥村历史悠久,古木参天,名贵古树香果树和巴东木莲均属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万寿桥、广福桥无不凝聚了古人的过人智慧和惊人技术;巍峨屹立不倒的灵官殿是难得的旅游资源,有待于深度探寻与开发,它们不仅是思阳桥亮丽的风景,更是秘境巴东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思阳桥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是一片红色的热土, 更是风景旖旎的美丽乡村。

作者简介:
龙茂泉,湖北恩施人,中共党员,退休法官。离开公职多年闲赋悠居在峡江的一介布衣,酷爱文学打发时光的码字人,偶尔发布小文的州作协会员,热爱生活的开心翁。含怡弄孙的闲暇时间专司《峡江布衣》的恩施州网络媒体协会成员,《世界文学》签约作家。《乡村中国》终身会员。让灵魂游走于笔墨之间,让心情徜徉在诗海词畔。修文心立德,蓄睿意怡情,行善举养身。老而无为,身心自在。信奉:拙笔我心,讴歌家乡,书写阳光,便是诗与远方!
🍀🍀🍀🍀🍀🍀🍀🍀🍀🍀🍀🍀🍀🍀
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