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话三个和尚挑水
文/石城吴钩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说的是三个和尚的故事:
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菩萨案桌上的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
不久,来了个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 和尚叫他去挑水,新来的和尚觉牌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 ,便要原先的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抬一只桶,桶放在担子中央,这样抬着,两人都心安理得,也都有水喝。
后来,又来了个和尚。渴了,见缸里没水,就挑来水,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大眼瞪小眼。于是三个和尚就都没水喝了。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因为懒,都不想出力,都想依赖别人。三人同一种心态,同一种境界,互相推诿.谁也不去取水,结果到了大家都没水喝的境地。是的,挑水的路很长,很累人,一个和尚自己要吃水,不挑就没水吃,再累也得挑。两个和尚呢,一起抬水吃,既不那么累,也公平公正。而三个和尚呢,就有点不好办。一个和尚挑水,其他两个白喝,不干;两个和尚抬水呢,心理也不平衡:凭什么我俩抬水,他不劳而获?心不甘,情不愿,也不干。三个和尚都这么想,都不干,于是,都没水吃。
就这样,三个和尚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净水瓶干了没人添水;花枯草萎没人浇;老鼠偷吃供品,无人管。鼠患猖獗,一天老鼠打翻了烛台,,引起大火。看情势不妙,三个和尚急了,一起奋力扑救。火终于扑灭了,他们也清醒了。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有了,日子也正常了。
其实,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问题,有多种方法解决,姑试言之——
方法一:接力赛。三人通过协商,团结合作,各挑从水塘到庙里水缸的三分之一段路。这样水有了,也合理解决了路长和累的问题。这方法叫“机制创新”。
方法二:接水法。三人开动脑筋,去山中砍竹,然后打通连接一起,连通水塘和水缸,再买个辘轳,这样,只需一个和尚负责把水搖上来,其他两个干其他事、休息,三人轮流换班。这方法叫“技术创新”。
方法三:调动法。由庙里方丈出面,让三个和尚都去挑水,挑得快挑得多的,每餐奖励加菜,桃得少的没菜吃白饭。这样三个和尚都会争着拼命挑水。领导出面,鼓励良性竞争,这方法叫“竞争机制”。
还有一个方法叫“惩罚法”,方丈令三个和尚都去挑水,不去者,出工不出力者,不绐或少给喝水吃饭。此法消极,乃下下之策,似不可取。
一,办一件事,一定要有制度作保证,落实责任,否则,人越多越办不成事;
二,办事过程中,既要齐心协力发扬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精神,也要开展良性竞争,调动、激发主观能动性。
此三个和尚吃水故事新解,读后对我们是不是有一点新的启发呢?



个人简介
石城吴钩,原名刘刚。人生座右铭:认认真真教书,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处世,堂堂正正立身。
求学、从军(南京军区装甲兵坦克独立三团),学习(南京师范学院)、教书。先后在中学、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后应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之邀,讲授文学赏析、古诗词文五年。现退休,读书,笔耕,操琴。诗文散见于报刋杂志及新浪博客、今日头条、青岛都市头条、大地菲芳原创文学微刊、卓芒文学网及诗文艺等。2021年荣获当代诗词网诗词中华全国诗词评选大赛年度作品金奖。2022年荣获中国散文网"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