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上庄旅游抒杯
文/原光辉










2022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下午,我的女婿开车载着我和三弟光荣行程八十多华里观光了古村落上庄的村容风情。
庄座落于祁县东南与太谷相邻的一个塬上。我们从下申行程约三十华里就进入了山区。到上庄还有五十多华里,全是崎岖不平,缓缓而上的山路。路一旁依山,一旁面沟河。路很窄,只能错开两辆反方向而行的小车。初入山是水果之乡峪口 ,路两旁,遍山全是苹果树。我们正好遇上苹果收果季节,远看苹果压技黄橙橙,近看路旁苹果堆满坡。买卖苹果的小货车一辆接一辆。真是让我想下车拿来一个尝一尝。
过了峪口再往东行,可就是另一翻景象。看到的都是山 ,山虽不太雄伟,但都是石头山。只见杂草植被如地毯,不见苍松成片长。这山不是山崖相连,而是山包绵延。修路工人为防止下雨塌方,正在冒着烈日在路的两旁右沿山坡修围墙,左沿沟河修护栏。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终于到达了上庄。这个庄不大,座落在底是石山,上面覆盖较厚的黄土,面积相对较大一点的山包上。四面环沟,地质学把这样的地势称为(塬)。这个村初看不大起眼,村子不大,又在个深山里,但国家为什么列入古村落修复保护?祁县人为什么把这庄称为小北京?在我们来说就是个迷。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远道而来求解。
上庄豪宅扎堆成排而建,它的规模虽然不及晋中祁太榆灵县之名宅,但每个院落的豪华程度不亚于晋中各县大院。有二进院、三进院。挑角门楼,左右顶柱。顶柱下面奠基的石墩都是石碉的。有的豪宅第一道门是孤形石门,进门后是层层条石阶梯,阶梯上去是较平坦的大地,左右建毫宅。这里有个豪宅朱德总司令的夫人康克清抗战期间曾在这里留宿过。这些豪宅有的因长期无人住,虽已缺壁断垣,但其气派仍不亚于当年。就从有如此壮观的民居豪宅这一点,列入国家级古村落也名不虚传。
上庄这些豪宅主要建于明清时代,主要得益于晋商之商风、家风。晋商再大的老板,再富的东家,也不能带家眷去经商地,也不得在经商地盖宅院,置家产。肥水不外流,家乡立根基。
在上庄我们还看到一个石凿的棺材,墓已不在,露天在山坡上。这也是成为古村落的见证,是一宝。
一排古窑洞,石头砌成,外貌一看就可知是年已很久的古石窑,但现在依然完好。石窑见证了上庄的历史悠久。和豪宅对比,也见证了当年村民穷富的严重差距。
能反映上庄之古的还有全是长条成方沙石块盖成的武道庙。看来古时也有专管交通安全的神。
古戏台,这戏台何年建的,为那位神建的,没来得及考查了解,但年已久,原貌已不存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在原基上按原貌国家投资刚建的。我们来的前两天,为庆祝新建戏台落成才唱了三天戏。这是个旧样新貌的古戏台,也是古村落之见证。
通过参观上庄是古村落是小北京我们得到印证了,同时使我们更感动的是上庄的新农村建设。村里的路从街的主路到通往各户的支路全是由国家投资新建的巨石为料、水泥灌缝的平坦的下雨不怕泥泞的石砌路。村里住户村民虽然迁移到平川村的不少,但他们的生活根基大多还在村里。在村的、迁走的大多户村民都在家乡养牛。多的一户上百头,少的四、五十头。一头小牛一年就长成了可售出的牛,每头能卖上万元。售出四十几头。纯收入就是三十几万元。所以虽生活在深山农村,但户户较富裕。我们在参观上庄时遇到一个叫转儿的年近花甲的村民,她家儿子都迁户下申村了,但她男人留村养牛八十多头,忙时儿子回山帮忙,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户迁平川生活,扎根山村生产,我看可以成为今后山区农村发展的方向。
这次回乡住了四天。两天走访了两个古村落,收获大,感触深。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在我老年生活中、脑海中深深扎了根。难怪回乡在农民中听到的都是对共产党感恩不忘的声音。
2022年农历7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