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潮(广东)散文1篇
作者简介:吴东潮,广东云浮人。热爱文学,喜爱诗词。小时候受家人艺术的熏陶;中小学时担任班级美术科代表;中专时候担任班级干部,是学校“初露文学社”成员,并获得学校举办文学等比赛奖项。多次在学校或者全国各地各届诗文比赛中获奖。2010年来到广州在民办中小学学校担任美术教师,2016年7月进修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州通用自学考试辅导学校”进修艺术设计专科。持续近五年边工边读的社会生活生活,后来在广州番禺区民办学校任教美术。2008年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中05电脑A班文字录入优秀奖;2013年“祖国好”全国诗文书画大赛,诗词三等奖;2014年广州番禺西片“三笔字”比赛三等奖;2015年广东省惠州信访局“三字经”优秀奖;2021年第四届广东省青少年书法大赛暨书法教育论坛论文比赛入选纪念证书。




《初访广东观音山龙舟水行赋》
远闻圣像法身巍峨高岸,座落于南天胜境大湾地,声名誉响南澳洲。前来祈福信者多,香火鼎盛,诚心礼佛圣像灵验,善男信女称心如愿。又有山间如画,幅幅美致。盛夏之初,遂莞行之际来此,一睹圣像庄貌。
择日微风不燥,醺醄正好,信众师兄有约于此,祗见和曦初映山腰,其间亭台桥路隐现,门楼大道宽广直达城郊,乐韵四起一派和祥。师兄所言:“山有皈依弟子,高僧授之,并颁皈依证傍身”,甚觉有趣探闻。
次日正逢牛一,大雨滂沱,湿漉一路而至,门楼深严高仰,楼壁水流划下,湿染留印,林风带雨,树木倒斜,乘览车而上,山脊环环可睹,青松翠嶂,迎风拂雾,轻纱带过,凉风送面甚觉清凉。至飞瀑台下车,便听瀑声隐约而至,萦绕八方,如声示游览名册景致之喻,游人甚多乐而忘忧,一为雀跃踊致,嬉闹着玩;二为欢声吟唱,齐行上山;三为驻足长探,纷持器械摄影採景,便匆足跟之,多有凉亭遍布,而大者携有楹联设立门面,小则额匾一方注有名称。游路险处己封,设有疫情警示牌面,游人拐行。因而另寻一径,其阶梯陡峭笔直,铁链依山,荞木郁葱,俯视而望,飞流迅急泻下山腰,深难可测,恐有“锁龙井”于此,唯听响水湲湲而止,此谓“通天梯”矣,再往上见一水库,因雨水充沛己及湖岸,湖面碧绿晶莹如翡翠,林间细雨葱濛,翠竹间之,碧叶光亮辉映,有石台设于石凳三两之间。
登及车路到感恩广场,四围宽广,店面遍布,金碗至于路末一旁,满盈金水,金光映照,两旁绿權,欣红满布,滴水濑绸,寄笺遍挂,大道向裡,游众依然三五成群撑伞伴随,唐宋风潮结髻上笄,礼服韵浓,南笙九歌随风吟听,铁索威亚雨中神话飞天。 应开年节目众多,装饰摆设繁重未撤,余韵尤存,场中饰以龙凤形阶梯,倾斜直伸山腰,名“龙凤梯”,登梯情人共偕福山之乐。另有更高远阶梯,名为“一线天”,湿润两旁雨竹懒卧,水洼淅沥,成溪而下,梯长约百里,一眼望及,乃至瞻及观音真像,甚有迢迢访观音路上之意,果不,缓上梯石,仰止观天,狂风呼号,风云变幻,夹雨扑面,至山顶见观音圣像端庄,银袍袈裟,侧坐莲花座池,可佛像首冠注水下淌,从额至脸,似汗流如下,有幄筹己久,大功毕成之象。
此一面之缘,实有别于心中佛像巍峨高岸之态,但静睦慈和,任凭风啸雨飞,依然安祥山荫,途人纷至观音寺参拜祈祷,观音底座万佛殿,金佛万尊供壁龛,信徒至座,手书心经,来者学子少青多,未见师兄所云:“拜师之皈依弟子”,甚为憾惜!唯得观音圣像对面一凉亭,有一童子像,作拱手作揖参拜观音之势,窥探一番,只见亭外风采非凡,大风洗礼山林面,宛若神佛青袍掀翻,白绸缭绕,苍翠滚滚,法雨供养新地天,感慨世间纵承阴霾并接,受恶疫连连,亦要使转航舵,逆风翻盘,拔扫恶毒,圣地依然巍巍山峦连绵,远处山外山,深惠城外城,那年金秋,感赋初心未及。
为赶车程,适时下山,山路蜿蜒而下,作回旋形势,远方一楼阁,矗立于眼前,纵观上下,有观音端坐持瓶之像,而此为:“慈云阁”,路途不熟,网上导航,指示景致多,此谓无缘皆未闻。半山云雾已去,霞光透落,远眺山顶,佛像细微,清晰可认佛首正向山门,慈怀远瞩,禅意盎然。 行及佛光路,取已备面点充腹,此程已结,回途雨过,白屐清新,衣褴净阔,山下楼房隐逸林立,风光无限览有余。
忆记尤叹:“素身寻依山行居,惜故众缘结圆满,念银龙吐珠,凤舞金晖,闻芳呈祥,作大潮珠江,奔涌深港,马到功成,放眼神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