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陪 记 者 拍 热 点
王枵今(甘肃)

写这篇文章时,感觉特别有压力,想着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写这样的题材,思考了很长时间,便决定提笔,觉的他们很值得我写。也感觉写他们时认为自己不自量力,外行给文豪显丑,但他们的敬业身影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让我久久无法释怀……
那天是三伏天末,我奉命去路口迎接市电视台记者来县里摄影采访,眼神有点发愣,因为平时我所接触的记者多半年轻青春,这次来的三名记者两位看起来50多岁模样,他们背着笨重高大的摄像机,还配一个装录像带的背包,感觉像一个稀奇的宠儿拥背,我们相互介绍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拍摄过程中,他们一会蹲下,一会侧趴,一会边拍边走,一会要站最高处,一会又跑最下面台阶,像小孩子攀高爬低,不一会个个都大汗漓淋,湿透了衣裳,真的很辛苦。但他们拍摄工作激情丝毫没有减弱。拍摄进行中,天下起了细雨到小雨,而且还越来越大,但拍摄工作任务不能停,因为工作有计划,一个县只限定一天时间,拍摄取材五个部门,任务比较紧张,只能风雨无阻去工作。

对于记者这份工作,在我的影响中就是背个相机取个镜头,人前很风光,有时候对于他们报道的有关问题,我还存在偏执和误解。但真正陪同亲自跟随时,才知道这份工作的辛苦,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潇洒和想的那么美好。经常顶着烈日、冒着大雨,吃喝无规律,真的很不容易。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庆典日子里,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迎统战颂百年辉煌。市委统战部安排部署从6月份至10月份陆续开展7项庆祝活动,旨在庆祝党的百年统战事业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加以宣传党的统战事业和统战工作。由于我们工作突出,引来市电视台拍摄工作亮点,制作百年庆典专题片作为庆贺。
我荣幸陪同配合着市电视台记者拍摄采访,首先前往基层乡政府肖咀乡进行亮点采风。乡政府因为房子紧张环境所限,打造阵地建设存在一定困难,但任何事情都难不倒有创新,有思路的领导。乡党委书记用他超强智慧,别具一格的氛围营造统战工作亮点,可以用非同凡响来形容,震撼了前来学习的七县一市兄弟县同僚。他们采取用灯箱做背景,用灯光5G悬空设计,把乡政府办公楼顶长廊50米进行改造设计,使整个楼道上空灯光璀璨,呈放宣传统战元素光芒四射。宣传图片绘声绘色,有56个民族同胞团结一起欢歌笑语,表达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喜悦心情;有双手托起表达团结之心,有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等。楼道上空像天上繁星一样美丽,像深邃浩瀚的星空照亮了各民族团结一家亲浓厚风情,这是灯的海洋,是民族团结,社会和谐闪耀的精彩亮点。

铁赵村氛围营造更是亮点闪烁,用517个村民头像打造笑脸墙。微笑是钥匙,是开启人们心灵的门窗;微笑是阳光,是照亮通向幸福的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晒着幸福感,传递新风尚。从笑脸墙悬挂开始,村民承诺自觉做好门前屋后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口出秽言、不乱扔乱堆乱放杂物、不乱贴乱画、不乱倒垃圾。全民齐志愿,共创星级美丽乡村。笑脸墙已将老百姓自觉融入到最美家庭、优美庭院创建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中来,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共同建设美丽家园,更是体现统战工作凝聚力量的核心作用。铁赵村“乡贤馆”的打造,挖掘历史,弘扬县乡文化,继承优良传统,自古至今将这片热土上涌现的杰出人物,设“烈士”、“乡贤”、“军人”、“学子”、“美德”、“寿星”等专栏,彰显乡史村韵,乡风民俗,如银河闪亮的明灯,载入乡贤之史册,书写肖咀美好未来绚丽亮点。

拍摄县城北区博物馆突出亮点,博物馆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为目标,深入挖掘馆藏文物历史,通过陈列展示文物、打造宣传长廊、讲述民族故事等形式,向县内外游客展示北魏至明清时期我国民族融合、疆域变化和民族形成的历史,依托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文物资源优势,建成民族知识和民族故事宣传长廊,制作灯箱,铁艺宣传,民族融合故事展板,并深入挖掘馆藏文物的民族团结史料,融入解说词中,达到了以文物资政、以文物育人的教育效果。把古老的华夏文明与民族史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民族历史亮点。

文化路社区结合自身实际,着力打造统战工作亮点,针对社区居住群体复杂,主体多元,需求多样等特点,凝聚统战力量,通过排查摸底各少数民族居住生活情况,实现了社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形成党建带大统战、大团结、促大发展新格局,开辟社区统战工作新天地,为全县创新社区统战工作增加了新亮点。
暮色渐浓,夜空渐渐漆黑,紧张的采访拍摄结束,该吃饭了。吃饭时记者们竟然还背着摄像机,我劝他们放车上绝对安全,但他们不,说这是他们职业习惯,就像警察配枪一样不能离身,是一份要求和责任,我看没办法只能随他们吧。席间,我们聊生活的八卦,聊我们相互认识的同学熟人,同班同学现在有任州长的、副县委书记的、局长的,因为分工不同,他们扛了一辈子相机,没有名利也没有地位,说的有点消极和无奈、尴尬,但他们对职业的敬业一说起来便眼放光彩,很显人生美好亮点……

临送别他们时,我握住他们的手,很真诚的说:你们是我的偶像,我是你们的铁粉。他们开心的大笑说:谢谢你对工作认真支持,我们这些老同志彼此相互感动。送走他们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无论生活是一帆风顺,或是艰苦辛酸,总有那么些闪光点,让我们得以感到温暖与欢欣,因为我们都为各自的工作尽职尽责,任劳任怨。
当我们对生活波澜不惊,早已习以为常时,会在某一个瞬间被感染,首先我敬重他们敬业精神,这年龄还能扛起相机一丝不苟的工作实属难得,好多情况下年轻人看不起老同志,觉的固执,思想僵化跟不上时代,不干脆利落,没有他们超越时代的前卫,尤其年轻人斜眼看老同志的眼神,让人难过有针扎的感觉,疼不留血!但我要为老同志喝彩,喝彩他们对工作的这份执着,精益求精、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默默付出的精神。
生活中亮点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在一颦一笑中都会有亮点的闪光,它们带给你的不是刹那的闪烁,而是永久的记忆。我总想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所悟,通过自己有限的文字、语言来塑造,来表现我心中英模的形象,但总不尽人意,不能给读者留心灵鸡汤,但一切都是真实体会和感受。

记者通过摄像头拍摄场景和记录让我们去思索,去认知社会、认知人生、认知自然。用镜头记录人们生活的精神文化现象,通过影像表达出人文关怀的内涵信息,力求与读者产生共鸣,形成共振。但我更欣赏来自生活中的本真。每一个宣传点像萤火虫,虽然微弱却也尽了全力,很平凡,没有震撼人心的光荣事迹,也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光荣称号,却闪耀着人生五彩缤纷的亮点。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年轻人的青春写在脸上,我们的青春刻在心房,你们做梦充满遐想,我们做梦从来不去多想;你们是财富,我们也是财富,你们的财富在于来日方长,我们的财富在于饱经沧桑。朋友们,这就是我想描写的心声和亮点!

作者简介:王枵今,甘肃省合水县人,县直机关干部,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文学写作爱好者,有作品发表在《九天文学》杂志、地方刊物《黄河象》和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