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 爱 我 的 大 庆
文/程占兵
我的家乡--大庆,这个名字享誉中外。是中国最大的油田所在地,中华红色基因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发祥地。主席说“大庆就是全国的标杆和旗帜”。大庆还冠有“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的美名。而我作为大庆人的一分子,心中激荡骄傲自豪。身在大庆,爱我大庆,一直是我不变的情结。“我的大庆”,就是我对家乡大庆的情感定义。

我与大庆的情缘源自上山下乡到红色草原。作为知青一员,投身垦区和油田建设大军。五十年沧桑岁月,工作生活在这片热土,自己的命运与此紧密相连。丰厚的石油宝藏就孕育在辽阔的红色草原地下,当年石油大会战就在这片土地上打响。“地上”为“地下”让路,出人出力,倾力支援油田会战,红色草原牧场无私奉献。后来,我所在的企业归属大庆旗下,大庆三环公司“十个轮子一起转”,大庆牌乳粉、大庆拉舍尔毛毯一枝独秀,名扬遐迩。一度成为大庆经济接续产业的排头兵。受到中央领导多次视察的殊荣。

与时代同行,站位大庆精神高原,得益一柱擎天油化经济的近水楼台和改革开放的红利,使红色草原上下同步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回顾我自己的成长进步,从草原知青起步,到供职市政府机关,都离不开大庆各级组织和父老乡亲的教育培养。是大庆给了我一切。我对大庆具有一颗赤子之心。是大庆情结使我的目光终年绚丽,是大庆情结肥沃了我的美好生活。我感恩我的大庆!

身居大庆,我得天独厚地受到大庆精神和红色文化的洗礼和滋养,人生步履获更多正能量。大庆红旗就在自己工作生活之地飘起,一代代活的大庆人就在自己身边接力。大庆的大地草原河湖,处处辉映着红色精神之光。在大庆,铁人的塑像处处屹立,一些重要场所也以铁人命名,如铁人公园、铁人广场、铁人学校等,形成一种宏大的精神气场。

铁人一口井、干打垒群、创业庄、万人广场、大会棚、两号院等一系列遗址,都刻印城市难忘的记忆。“人拉肩扛、干打垒、五把铁锹闹革命、缝补厂、回收队、修旧利废”六种精神传家宝和“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优良传统作风,是新一代大庆人奋进创业的动力源。

大庆,在源源不断为共和国富起来和强起来加油,也给中华民族精神殿堂再添浓墨重彩。正是大庆精神的潜移默化,形成了大庆这个城市永站排头的特质和风格。大庆人的群体身份,强化着个人的责任和担当。每个大庆人都在这里铸魂塑形,建功出彩。也因此成就了本人有意义的人生。

大庆厚重的文化,就是我求知养德的书香。我一次次朝圣铁人纪念馆、油田历史陈列馆,松基三井、铁人一口井、石油之光碑;几番番参观大庆博物馆、石油科技馆,油立方和规划展示馆。各类场馆是浓缩的自然历史和人文精神的再现。直观了解大庆的自然历史,文明足迹。追寻石油会战时期那“三点定乾坤”、挥师北上、万人誓师大会等经典历程,感受当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立体地感悟大庆红色文化的内涵。我也由此知晓了大庆地区人文自然地理发展脉络,普及了东北第四纪、松辽盆地大湖、猛犸象化石及石油勘探开采流程等基础知识,文物加影像,跨越时空,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开阔了视野,科普了头脑。与此同时,我多年来孜孜以求了解油城的前生今世,心贴大庆的发展脉搏。注意搜集与大庆有关的各种书籍、报刊、史志、画册、地图,还有相关的历来文件、资料、记录等,及有关大庆的介绍、传略、论文及名家大作、本土作家摄影家的作品,林林总总,收获颇丰。翻阅大庆大书,读懂了文明,读懂了初心,读懂了使命。就这样,大庆红色文化、创业精神教科书般地融化在脑海中,引我走,教我行。

身居大庆,我尽情享受独特的油都景观和河湖湿地绿色生态的美感,愉悦、康健身心。散布在城区的上百个湖泊和城中湿地是“城市之肾”,给油城人带来了生命的高品质,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百湖大部分完成了由泡到湖的名称演变,实现了丑小鸭到白天鹅质变的华丽转身。放眼广袤油田大地,百湖、湿地、草原等“坐地户”风水,与油田图腾式“磕头机”、钻塔、油罐井房等相拥相映,大庆正以自己的方式向世人形象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定义。

伴随着现代化步伐,大庆开始了大书大绘“自然、生态、现代、宜居”的北方园林城市的新篇章。在建设绿色矿区同时,大手笔打造“城市客厅”,由此催生了一大批新的主题公园、生态园及社区公园式广场。让人们尽情品味大庆动感、现代的都市味道,感受油都红与绿相得益彰的文化生态。大庆版的“桃花源”、“曲院风荷”、“五花山”、“冰雪大世界”......星罗棋布,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引进外地多种观赏树木,打扮得矿区城市花团锦簇。

大庆早已切换了黑白色彩,人们的生活品质在美的旋律中提升。蓝天绿地,大庆人等于拥有了一份常年有效的“生态福利”。坐拥“水在城中,城在景中”,满眼风花雪月,颠覆着所谓“熟悉的地方无风景”的思维观念。“看见了大庆就看得了森林,进了大庆就进了花园”,曾经的口号真的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蓝天碧水,花红柳绿,“百湖之城”正演绎着摄人心魄的壮美。游览大庆的都市风采和自然风光,是我休闲生活的主旋律。并与日常锻炼有机结合。我把游走市区大小公园、广场,作为经常性的本土旅游项目,更大程度贴近我们大庆自身的风土人情,尽情领略现代油城再现的欧陆风情、南国水乡韵味,欣赏油元素与现代艺术的珠联璧合。就这样,自己几乎走遍了大庆所有的有名有姓的公园、广场,包括散布居民小区的口袋公园、绿地及大学城里的后花园,50多个,几乎全部囊括。踏访百湖湿地,徜徉公园广场,饱览大美风光,享受一次次视觉盛宴。那湖光水影、草长鸥飞,楼亭画阁、小桥流瀑,雕塑小品,春花、夏荷、秋叶、冬淞,都变为我镜头里的精美画面。

身居大庆,我见证了中国第一大油田演变到现代化城市的巨大变迁,切身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高品质生活。当年“青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现在已是旧貌变新颜。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高速公路、高铁四通八达。油化经济擎天立地,多种经济融合发展,城市功能凸显。十几大地标建筑平地崛起,展示现代都市的完美大气。

继大油田、大化工之后,大体育场馆、大剧院、大图书馆、大学城、大车站、大机场、大立交桥等一系列“大字号”,不少都在国内外排名前列靠前。大庆电视塔高耸入云,时代广场宽广壮观,龙凤湿地跨线桥凌空飞架,引资落户的沃尔沃汽车大厂下线世界顶级豪车。一道道靓丽风景,成为城市的代言品牌。正所谓,别的城市有的大庆都有,大庆有的别的城市未必有。

新时代的大庆相继佩戴上了国家级环保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一连串的光荣勋章,为百姓的幸福指数提升加重了砝码。大庆人获得感满满。我注重把大庆巨变的自己眼见耳闻,所思所感,付诸于文字,尽所能在媒体上撰文宣传。还利用新媒体、互联网、朋友圈,晒大庆的名片工程和油城春夏秋冬风光,受到外地亲朋好友及走出第二故乡的知青战友的点赞和热评。回家乡看看,一睹油城新面貌,已成为曾经的大庆人的一个热切期盼。

作为老大庆人,我几十年来一直把大庆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当浩瀚大书来品读,把大庆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媲美各地名胜来游赏观光,把宣传自己家乡的美好、讲大庆地企日新月异的故事,作为天职和乐趣,与人分享。使自己精神生活更充实,经历更全面,不枉大庆人的称谓。

到如今,我以退休之身,古稀之年,一介市民,用自己的方式拥抱我的大庆、我的家乡,感悟、体验中国油化之都的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交融和现代风貌。尽管我没少走各地的风景名胜,但总感觉到我的大庆更具独特的魅力,在我的心坎评价指数里,大庆最棒!岁越老,情更浓。在今年纪念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和大庆建市4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倾全身心寄情祝福我们的大庆未来更加美好、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