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作的目的
文/魏增刚
当我想到要写这篇文章之时,发现我“复出”创作已经5年多了。问一下自己这5年多的成绩,可以说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在《商洛日报》上发了一首小诗,在《长安》《作家摇篮》《作家故事》杂志上发表了几篇文章,然后就是在各种网刊上发了1000余篇散文诗歌杂文。稿费呢?一共是十几块钱。
这告诉了我,我不可能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的命运,尽管有人通过写作能改变命运。
其实我也不需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了。尽管绝大多数人认为我大专毕业,又会写文章,从事环卫工作是屈才了。这只是绝大多数人的看法,在我看来,工作并没有贵贱之分,工作也不是一个人身份的标志,也不能代表一个人精神的富有与贫穷,素质的高尚与卑鄙。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说,工作只是一个人职业的代名词。高中毕业的孙少平从事了艰苦的体力劳动,还用行动告诉别人,他没有知识,隐埋了他是高中毕业这一事实。
那么,我为什么要从事写作?可以告诉大家,尽管绝大多数人并不相信。我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定格自己过去了的岁月,揭露假丑恶,弘扬真善美,唤起人们对大自然对我们生活着的时代和生活的热爱,不是为了上刊得奖得稿费晋级出名,只是为了奉献自己,所以许多人的排斥真是小人之腹在作怪,我不会与任何人去争任何名誉与地位的,我可以“厚颜无耻”地告诉大家,我就是这么高尚!

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高中毕业之后,在故乡劳动时,一天傍晚,他面对着故乡的山水,突然告诉自己,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应该按照一个正常的人安排自己的一生。后来他就通过别人的少许帮助,通过艰苦的劳动,逐渐地步入了城市,最后当上了煤矿工人。
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一直热爱文学,但在43岁之前没有从事文学创作是正确的。尽管许许多多美好的时光“白白地流逝”了。
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的故乡十分的落后,我当年的处境十分的差,当年不允许我把大片的时光投入到一个深不可测的见不到前途的文学创作之中,我必须走另外一条路,去改变自己的处境。
我的故乡有多落后呢?现在一想依然让人不寒而栗。故乡,山青水秀,但长期的闭塞经济欠发展,人与人无法正常交往。我父母当年在故乡的处境十分的艰难,没有少受别人的白眼;我在初中高中毕业之后,父亲母亲的相继去世,我当年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现在,打个比方吧,你开个车回了故乡,众人会尾随你,会讨好巴结你的飞黄腾达;你说你在西安当环卫工,有时会在垃圾桶中捡别人扔了的完好的饭馍菜吃,会在草丛中捡到旧衣洗了后穿在自己的身上,会捡了别人遗忘的卷烟……依然经济并不宽裕的他们对你投去的当然是鄙视的目光!然后,会想方设法把你身上仅有的钱财“吸”光,让你“不带走一片云彩”地离开故乡。而且,你如果再把这羞于启齿之语说了出来,他们会说你是个大二球。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了故乡人宝贵的善良,但是,让往往丑恶的一面占了上风!同样,我们把这样的节俭的低碳的朴素的美德告诉给许多爱慕虚荣的文人骚客,也同样会被嘲笑。但是,这确实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就要身体力行,要弘扬,于是,也就会有许多文友的抵触了一一扯远了。

因此,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前半生主要的任务同孙少平一样,依然是从农村走向城市。我要追求文明的宽松的生活环境。高中四年毕业,我看到考学无望,上了两年大专,在户县在宁海在西安打工数年,后来买房结婚生子转户口,实现了自己从农村走到城市这一理想。
故乡的勾心斗角,让我常常夜不能寐,觉得故乡的大山把自己的翅膀束缚住了,一到西安,看到人与人能顺畅交往交流,就说,这就是人类的进步!我见到西安的人,我真想去逐个地拥抱他们。城市,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在前年冬天我在故乡盖房时,岳父媳妇孩子两个姐姐就挡得让我不要盖。后来我背着他们让堂兄帮我盖了,可以说,自己在盖房时花了不少冤枉钱,也再次体会到故乡的落后故乡人的贪婪; 可以告诉大家,在故乡盖房子,不要比阔,比阔更加污染了故乡的社会风气,还会让自己的血汗钱打了水漂。故乡,童年的美好永远不可能再次回来。
随着故乡的道路人居环境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素质会慢慢提高。我们在故乡盖房,为了留住根,希望自己以后能生活在一个有山有水花香草绿鸟鸣鱼翔的少了是非多了友善光明进步的环境之中,这依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几代城乡人共同努力。

可以告诉大家,人生不是儿戏,我们的一生十分的宝贵,我们首先得考虑我们为什么活着,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活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然后花大量的时间和艰辛的劳动去实现自己人生的目标。
我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平凡的人不可能会大红大紫。但是,他也可能不平庸,也可能高尚如孙少平田晓霞一样。我常常说,我们生活着的时代和岁月,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所得,一切的一切,多么地美好,我们呢?索取了这么多,为什么不奉献呢?其实,无私地奉献,才表示出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何况自己已经48岁了,到了逐渐奉献自己的时候了。这也是我写作的目的。
在写完此文之时,看了一下日历,今天正好是2022年的处暑节气。时令已到了处暑,古城西安的太阳依然在火辣辣地照着,现在已是傍晚时分,这座城市依然阳光明媚。万丈阳光从天幕洒了下来,楼房行道树在阳光下闪着亮光,尽管依旧炎热,但阵阵的凉风让树叶在快活地摆动着,风中的人在惬意地忙碌着,我要再次拿起笔拥抱我的新生活,讴歌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魏增刚,男,48岁,毕业于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爱好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出版随笔散文《脚印》一书。在《扶风百姓网》《扶风微传媒》《炎帝故里论坛》《于都诗词》《乡土蓝田》《吉瑞墨香文化传媒》《城市头条》《西府文学》《新新文学》《岚山诗话》等十余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1000余篇。最喜欢路遥鲁迅的作品。西安市电视剧文学村村民,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