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谈中,邓小平还充满信心地指出:“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香港的政策。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这就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一国两制”构想的初定,首先是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出发的,但历史的发展却使香港、澳门先于台湾而步入“一国两制”的轨道。
外电评述这次会谈:撒切尔夫人是锋芒毕露,邓小平是棉里藏针。还说撒切尔夫人尽管受邱吉尔影响极深,有“铁娘子”之称,但在邓小平面前,她毕竟还年轻……

会谈结束,铁娘子脸色凝重地步出福建厅,当她走出人民大会堂,步入倒数第二级台阶时,高跟鞋与石阶相绊,身体失衡,跌倒在石阶下,皮鞋、挎包被摔到一边……卫星将这画面送到了香港,媒体大作文章说铁娘子“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中英两国领导人的努力下,1983年7月12日至13日中英两国政府代表团就香港问题举行第一轮会谈,由于英方仍坚持1997年后英国继续管治香港,直至第四轮会谈毫无进展。1983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时说,英国想用主权换治权是行不通的,劝告英方改变态度,以免出现到1984年9月中国不得不单方面公布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的局面。在以后的会谈中,英方不再坚持英国管治,也不谋求任何共管。

1984年12月,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首相第二次访华,她此行的目的是同中国领导人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19日下午5时30分,中英联合声明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以法律形式确认中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同时把香港交还中国。
1985年5月27日,中英“联合声明”换文生效,香港正式进入12年过渡期。对此,邓小平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在他的关心下,全国人大成立了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经过反复酝酿,几番修改,于1990年春天正式出台了这部“一字千金”的“一国两制大法典”。
1989年11月9日,为中华民族进步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邓小平退休后,对于他亲自设计并实施的香港回归祖国工程,始终不曾放弃过责任,他一直关注着这场“特殊的战斗”。他表示:“我最大的愿望是活到1997年,因为那时将收回香港,我还想去那里看看。”
是啊,大陆人民希望他去,海外华人祝愿他去,香港人民盼望他去。令人叹息的是,1997年2月19日,在香港回归祖国还有四个多月的日子,邓小平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香港能顺利地回归祖国,外电评述,“这是邓小平的功劳,他将作为不可逆转地开始中国重新统一进程的人物而载入史册”。
说明:本文根据相关真实报道、资料编写。谨以此文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8周年,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作者介绍
龚飞,男,四川泸州人,大学本科毕业,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1963年2月生于泸县金龙乡(今龙马潭区金龙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泸州市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推荐活动入选家庭。曾担任长江液压件厂暨长液公司《长液报》责任主编,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信周刊》编辑、记者,泸州市总工会《泸州工运》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