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姐@阿珍
文‖木春
我本无姐,自从认识了阿珍便有了姐。
张姐会吹电吹管,我初学。一日在邢家堂游园认识了她。个子中等,栗色短发,一袭黑色长裙,格外精神。戴一副红边近视镜,像延安时期的丁玲、知性、平静。

群里定点、定时活动,张姐总是第一个到达。在树下的木围座上铺上单子,支好谱架,吹着小提琴音色A调转B调的《九儿》,撕心裂肺 ,很远就能感觉到她的存在。
有张姐在,群里就热闹。有弹琴的,有拉二胡的,有唱歌的,有唱戏的。
张姐是个热心人。前两天有几位涧西的朋友购买了百酷电吹管,不知如何操作发来求助。她立马应允,前往指导。
到朋友家见到三位管友,手把手地教如何充电、开机、调整音色、调调、指法和连接音箱。一遍一遍,不厌其烦。

张姐不愧是教师出身,不一会儿管友们就掌握了基本技法。
这不,才两周一个管友便发来《北国之春》的独奏作业。
有一次在民俗博物馆门前活动,来的歌手忘带麦克,她悄悄地骑着电瓶车往返回家去拿。这些不经意的小事,总让人难忘。
从外表看,张姐一点不像七十多岁的人。思维敏捷,指法灵活,演奏《喜洋洋》驾轻就熟。她是我们管友中唯一掌握吐音、打音和滑音技巧的大咖。

张姐是个内心强大人。从日常的言谈中你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个白血病患者。
刚有病那会儿,她也曾失去对生命的希望,抱怨命运的不公。一辈子耕耘于三尺讲台,可谓桃李满天。传播知识的同时,更让莘莘学子在成长中学会了坚强。
有一天她的心扉豁然开启,不再颓废,扑向生活,找到了快乐和生命的意义。
后来她积极配合治疗,坚持服药已经三年有余,病情控制得很好。她的坚强,她的生活态度感动了我。
自记事我就羡慕响墩有姐姐。在学校有人欺负就罩着,有好吃的就仅着,带他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下雨把他蒙在雨披里,有一次过河响墩姐背着响墩趟水……

张姐四零后,比我长八岁。开朗,热情,平易近人,老的少的都喜欢和她玩。她的品行,她的为人,使我从心里自愿接纳她这个姐姐。
我把她当姐姐,她把我当弟弟。
有一次活动间休,她对我说:“木春老弟给你商量个事呗。”
我以为是群里活动的事。随口应到:“啥事?”
她平静地说:“等我走的时候,给我致悼词。”
当时我惊到了,忽然感到有一天她要离我而去……
我不想看到那一天。
我愿看到她每天穿着白色防嗮服,骑着艾玛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背影……
我愿看到她在花田间旋转、奔跑,追逐着蝴蝶的样子……
我愿看到在火车小镇,她荡着秋千,哼着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声声地叫着夏天……

我愿看到她说这里没有用波音,那里附点没有表现出来嗔怪地瞪着我……
世间有异姓兄弟,也有异姓姐弟,这和血缘无关,可能有人不信,但我信。
2022年8月22日于洛阳
注:响墩。遇到紧急情况,巡道工把它放在来车方向的钢轨上,车轮碾压会发出响声,司机听到后会采取紧急停车避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