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孩子需要一个“随”字
文/韩积蕊(山东)
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常讲常新的永恒话题。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家长必须加强学习,广泛涉猎,方能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今读《增广贤文》感受颇深。文曰:命里有来终须有,命里没有莫强求。此说多少有点“宿命论”的思想,但主要是教育人们顺其自然,顺应时代潮流,奋力拼搏,努力发展。有时求则成功,无时强求枉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心去做,尽心尽力,无论成败与否,无怨无悔,随遇而安。
下面的小故事也许对我们教育孩子有所启发。
三伏天,禅院里的草地枯黄一大片。
“快点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着急得直跳脚。“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可真的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有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点头:“随喜。”
好一个大智大慧的禅师呀!“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说的虽是种草,讲的却是深刻的哲理。这随不是跟随,不是盲目追随,是遵循生物规律,顺其自然,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这随不是随便,而是瞅准时机,把握机会,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人生需要这样一种“随”,我们教育孩子何尝不需要这样一种“随”呢?

教育孩子需要顺应儿童发展的天性。
根据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特点,教育他们、理解他们、激励他们、引导他们,而不是简单地强加或命令,甚至是一意孤行地塑造。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这样就能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利用儿童的主体性、独特性和完整性,在尊重个性、尊重差异、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引导和培养。
教育不需要任何功利,功利性越强,失落感越大。
对孩子的教育只不过是一粒粒撒在他们心田的种子。这种子不一定晚上播撒,早晨便能吐出嫩芽,需要教育者的耐心,需要教育者的等待。只要我们耐得住寂寞,那种子发芽指日可待,说不定哪天就会给你一个惊喜,面对这惊喜我们不需要手舞足蹈,也不需要夸夸其谈,坦然面对,莞尔一笑,随喜罢了。也许在我们的教育时段里体验不到种子发芽的惊喜,但只要那种子是饱满的,是有生命力的,有朝一日终会在孩子的心里扎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面对孩子,做父母的需要保持一颗平常之心,不为名利,只求尽责。辛勤耕耘,自然收获。结合孩子的天赋天性、智力智商、素质能力、脾气性格、认知水平等等因素,孩子不一定非要出人头地,考上名牌大学,更不要不盲目攀比,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踏踏实实的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对社会,对家庭有所贡献。只要做得端、行得正、站得直,人生前程将一片光明。
教育孩子犹如种草,需要禅师的“随”。随时、随性、随遇、随喜。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孩子一天天长大,逐步走向成熟、成材、成功。静待花开,芬芳自来。



作者简介: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康庄人。民盟盟员,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聊城市家教名师,京杭书院讲师团成员,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临清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擅长书法、篆刻。1988年30岁开始写作,编著六部书稿,出版三部:1990年出版《史地歌诀》1991年《新编历史歌谣》荣获地区首届优秀图书三等奖。2021年主编《家教文墨香》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著书立说搞讲座,举办读书报告会。为政府为百姓做公益。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