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 里 走 单 骑
作者:李蔚文
昨夜,依稀一梦,我好像又回到了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大江南北,走京下衛,投身商海的场景。一些时过境迁的往事,又牵动了我大脑的记忆神经。 公元1980年。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了。计划经济模式在逐步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各行各业也在摸索着试行各式各样的承包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和标语,出现在了大街小巷的墙上。 我的家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家庭。四十来元的工资有点入不敷出。春节刚过,我决定离开舒适的办公桌,做一个率先吃螃蟹的人。用我在农村学到的″十八般武艺",去赚点辛苦钱,以改善家小的生活,经书面报告和领导协商,签订了留职停薪一年,上缴本人工资百分之百管理费的协议。第二年如果续签则管理费提至200%,视情况最高不超过300%。

就这样,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迈开了弄潮的第一步。首先,我用年租金5000元的高价。租下了北港公社一台损坏严重的东方红30型拖拉机。买来了配件,自行修理。一个星期后投入了运营。我背靠的单位是一个规模较大的二级施工企业。对运输的需求是很大的。除了我本人有充足的运输资源外,有时还得组织他人帮忙。通过一年试运行,除去所有的开支,利润相当可观。成了我单位的第一名万元户。当然,留职停薪的协议得以续签。不过管理费一下提高到了300%,直到退休。
第二年有所发展,先后 买了南京嘎斯,东风大货,和朋友们联合经营,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到80年代末。当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轨,全民经商时期,我也自然而然的参与了这一历史进程。在有如战场的商场摸爬滚打了几年。

在运输这一块,我和起重电磁铁厂,机床厂,钢球厂有着不错的业务往来。特别是和岳阳特种电机厂关系密切。当年的电机厂 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能生产耐氟电机和井下防爆电机的老厂。产品畅销全国。除火车和航运发货外,有相当数量的公路运输。对口单位有:北京冷冻机厂,天津冷冻机厂,上海冷冻机厂,还有南京冷冻机厂。我们每月承担一至三次不等的运输任务。久而久之,我们甚至还成了电机厂的半个销售员。形成了三赢的局面。 有一次我的东风加长车装满了七吨送往天津的冷冻耐氟电机。然后再赴青岛,和湘运的半挂大货,运一台设备往电机厂的协作单位,汨罗黃柏机械厂。当时司机有事请假,儿子手生蜂窝脓肿,经常给我帮忙的环卫处驾驶员也没空。一时请不到师傅,天津又急需电机配套。无奈,我只好亲自前往。这时,我已经有三年没开过大货车了。跑长途对我来说,自然也是不小的挑战。实属无奈之举,但也不得不为了。
第二天凌晨5点。我在“我佛慈悲,保佑平安"的念叨之中启程了。当年货车进京、津就是一条107国道。一般车速为40~60码不等。第一天,我不紧不慢的行车500公里,于下午8时平安到达信陽,花20元在宾馆住下了。经过一天的行车体验。虽然有点累,但是已经重拾信心,北方的道路相对平坦,只要控制车速,已经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孰料,十分惊险的一幕,在第三天上演了。尽管三十多年过去,现在想来,仍然心有余悸!
当年的车辆去天津,通常是经武汉,郑州,石家庄,到保定北的徐水,往东过霸州到天津。全程1400km左右。在信阳宾馆和人聊天时,有位年长的山东老师傅告诉我。可在郑州经开封,兰考,到山东菏泽,乘轮渡过黄河,经德州,沧州到天津。要近一百多公里。我从行车地图一查。觉得有道理。第二天按此行程,平安到达菏泽宾馆住下不表。

第三天凌晨五时。从菏泽出发。预计能在天津冷冻机厂下班之前到达交货。谁知一场始料未及的惊天大险在等待着我。当年全长四千多公里的黄河,我所知道的只有郑州黄河大桥。因此,走菏泽去天津,只能用轮渡过河。当我出菏泽城不远时,天刚蒙蒙亮。就看到一个胸掛黄河渡口胸章的人招手拦车。我以为是渡口工作人员去上班,觉得运气不错。高兴的让他上车并与之交谈起来。此人口才不错,让我对他的热情笃信不疑。随着十分投机的交谈,车子上了黄河大堤。不久后又进入一条约五六米宽的便道。随着便道的延伸,一道奇异的景观,让我惊诧不已。黄河滩上,看到了很多个渡口平台。远处稀稀拉拉的也有几台车在过渡。此时,我已经感觉到受骗了,绝对不是国营渡口。我慢慢的思量怎么倒车返回,但是根本没有倒车的地方。加上五大三粗的山东大汉,出门在外,我也不敢造次。只好沿小道来到这个私营的小渡口。这位″工作人员"下车跟河边的船老板说了几句话。收了钱就头也不抬的原路返回了。此刻,我才发现此人活脱脱就是个渡口托。
我喝了几口水,下车跟着船老板查看这艘渡船,了解情况。原来这是一艘用两条民船,不知怎么绑在一起的小‘轮渡’。岸边有两块长约8m,宽约1m,由几根大树拼接而成的跳板搭在船上。看着这些,我有点不安。东风大卡自重五吨多。载货七吨,总质量12t多,能上的去载的下吗?老板说。‘没事’,16t的黄河大卡车都上过。我已无路可退了,也只能将信将疑的背水一战。此时船上已经有一辆吉普警车。两位警察在船上指指点点的,不知说些什么。后来得知,他们是天津市静海县公安局某派出所。在江苏仪征接辆警车,也是被骗上了贼船。我沿着渡船观察了一番,并且做了多种预案,车上装载啦几十万的国家财产,必须做到绝对安全,人在,货在。首先我让警车尽量靠北(河中心方向)然后让船尽量靠岸边。我超乎寻常的冷静。中油门十秒以内匀速上了船。
这十秒钟,也是我一生中上演的一场险象环生的生死时速。当货车前轮上船时,重力使渡船一歪,渡船似乎要翻,车子行进,后轮上船时,渡船又往河中间逆向一晃,车在船上滑行几十公分,好象要滑进水里,渡船由于稳定性不好,摇晃很长时间方才慢慢平稳下来,真是让人胆战心惊。!
上船后,两位警察和渡船老板热烈鼓掌,并双双对我竖起了大拇指。随后,老板启动了柴油机,渡船突突突的起航了。我的心情也慢慢的平复。开始欣赏起这条母亲河的壮观了。此地黄河下游,河面宽阔,黄水缓缓流淌,波澜不惊,一望无际的河滩。远处也有三两个渡口,装了一台两台汽车过渡。我想这应该是改革开放后,贫困的鲁西,豫东所特有的生财之道。随着多座黄河大桥的建成,这样十分危险的渡口应该没有了。
由于上船折腾过久,当渡船行至黄河中间时,已近中午,船老板抛下铁锚,停在了黄河中间,一人做饭,两人开始收警车的过渡费。我也掏出百元大钞,准备付费。没过多久,警察和船工吵了起来。而且越来越激烈。我走过去看时,那位年轻的刑警,手都放在枪套上,被年纪大点的警察用眼色制止了。我问原因,原来是船老板要收警车500元过渡费。大卡车还要800元。天呐,我被惊呆啦!国营渡口收费一般是20~30元。当时一般的月工资才一百多元。我们每次出行,一般只带五、六百元差旅费足夠,这个黑渡居然天价收费,宰人也太厉害了吧!但是在这黄河中间,无法和外界联络,我一下想起了《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把面临的困难,做了极坏的推演。此时,我们是既没办法,也耗不起时间。于是我只好陪着笑脸, 两边劝解,说着好话。这样僵持了几个小时。最后以警车收200,我收300元,握手言和。等到上岸行至山东聊城时,天色已晚,无法交货,只能住下了。

天津交货后,再赴青岛,与先期到达的湘运车装上设备,湘运驾驶员当天走了,我在青岛休息了一天。当我把设备送到汨罗黄柏时,湘运车还在路上,据说是在江苏灌云县与人发生争执被打而耽误了2天,那是后话。
当年一场6000里走单骑的行车经历至今回想起来,还感到后怕。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条悬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历史上也给黄淮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演绎过无数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希望这样的惊险故事再也不会上演了!

作者简介:
李蔚文 1946年出生,初中文化,下乡当过农民,做过工程测量员,当过水利施工员,开过推土机,拖拉机和汽车。2006年退休。爱好:年轻时打乒乓球,退休后,旅行,阅读,写字。
文章转载自“巴陵老街故事”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