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林(Henkmaring)
在香港回归祖国廿五周年庆典之际,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辰101周年。于是,以此诗献给党的生日。因为,作为中荷友谊先驱的马林是见证中共一大唯一的西方人,荷兰人,共产国际的代表……
致马林
张卓辉(荷兰)
马林
一个新的地标
你屹立在荷兰
连接起中共一大的开始
石库门的百年叙述
有你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声音
你的座位代表共产国际
你的警觉挽救了党的一大会议
南湖画舫记得你的身影
国际歌映红了党旗
中共三大决议
你的构思促成首次国共合作
欧洲行军节经你家乡
一座立交桥冠以你的名字
你是西方对中共一大的唯一见证人
你是最早缔结中荷友谊的纽带
我望着你——“马林”立交桥
心潮起伏感慨激情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马林,我向你致敬!”

上海一大会址地点位于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改为望志路106号,现在黄浦区兴业路76号)的一幢石库门房屋“李公馆”。

在马林的故乡荷兰的东部海尔德兰省省会奈梅亨市,2019年7月16-22日期间为第102届欧洲国际行军节(因为疫情,该节曾两年停办),届时步行者沿途附近总会看到一座被当地政府特地册封命名令人崇敬著名Henk Sneevliet(中文名为“马林”)的立体交叉桥,她宣示了永恒的中荷友谊见证。

张卓辉 简介:70年代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曾任《广州年鉴》机电工业部类编辑暨《中国机械报》广东站特约记者。后旅居荷兰逾卅年。曾为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华人写作协会会员,80年代末至2000年初,一直为《广角镜》(香港政经论月刊,全国政协办的香港窗口杂志)专栏作者,《华人世界》(香港华侨华人总会主办,月刊)《广州华声》(广州市侨办主办)常年撰稿人和《华人月刊》(现为 《地平线》,香港侨联主办)专栏作者。现为《北欧绿色邮报网》(总部瑞典首都)驻荷兰记者,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会员。著有《我国中小型造纸与制糖企业的热电联产》论文选编,《军垦牛田洋晨曲》诗选编 ,《巴拿马通讯集》,《旅西欧侨讯录》。《相遇美洲大桥》通讯集,《看五星旗越过马斯河桥》长篇报告文学发表在2021《欧洲华文文学》。其他形体的文学作品发表在各种平面(报纸刊物)和立体(网络,广播)刊物。暨秉承诗言志,诗抒情,诗演绎。

“一大”开会的情景。
南成点评:这首诗以充实而简洁的诗句,形象概括了作为共产囯际的代表,唯一参加中共一大的西方人(荷兰人)马林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贡献,歌颂了这位中荷友谊先驱者的光辉形象。
第一节是总写马林的业绩,如果用文章来写,非几百乃至几千字不可,但诗的语言是精炼的,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表达:“马林/一个新的地标。”地标是户外广告的特殊名词,是指每个城市的标志性区域或地点,或者能够充分体现该城市(地区)风貌及发展建设的区域。例如上海的东方民族纪念塔就是上海的地标。此句把马林比喻成中荷友谊的地标,突出了他的业绩的唯一性和突出性,唯一到会的西方,代表共产国际所讲的话和提的建议的砺志作用及正确的主张,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第二节写马林在“一大”的发言,石库门写的是指中共一大会址地点位于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改为望志路106号,现在黄浦区兴业路76号)的一幢石库门房屋“李公馆”。荷兰社会历史国际研究所的Marien vander Heiden女士介绍说。“当时有13名中国人和2名外国顾问与会,这两名外国人中,一名是俄罗斯人,另一名就是马林。马林作为顾问暨列宁和莫斯科的代言人,亲历了这一转折性时刻。马林的意见在那次会议上非常有份量。“你的警觉挽救了党的一大会议”,此节最后一行有力地总结了马林的突出贡献。
第三节时间从一大穿越到三大,以时间的长度继续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中共三大决议/你的构思促成了中共第一次合作。”言简意赅,涵括了丰富的内容。马林在桂林拜访了孙中山,随后他又去了广州、汕头、长沙和海丰等地考察,调查青年运动和工人运动,并在广州亲历香港海员大罢工,同孙中山和国民党领导人建立了联系。通过调查,认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必须以党内合作的方式,才能推动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国民革命,同时使弱小的中国共产党迅速壮大起来。马林的战略构想被共产国际所接受,并在中共三大会议上作为决议通过,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局面逐步形成。可见“你的构思”4个字表明是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运用共产国际的革命理论对中国的实际进行正确的总结来形成的,马林的理论水平、深入实际的作风得到了有力的体现。
随着时光的流逝,第四节写了马林故乡的一座立交桥,包含了丰富感人的中荷友谊。而在现在马林的故乡荷兰东部海尔德兰省(Gelderland)省会全国最古老都市奈梅亨(Nijmegen)市到进入西德门槛的郊区车克(Cuijk)城之间50公里(级)路段,是每年7月下旬旷周持久一度(届)被欧洲称誉荷兰和平盛典四日大游行“开步走运动会”(当地著名曰:VierdaagseFeest,欧洲国际行军节)最精彩热闹最壮观浩大的一段(站)。这里每年(届)都有来自荷兰、比利时、德国、英国、卢森堡、瑞士、瑞典、挪威、意大利等;还有应邀前来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部队军(警)团与民众团体、许多志愿者参加者共数万人,1999年首次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队)应邀参加该盛会。荷兰海尔德兰省省报《De Gelderland》在报道各国军队代表团时按语音序列为“Canada、China……”首支亚洲国家部队阵营出现;2008年7月中旬,首次有中国地方政府代表团——辽宁省大连市代表团抵达奈梅亨市考察“4日开步走运动会”。于是,荷兰的“VierdaagseFeest”宣传广告(标语、影画)前额上第一次使用中文隶书特写大字“联欢聚会”,显赫“友谊第一,竞赛第二”健民体育精神……。2019年7月16日至22日期间为第102届欧洲国际行军节(因为疫情,该节两年停办),届时步行者沿途附近总会看到一座被当地政府特地册封命名令人崇敬著名Henk Sneevliet(中文名为“马林”)的立体交叉桥,她宣示了永恒的中荷友谊见证。诗人抓住“立交桥”来表现马林对中荷友谊的贡献,成为“最早缔结中荷友谊的纽带”,形象鲜明,收拢有力,含蓄蕴秀。
这种抓住一个有象征性的物体展开叙写的方法,在诗的美学中被称为“抒情的原点”。第五节(最后一节)是在“原点”上的抒发感情,即对“马林立交桥”直抒胸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马林,我向你致敬!”在高潮中结束,铿锵有力,热烈感人。
頋随大师说:“一切文学的创作皆是‘心的探讨’。”“诗根本不是教训人的,是在感动人,是‘推’是‘化’。”此诗作者青少年时在中国读书,后来在荷兰生活了多年,对中荷的文化交流有亲身的感受,被马林在中共一大、三大及中国革命的贡献所感动,于是“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将激动的心情融于流畅蕴秀的诗行中,成为一首有时间跨度、有空间穿越、有典型性的优秀诗作。

赵南成简介:记者、诗人、作家。原任广州第二中学语文教研组副组长、广州日报文学副刊部副主任。有五百多万字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见诸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诗刊》等报刊或网络平台。出版三本诗集、两本诗歌评论集。诗作入选各种选本,其中《红苹果》获全国“圆梦之旅”散文诗歌大赛优胜奖,《夜景系列》入选《羊城晚报花地五十年精品(诗歌)集》(花城出版社出版),《春风在逆行中温柔》入选《珠江诗派一一广东百年珠江诗派作品选析》(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巜忧伤的晨风》等三首诗入选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2017年《中国当代优秀诗人诗选》。2021年、2022年两次获“中国新时代优秀网络诗人”称号,2021年获中国散文诗研究会颁发“中国优秀散文诗人”称号。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州二中校友会副会长,并参加了三十多个文学、评论、朗诵组织。

列宁亲切会见了马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