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旮旯闲话(509)
一一从“不出恶声”说开去
文:杨忠敏(西安)
要了解一个社会,把握住一个时代,就抛不开历史这个参照系。因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战國策•韩策》记载着一段君臣之间的对话,其中讲到“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大意是说,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既使闹到和别人断绝关系的地步,也不会用恶毒的语言去诋毁伤害别人。
春秋战国五百四、五十年,可是见人见性的时代。社会在巨烈动荡,人性在尽情演绎。用理性驾驭人性的狂放,用思想探索人类的前景,用智慧开僻前行的道路,这就有了那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在百家中,或轻或重或浓或淡都涉及到一个话题一一关于德的说辞。文讲文德、武讲武德、贵有贵德、庶有庶德……就连法家想绕过这个德字,也将自己绕了进去。因为德是人生和社会的基线,立则有规,守则有矩,惟此人性的塑造才有了方圆,社会的潮流才有了指向。
以“不出恶声”的标准去量人度世,相信看人品不会走眼,看世事不会走神。 
在人际关系中,总有某些道德沦丧之徒,不讲是非、只讲恩怨、不辩善恶、只求利害,不识大局、只求一己。这等恶人常常会作出恶行,不时发出恶声。他们热衷于攀高踩人、借势整人、无故黑人、血口喷人,以恶意猜度别人,以恶言恶语伤害无故。甚至有人专门借助社会力量,图私欲,泄私愤,编织谎言,加害忠良。
在现今国际关系中,强国无德,大国无道。利益滋养人性,金钱豢养偻罗,无事生非,颠倒黑白,用假毁真,凭恶诋善,以丑抗美。一帮强盗攀上道德高地恶声声气地指点人间。 
华夏古代先贤们,在人文初始之时,就为清明世界构勒出蓝图。而以德交人、以德治世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践者趋伟,却之必渺,这已经为几千年历史所证明。君子之道,交恶不出恶声,是为得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所有社会交际的大原则。
作者介绍
杨忠敏,1950年出生,共和国的同龄人,经历过时代的风风雨雨。就个人来讲,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走过人生一段又一段里程。
军营里,最爱闻靶场上射击时飘出的硝烟味。最终,有幸走上血与火的战场。虽无前辈的艰苦卓绝,也不及先烈血沃中华,算是尽到一份固疆守土的责任。为祖国平安,站哨几十载,算是个合格老兵。
有幸在垂暮之年,生活在风清月朗,政通人和的好时代,常与战友们切磋互励,网上闲聊,真是人生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