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氏家族在罗村
作者/王宽鹏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又勾起了我对王氏家族在罗村200多年艰苦创业,不断发展,走向辉煌历史的回忆。
据《王氏家谱》记载,我们王氏家族在明朝中叶,由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下移居陕西省洛川县交口河。之后,始祖王文义又从交口河移居安民村,到清朝道光年间,已繁洐到第十代人了。当时安民村人多地少,难以维持生计的矛盾十分突出。
我的十世先祖王士功(王氏家族大分第一支第一门)面对矛盾和困难,经过认真探索,反复思考,实地考察,科学论证,决定走出安民,另选新居,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开垦田地,安居乐业。
清朝嘉庆十五年(1810年)前后,十世先祖王士功夫妻告别年老的父母,带着三个幼小的儿子,肩挑盆罐,怀抱被褥,一步三回头,眼含热泪,恋恋不舍离开安民老家,翻沟来到罗村,从此在这里扎根,耕种田地,经营生意,繁洐后代。掐指算来,从安民到罗村已经有210多年的历史,发展到第十八世了。

我的先祖们刚到罗村的时候,住在城壕南面窑科几个破烂不堪的小土窑里,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奋斗,耕种田地,经营生意,使得粮食连年增产,经济逐年增收,不仅解决了全家人的温饱,而且有了一定的积蓄,最先买了村里南门上李家上东院三孔砖窑和厦房,一家人告别阴暗潮湿的小土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大砖窑和大厦房。之后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好转,家庭人口的不断增加,又买了上门上李家西院三孔砖窑和厦房、南门上李家上西院两孔砖窑和厦房、南门上李家下院两孔砖窑和厦房,并先后在这4个院子里新盖了厦房,购置了地产,家产,从而是我们这个家族走向了最兴旺,最鼎盛的时期。
我的先祖们与罗村李姓、薛姓、吴姓、赵姓人家同走一条路,同吃一井水,同种一片地,关系非常融洽,感情十分深厚,和睦相处,互相帮衬,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共同发展。先辈们勤劳节俭,善于理财,家业丰厚殷实,为人忠厚谦和,乐善好施,济危扶困,筑桥修路,建寺修庙,名载县志和史册,深受四个朝代各级官府,黎民百姓的颂扬。

我的九世先祖王曰(悦)纯在安民老家去世后,十世先祖带着他的三个儿子回去安葬了老人,并把安民的老院和地产送给了他的堂兄弟,之后又把九世先祖母李氏接到罗村,养老送终,安葬在村南风水宝地梅家角。
我的十世先祖王士功不仅是我们罗村王氏家族的一员勇士,更是我们罗村王氏家族的千古功臣,我们罗村王氏家族的世世代代都将铭记于心,永远不会忘怀他的丰功伟绩。
十世先祖王士功生了我的三个高祖父辈(王生邦、王生春、王生发,洛川人俗称老老爷),三个高祖父辈生了我的五个曾祖父辈(王连清、王举清、王尚清、王宣清、王彦清,洛川人俗称老爷),五个曾祖父辈生了我的八个祖父辈(王照海、王照江、王占先、王照堂、王福堂、王云堂、王照卯、王照根),八个祖父辈生了我的十六个父亲辈,十六个父亲辈生了我们二十八个兄弟辈,我们又生了四十二个儿子辈,四十二个儿子辈又生了五十六个孙子辈………,现在已繁洐到第十八世,有50多户、200多口人,罗村王氏家族真可谓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事业发达。

我们罗村王氏家族的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了始祖王文义忠厚乐善,恤孤怜贫的高尚品德,一辈又一辈人牢记祖训,铭记家风,遵法守纪,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与人为善,辛勤耕耘,逐步发展,不断壮大,功绩卓著。
十世先祖王士功带领我的三个高祖父,由安民迁居罗村,历经磨难,艰苦创业,耕读传家,兴旺发达,辈有贤能,代出英才。清咸丰六年(1856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我的高祖父王生邦、二高祖父王生春分别被官府恩赐寿员。清同治四年(1865年),我的曾祖父王连清加捐国子监太学生,受到县衙嘉奖。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我的祖父王占先考中秀才,有了功名。国民三十六年(1947年),我的二伯父王振兴参加洛川县游击队,无所畏惧,作战勇敢,壮烈牺牲。解放战争时期,我的堂哥王三虎应征入伍,之后参加抗美援朝,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光荣负伤,火线入党。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罗村王氏家族的后辈们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家风、家教的熏陶和影响,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走向社会,各有千秋。在家务农的,吃苦耐劳,耕种田地,经营果园,发家致富,收入可观;在外工作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矢志报国,建功立业,成绩优异;在外经商的,诚信经营,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在部队当兵的,爱军精武,戍边守防,功绩卓著,既有军官,又有士官,有的成了职业军人,走上了团级领导岗位,有的转业后安排在企事业单位。据我初步不完全统计,先后有30多人走出罗村,奔向外地,大学深造;飘洋过海,留学国外;参加工作,报效国家;既有干部、工人,又有教师、军人。

在我的记忆中,干部和工人有王秉文、王过继、王根继、王福顺、王爱玲、王彩玲、王志玲、王秀玲、王呜明、王小明、王民、王玲、王红、王延峰、王文平、王文涛等。教师有王榜记、王雪莲、王福琴、王云阁、王媛媛、王媛霞等。军人有王振兴、王三虎、王森林、王宽鹏、王龙、杨阳、王磊、王超、王延军、王志刚、王栋、王鹏辉、王彦刚等。
跨入新世纪以来,罗村王氏家族更是人才辈出,考取了20多个地方院校和军队院校的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如今都分布在国内外,从事各行各业工作,立足本职,默默无闻,贡献力量。王龙(第十六世),先毕业于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后被选派出国到西班牙留学,现在中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工作,驻外武官。王龙的媳妇杨阳,先毕业于洛阳解放军外语学院,后被选派出国到西班牙留学,现在国防大学工作。王文涛(第十七世),先本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后攻读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在北京中外合资企业工作。王鹏辉(第十七世),应征入伍奔赴新疆,苦练本领阵守边关,多次立功受奖并入党,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标兵,又被晋升为三期士官,上士军衔。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离开老家罗村已经40多年了,只是偶尔听说后辈们的一些简要情况,但具体的情况知之甚少,就连有些后辈们的名字也不知道。

作为罗村王氏家族第十五世孙,我深为第十世先祖王士功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所敬佩;我深为第十一世至十四世先辈们牢记祖川,传承家风,耕读传家的精神所骄傲;我深为第十五世至十八世后辈们开拓创新,勤奋努力,顽强拼搏的精神所自豪。
跨入新世纪,走进新时代。衷心祝愿我们罗村王氏家族的后辈们不忘先祖恩德,传承先祖品德,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发家致富,奔向小康,报效祖国,砥砺前行,为实现伟大的强国梦,强军梦贡献力量,再创新佳绩,再铸新辉煌,续写新时代罗村王氏家族的新篇章。


作者简介
王宽鹏,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陕西省洛川县人,党史军史研究工作者,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研究员、理事、副秘书长、网站记者、编辑,国际网络文学联盟军旅文学部编审,《洛川文学》特约作家。1981年10月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新闻报道员、干事、科长、副处长、团政委、甘肃省军区军史馆筹建办公室主任等职,上校军衔。工作之余,爱好写作,笔耕不辍,有600多篇新闻稿件、论文、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被军内外报刊杂志刊登,其中有40多篇获奖。因写作成绩突出,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