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美 家庭和 春风化雨幸福多
文/韩积蕊(山东)
语言文明,举止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能够温文尔雅,口吐莲花,语重心长又能催人奋发,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体现了他高尚的品德素养。
和谐的家庭氛围也要靠美好的语言来共同维系。日常生活中,人人品尝酸甜苦辣汤,个个敲响锅碗瓢盆曲。我们都不是活在真空里,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事情,需要磋商解决,所以全家人在沟通交流时需注意说话的方式,注重语言的优美并把握语气的尺度。
1.尊老爱幼,长幼有序。排好队,定好位,说话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2.家庭是学习文明礼貌的第一练兵场。
平时生活中,不妨常说十字文明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如果你的孩子成人后有良好的行为举止,这会使他们生活工作更加惬意舒适。
3.学会运用语言艺术,说出让人心悦诚服的爱心话语,犹如春风化雨,沁人肺腑,温暖人心。譬如:爱心鼓励,温馨提示,善意的批评等等。
4.家庭生活中,应该提倡“说四话,去四话。”
说四话就是说文明话,说文化话,说规范话,说时尚话。所谓的时尚话就是说贴近生活,紧跟社会形势与时俱进的语言,你若是经常把过时的老皇历及封建糟粕,拿出来教训今天的人,而且还振振有词,自以为是,那就大错特错了。去四话就是要去掉脏话、粗话、土话、奶话。
5.长辈和子女共创文明之家。
虽然年龄、辈分、性格、爱好有所不同,但是亲人之间相互体谅,民主平等,宽容谦让,逐步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相互关爱的文明家风。且不论长辈的话完全正确,但出发点是好的,子女可以借鉴一二。家有一老,胜过一宝。有时候老人一句善意地提醒,能少走一些弯路,也可能免去一次灾难,消除一场祸殃。

6.夫妻恩爱,风雨同舟,共创和谐之家。
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二人既然结为秦晋之好,就要执子之手,白头到老。我和妻子结婚三十多年了,从来没有吵过架,遇到有意见分歧的事情,静下心来,理顺思路,放平心态,共同商量解决办法。灵活运用“忍、静、退、让”四字诀,相互体谅,相互包容。
7.婆媳合美家庭和
婆媳之间,由于家庭背景,年龄,文化,适应能力等等方面的不同,难免有摩擦。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到对方的角度处理问题,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从婆婆角度来说:包容媳妇的不足,不挑错就没错。站到媳妇角度:要想夫贵子贤,就要教敬公婆,日子准能发达。尊重老人,语言甜美,媳妇一声妈,婆婆乐哈哈。全家人其乐融融,好一派祥和气象。
8.俗话说得好: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姐妹之间不要计较生活中的琐事,实际上,当大灾大难袭来之际,亲兄弟才是身边的那份充实,是忍不住时刻想拨的号码。

9.处理好邻里关系。
对街坊邻里、同学朋友,以诚相待,以理服人,不要斤斤计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果邻里需要帮助,一定热心尽力而为,见面主动微笑问候,美好的语言是最优美的琴弦,弹出温暖,弹出温馨,弹出和谐的关系,弹出醉人的芬芳。
10.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立德树人,共谋学习之家。
和孩子交流也要注意方式,讲究方法,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每一个人的起点不同,不能要求太高。孩子正处在成长期,我们做家长的,也应该理解孩子,少用命令的口吻,多用商量的口气,给孩子一些自己管理自己的空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安静的学习场所。以平常心对待孩子,与孩子交朋友,让孩子感到亲情的温暖,驱除压力感,有话乐意向你说,有苦愿意向你诉。学会正面管教,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语言美,家庭和,春风化雨幸福多。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把美好的语言坚持下去,对待亲人,多些柔声细语,多讲善意的良言。人人只有一张嘴巴,意思是不让我们说两面话,言为心声,诚实待人,肺腑之言,娓娓动听,一句话兴邦,一句话亡国,一句话可以兴家,一句话也可败家。我们都是一家人,同住地球村,构建和谐地球村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我们拥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一片蓝天,我们有情有缘,我们同甘苦,共患难,手携手,肩并肩,运用美好的语言,共同创造美好明天。



作者简介: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康庄人。民盟盟员,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聊城市家教名师,京杭书院讲师团成员,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临清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擅长书法、篆刻。1988年30岁开始写作,编著六部书稿,出版三部:1990年出版《史地歌诀》1991年《新编历史歌谣》荣获地区首届优秀图书三等奖。2021年主编《家教文墨香》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著书立说搞讲座,举办读书报告会。为政府为百姓做公益。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