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雨情"隔离的困惑该向谁说】
文/尹文举
田坪车门,峻岭分布的山区地带,道路不算崎岖,地理条件还算优越,沿川南北走向,东西傍山,这里的人们经历了几多坎坷,几多往事,几多沧桑,只是多了几张愁脸,添了几道皱纹,再也似乎没有了希望的表情,全村共有七个社,六个都是公路、硬化路四通八达,唯独车门就像是一个后娘养的被忽略了的苦孩子,无助、心酸、迷茫,虽天生丽质,但缺衣少穿。
今年半年没有下雨,庄稼几乎绝收且史上罕见,但车门人在修路上可消停了许久。但凡每下一场雨,修路就成了家常便饭,大雨大修,小雨小修,否则车门就成了孤岛,微信群里、村庄门口社长叫人修路的吆喝声,群众无法出行哭天喊地的嘶哑声,让人悲怆!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的一帮老人,进化了的原始手推车就是他们修路唯一的运土工具。周边村社同样是满庄涂鸦,虽说村头无几耕田人,但公路、硬化路倒是四通八达,让人羡慕的直流口水,车门人可怜的抱怨声让人惋惜:"人家们的硬化路直通大门洞"。的确,邻村的门口巷道都已被水泥硬化的一展如新,可相邻不上Km之遥的车门则是斑驳不堪,一比成了解放前,连最起码的主干道都崎岖难行,平日里一帮孤苦老人就成了养路道工。
农民不知道什么是乡村振兴,只说乡村振兴要给村里修路,年年振兴,年年等,几年等来了三次硬化机会,全社辖区南北两公里多的路程,三年三次硬化总共还不足一公里。
庄稼人哪个不盼老天下雨?但车门人既盼又怕,怕只怕,下了雨,就又得"居家隔离"。雨后的村头一点不敢走车,因为平时都是黄土填路,雨水一泡,全是泥泞,车辆一旦进入就成了"人力车",一二、一二推车助力的吆喝声此起彼伏,雨后村里一旦来车,全村的人就不得安宁。
世界不可能全是阳光和彩虹,地球上也不会全是柏油和硬化马路,或许没有之一只有仅此,难不成这里会是"唯一″。可惜上苍无慧眼,这里的人们得天独厚,朴实善良!隔壁邻村新农村拆除维修工程启动,村委、政府考虑再三,垃圾无处堆放,这时想到了车门,想必这里的人朴实、忠厚又善良,于是乎,废品塑料、烂石头、水泥疙瘩、坏砖头,所有建筑垃圾全部运进了车门,"好心"没有填平减沟河,倒给车门引来了灾祸,风起满地灰,塑料满天飞;砖头水泥块,路旁垒成堆;压垮路基塌成沟,浪推急流填黄河。
石块积压路基造成裂缝,遇水冲击开陷窟窿塌方,若不尽快实施补救措施,瓦岔流域将会贯穿全境车门……
励精图治有什么用?这里没有与时俱进,已被时代抛下,或许已被世界遗忘!!!

尹文举,网名:伊若轩阳,定西安定人,1961年生人,农民,曾当过村文书,一度遇贬忍辱,“闭门读闲书,不闻窗外事”,由此热衷于文学,沉迷于文字,喜欢业余写作,曾在“感恩母校征文”发表《母校如歌》获二等奖;2023"踏雪·迎春杯"全国诗词艺术大赛获优秀奖。作品亦散见于《陇中文苑》《黄河文风苑》《世界作家文集》《读者美刊》《西部书坛》《诗艺花园》和《陇上风情》《紫桐文苑》及网络文学平台等,“公众号”"都市头条″亦有自己的创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