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谭芯芯, 1952年生于北京。曾为上山下乡知青、石油工人、国家公务员。发表作品有散文、诗歌、论文、人物传记等。

知青编外——马玉兰
2022年8月的一个晚上,我想为将发表的散文配张老照片,于是向马玉兰求助。
为庆祝吉林油田成立50周年,马玉兰曾为采油一厂九队的朋友们做过电子影集,当时大家提供了不少珍藏的照片,她一定保存着。果然,不大会儿她就传来了我要找的那张照片。她的大容量手机像是资料库,每每救我的急。真的很感谢她!

上世纪70年代,马玉兰和我们同在一个采油队,同睡一铺土炕。
马玉兰的爸爸是甘肃人,1956年参加工作到克勒玛依油田,是我国第一代石油工人。马师傅1958年从大西北转战到吉林省扶余县松辽大队,后改称扶余油化厂。马师傅是经验丰富的老石油,因他是车间主任,个头高,技术全面,人们尊称“马大班”。她妈妈是新疆回族。
马玉兰出生在美丽的新疆,随父母迁徙,哪里有石油,那里就是家。1960年她跟着妈妈也到了东北,一家人团聚。
1970年扶余油田大开发,俗称“上马”,需要扩充石油队伍,知青、复转军人、石油人的子女、子弟,相继被招收到了七0油田。
1971年6月,马玉兰成为光荣的油二代,先在采油一厂4队、2队,三个月后,被调到新建的9队,我们都分在三排。
马玉兰不仅继承了父母的石油情,还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基因。她个子高高的,扎着两个短粗辫,双颊泛红,容貌上带着新疆姑娘的特征。
她比我们小,叫我们姐。我们都亲切地叫她马兰。和她同井组的李姐待她像妹妹,她整天“李姐,李姐”叫顺了嘴,有一次回家要跟妈妈说话,张嘴却叫成了“李姐”。
采油队野外作业,三班倒。9队的油田子女、子弟先后通过各种关系调离。1973年,马兰也调走了。

岁月的长河流过35年。
2009年,扶余县北京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联谊会上,一位忙着摄像的女士吸引了我的目光,待她转身那一刻,几乎没有迟疑,我们同时认出了对方:“马兰!”“谭姐!”
马兰不是知青啊,我问她:“你怎么来啦?”
她告诉我,她丈夫也是北京知青,是万生集体户的。“我们家陈光耀外出了,我替他来的。刚才已经和他们户的同学见过面了。”
当年马兰从9队调到钻井二部,在新立油田当了一名刨工。新立成全了她的婚姻,妈妈成了她的红娘。妈妈在油库工作,陈光耀经常开着拖拉机去加油,马兰妈妈帮女儿相中了真诚厚道的小伙子。陈光耀出身不好,马兰爸爸为女儿担忧。马兰坚信,人好就行。从此,她和北京知青结缘。
1980年,陈光耀、马兰双双调入新成立的华北油田职工大学。马兰因已电大毕业,转入教师行业。历尽沧桑,几经辗转,他们终于回到北京。
曾经在黑土地上参加石油大会战青春年少的我们,几十年风雨历程,如今在北京相遇,那叫激动、兴奋。李丽琴、谢宗瑞、付大成,我们迅速聚在一起,抢拍下欣喜的时刻。
此后,凡知青大型聚会,我们都约马兰来参加。她虽不在知青名册,但和我们有着同样的知青情结,实属正式编外。
马兰和陈光耀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们在河北固安校区内的家。我们畅聊离别后的过往,述说当下的幸福和忙碌。

新疆的热情奔放,新疆人的能歌善舞,在马玉兰身上得以充分展现。她退休后,爱上了舞美加技艺的柔力球运动,多次带领社区球队的姐妹们出征参赛,屡建战功。


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给她颁发了国家一级教练员、一级裁判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堪称实实在在的领军人物。为培养后继人才,她在小学执教柔力球长达六年。我曾和谢宗瑞前去观赛,一睹她沉稳娴熟,姿态优雅之风采。

平日,她和球友们饱览远山近水,我们在朋友圈里分享她的快乐。她说玩疯了。我看她们是把日子过成了诗,真美!
马兰热心。她是九队石油人的微信群主,有事会随时关照大家。每逢节庆,必率先在群里问候致意。
马兰干练。几次主持在京的九队人聚会,春节她为大家准备红围巾,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建党百年她为每人准备小国旗,众人挥着旗子同声高唱《歌唱祖国》……从筹备到正式聚会,她精心策划,认真组织。餐桌上不仅有各种美味,更有丰富的文化会餐,诗朗诵、小合唱、独唱、即兴发言等,高潮迭起,活跃、丰富了联谊的内容,凝聚了人心。

马兰乐善。2021年疫情突起,我和友人创作了抗疫歌曲《光辉旗帜》。拿到歌篇后,我急不可待地想听听旋律,于是请马玉兰帮我试唱。当时她感冒了,但她二话没说,请她的歌唱老师帮忙试唱了歌曲,次日将音频传给我。雄健的旋律、马兰的真情,让我好生感动。
马兰笑称自己像穆桂英,阵阵拉不下。我着实佩服她勇敢披挂,阵上功夫了得。
马兰的绚丽绽放,是她骨子里奔涌着的豪情,是在岁月中积淀的热能量。知青有这样的编外,幸福!
谭芯芯
2022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