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美井陉同心筑梦 感受陶瓷篆刻之美——盛世长安小学走进千年井陉窑研学实践活动
作者/王新会 计春丽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暑期文化生活,近日,石家庄市盛世长安小学的同学们怀着对千年井陉窑的美好憧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前往井陉窑,开启了传统陶瓷文化研学综合实践之旅,感受千年不熄的窑火魅力。
本次活动前,同学们先认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前参作业,对井陉窑遗址进行了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学习。
井陉窑遗址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中北部和井陉矿区,为河北省四大古窑之一,是历经隋、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分布面广,烧造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大型瓷窑址集群,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井陉现保存有较完整的井陉窑址有14处。2001年井陉窑遗址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井陉窑传统烧制技艺” 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井陉窑址的发掘,填补了中国北方陶瓷分部的空白,对于白瓷的形成与发展、冀晋窑口关系等提供了新的历史资料,其中最能体现井陉窑传统烧制技艺的是它的特色装饰,点彩、戳印、划花、刻花、剔花、模印花等,在中国北方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和艺术欣赏双重价值,特别是千年古村南横囗村作为井陉窑的重要窑址,至今传承着井陉古瓷窑生生不息的千年薪火。
陶瓷艺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以物载道,蕴涵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陶瓷篆刻是以陶瓷为材质的印,是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与中国陶瓷艺术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中国陶器制作历史悠久,远在仰韶和龙山文化时期,彩陶钵上就开始使用刻画符号,这也是陶印最早的雏形。陶瓷篆刻印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泥料准备、制坯印料、雕钮、印稿设计、操刀治印、修改调整、晾晒、打磨、素烧、上釉、烧制等多道工序。
有了课前的认真参与,同学们在实践中才能带着自己的思考去深入体验。上午,学生们参观了井陉窑遗址和井陉窑陶瓷博物馆,聆听了讲解人员的现场讲解。大家亲眼目睹了来自千百年前的文物,情不自禁地驻足欣赏、仔细品味。通过上午的参观,学生们对井陉窑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传统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下午同学们走进井陉窑工作室,参观了半成品展示区以及陶艺作品展览区,对丰富多彩的展品赞叹不已。大家来到井陉窑老字号“庆源成” 陉窑工作室,亲自动手体验了陶瓷篆刻的制作过程。针对设计印稿到泥坯上布局;从基本刀法开始体会,45度角倾斜下刀、正刀朝内;使用工具技法等进行初次尝试。同学们专心致志、小心谨慎,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连续的学习和实际操作,一坨坨泥巴最终在大家的亲手制作中奇迹般的变成属于自己的一方陶瓷篆刻作品。
这是一个非常有成就感的过程,同学们感受到了手工陶艺的悠久文化内涵,面对大小不同的小有天地陶瓷篆刻印,从柔软可塑性的泥巴,经过火的洗礼,变成坚硬的陶艺篆刻印,更是令人着迷;陶艺篆刻印是用泥土做的,平凡质朴的泥土,令人倍感亲切,不由想起儿时玩泥巴的种种情形,陶醉其间,其乐无穷。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还享受到劳动与美育创作的乐趣,无论科技多么发达,手工制作永远有着机器无法替代的迷人味道。
此次研学活动,是一堂有情有趣、有文化内涵的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研学内容深入浅岀,过程富有特色,同学们在研学实践中了解了历史悠久、博大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以此激发了爱国热情,坚定了文化自信,培养了动手能力、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盛世长安小学一直很注重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技艺的滋养,在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培养全人。
快乐的时光总觉短暂,本次暑期研学实践课程圆满结束。同学们满载收获与喜悦,期待再次走进这个令人意犹未尽的神奇地方——“井陉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