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蒙山人
我为什么发圈?看起来是个设问句,其实不对,应该说是设问段,而且是几个设问段。
我发圈,为了展示工作日常。我的本职是教书育人,尤其作为一名非专业美术教师,想努力展示教学过程和作业状态,从众多作品中甄别、比较、筛选,最终确定比较满意的作品,展现给热爱美术学习的同学们。这既是对他们的鼓励,也是对我教学的一个留念。

我发圈,是为了留住生活的瞬间。课前、饭后,周末、假日、晴朗的早晨、阴翳的黄昏……我会随手拍下一些自然的风光、质朴的景物、真实的瞬间。尽管都是些以小眼光、小格局拍摄的小风景、小情怀、小花草、小世界,但我的原则是拍我所爱,不加装饰。拍摄过程没有滤镜,完成以后不加美化,将最原始的状态定格为最自然的画面去展现我所生活的小镇风情,或者因为机缘巧合所走过的路、见到的人、遇上的景、做过的事,作为另一种形式的日常记录。
我发圈,是为了记录学习成果。凌晨早醒、半夜失眠或者临睡之前,我习惯浏览朋友圈以及订阅号,看到那些过目不忘、获益匪浅以后可能用得到的文章,除了推荐给三五知己,也会转发在自己的朋友圈,甚或点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这样看来,朋友圈还是一个小小的百科全书呢。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当我们实在不能完全进入纸质阅读时,以转发好文到自己朋友圈的方式来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也算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有效阅读。

我发圈,为了圆满文学梦想。很小的时候,就梦想着能够成为一名作家。稍大后,竟然发现有幸与一个著名作家的笔名同名,也许正因为如此,便对自己有了一些高于实力的期许,以至于偏执地以为勤奋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尤其是近几年来,以差不多两天一篇的速度,近乎“随意”地表达着对文字虔诚的尊重。可能由于“超高频”发圈,个别人已经难以适应。当然,应该以更加理智地审慎发圈,尽可能减少对他人的影响与打扰。
我发圈,是为了回应文友的挂念。一次,手机突发状况来不及更换,前后不过三四天时间没有发圈。换新机开机后,却被突如其来的嘘寒问暖与刨根问底感动了。自己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人,为何能够得到众多人的关注与挂念?他们打通的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接连三四天没看见你发圈,该不是有什么状况了吧?”当然,这也从侧面证明,每天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发圈,已经成了我的新常态。
明人不说暗话。我之所以不厌其烦、乐此不疲、锲而不舍坚持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推送照片、文字、链接乃至视频,只是为了展示工作日常、留住生活瞬间、记录学习成果、回应文友挂念。当然,说得直白通俗些,应该就是“刷存在感”,但又不仅仅是刷存在感。于我而言,希望可以在垂垂老矣时回看与生活、工作、学习、交友密切相关的那些美丽往事。

花朵首先是开给自己看的,至于蜜蜂蝴蝶以及观众的感受,想必排在其次。此“圈”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网”然。人生难得我愿意,经常发圈又何妨?
朋友们,就当这是种“利己不损人”的好习惯吧,让我们尽情的发并快乐着!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商洛洛南,自称云蒙山人;爱好文艺,有作品刊发于纸媒和网刊,愿认识更多文朋诗友。
发稿编辑:张灏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