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光篇(组诗)
西渡
银杏篇
天鹅远逝,天鹅的脚蹼在
屋顶上抖展一匹蜀锦。
穿白色和服的女子在风中
偶尔的倾心:东亚的植物
乳房,持着灯。我伸手
握不住一个半梦半醒。
光,从落日退下
系住年龄的
空中花园。
无限热爱这迅捷的日子。
如同光辉
如同订婚的姐妹。
柿子篇
东亚的植物乳房,持灯
照 青瓦上的霜流动。
多情僧的红色袈裟
隐入丛林 山寺的后院
虎啸声如孤囚的血脉。
急雨中的一次分神
旗袍的里子回忆中
亮了 无数的太阳晃动。
这迅捷的日子
无法挽留的光
山神的斧子 砍
一个晚熟的秋天。
枫叶篇
锯开一棵秋树
在年轮的纹路里寻找
火焰的遗精。
沉积的枫叶加深花园
暮色,苦味的秋天进入
严重的时刻。
火孩儿坐进
天空深处,悲悼
时光轮回的身世。
铁匠铺里火光四射
一万枝红烛扑进
秋水 剑的深潭。
荒草篇
秋草遍山长
——杜甫
鹰眼放大,徒步者
没入深谷 荒
长入兔子的心脏
抵达之前持续的
心衰 枯立的草丛中
哭,推高莫高的晴日
飞行器在远空
拉出斜线
抖露虚无的底限
斜雨辟出斜径
落叶飘飞 众鸟高翔
宇宙
仿佛空巢幽暗
山楂篇
最早到来的
贫穷而多子的
母性之光。
成群的饥饿的儿子
孀妇的花阵里
吃光。
淌鼻血的儿子
奔向操场的蜂群
祖国蛮横的栅栏。
呼喊的声音
冻硬了 停在某个山谷
层层工蜂的尸体。
雨 一把闪亮的银勺
掏出耳朵里的风
吐出 光。
花 腔
——为臧棣而作
裁开一只喇叭内部的
对数螺旋线,探究一种
朝向天空的声音之美。
排列到天边的花朵
一种突然转向精神的
纯粹的形式。
心脉里的悠悠之血
流过安静的子房
——器官的走廊。
一对热吻的舌头
向歌剧深处倾吐
如浪的花蜜。
红烛高烧洞房
镜中的光互照
外面雨雪纷纷。
晴日的花树梦回天堂
年轮落叶纷飞
幽暗宇宙每一条小径。
在灵山望星空
——赠宝卿、冷霜、绿绿
在前半夜寻找后半夜的星
在山中寻找平原的星
在夏至的傍晚寻找冬日的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天空
寻找中华民国的星,在北京
寻找长安的星
唐朝的星从蒙古的天空升起
坠落于公元2021年的灵山
被终南不眠的眼睛扶起
室女座多出的一尊宝座
和隐去的一顶王冠
整夜——围绕头顶废弃的
缆车站旋转。
猎户的一场雨
妆裹织女修长的颈项
——那永远隐藏不见的
全天球最亮的星!
山 中
——为伽蓝作
树林中倒下七棵白桦
像七只受伤的天鹅。
北斗七星,张挂空中
七场通宵的哑剧。
七个暴雨中的围场
七个抱团的梦。
七条干涸的河流
劈开过大地。
七支银箭射中我,
倒下七十个鬼魂。
七只野雉惊飞
七十对野鸽子的黑影
不舍地离开。

西渡简介,诗人、诗歌批评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67年8月生于浙江省浦江县。1985-198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其间开始写诗。1990年代以后兼事诗歌批评。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编辑工作。2018年调入清华大学。著有诗集《雪景中的柏拉图》《草之家》《连心锁》《鸟语林》《天使之箭》,诗论集《守望与倾听》《灵魂的未来》《壮烈风景》《读诗记》等。
语言的光谱
——读西渡组诗《秋光篇》
张媛媛
西渡的组诗《秋光篇》呈现出一种纯粹、圣洁、至善的诗学。透过诗意的三棱镜,语言的光谱折射而出,以饱满的想象为晦暗不明的物象赋形赋色,或者干脆点亮那些未被言说的事物,让它在某种永恒的形式内部熠熠生辉。如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所说,“艺术中的美就是从未被人说过的东西突然闪耀出的光芒”——那些被真正的诗人写入诗中的事物有福了——时间是无法使其黯淡的。意大利电影摄影师维托里奥·斯托拉罗(Vittorio Storaro)认为光是一种最重要的东西,它给予人类不同的时间观,能够造就并改变一个人。比如出生在北极圈附近的人,习惯夏日白夜与冬季漫长的黑暗,对于时间的感受,一定和出生在赤道附近的人完全迥异。因为光不仅改变了人类的身体感知,更决定了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西渡曾如此描述自己的诗观:“诗是从生活中多出来的东西。诗的存在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生活的意义。诗总是把我们引向生活以外的地方。” 以祛魅的视角来看,光不过是一种可见光谱,所谓颜色也不过是不同长度的光波,但经由诗的复魅,语言的光谱将穿透世界万物的表象,围绕着人的内在感受、记忆经验、信念愿望,创造新的观念和情感体验,来到超然于生活之外的居所。正因如此,对光的认知与描摹,也透露诗人如何理解诗与世界、诗与生活。在诗人西渡精心挑选的秋日意象中,始终有一束奇异的光追随表达的节奏,照亮有待描述的幽暗,探幽存在的本质与原初的记忆。
在组诗《秋光篇》以植物命名的几首短诗里,西渡借具有秋季时令特色的植物观察“光”的塑造力。跟随诗人的视线与想象,“光”意象由近及远、由弱到强,不断增加色彩,充盈诗意的光谱。在《银杏篇》出场的是半梦半醒间微弱的光,在亦真亦幻的想象中,远飞的天鹅与穿白色和服的女子在同样的纯粹美好中重叠。银杏,古老的东亚的植物乳房,见证着迅捷易逝的时光,而“光,从落日退下 /系住年龄的/空中花园。”或许正如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所说,“真正的诗歌是一种唤醒的功能。”诗歌唤醒诗人,却依然保留着最初梦幻的记忆。持灯而立的东亚的植物乳房在《柿子篇》中再次现身,这一次,原本由白色与金色构造的梦境,随着光线的流动,增添了新的颜色,“青瓦上的霜”与“多情僧的红色袈裟”形成鲜明对比,暗光中先是捕捉一抹亮色,随即“隐入丛林”,不见踪迹。这是急雨中的一次分神,恍惚间,时光被拆解为“时”与“光”,“光”在反复折射中亮起,仿佛“无数的太阳晃动”,“时”却趁隙溜走,引来诗人由衷地感叹:“这迅捷的日子/无法挽留的光”。到了《枫叶篇》,无法挽留的光被刻写于“年轮的纹路”之上,时间因之具体可感;红色在火焰的加持下愈加浓烈——“铁匠铺里火光四射/一万枝红烛扑进/秋水 剑的深潭”——但铺天盖地的红色沉积一处,带来的并非温暖的感觉,而是更深的暮色以及神秘且不朽的“严重的时刻”。“严重的时刻”无疑是对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同名诗歌的互文,“铁匠铺里火光四射”则让人联想到鲁迅小说《铸剑》中锻铁开炉,红光映天、火花四溅的场景。接下来的《荒草篇》描摹秋草由疯长至枯立的荒凉,全诗未出现“光”字,却无处不是“秋光”,除了抵达荒草深处的秋日响晴风光,秋光也映照着光的内面或反面:“落叶飘飞 众鸟高翔 /宇宙/仿佛空巢幽暗”。最后的《山楂篇》则以隐喻意义的“贫穷而多子的/母性之光”作为开篇,继而从“光”的另一种语义延伸想象,“鼻血”“儿子”“操场”“蜂群”“祖国”“栅栏”……高度集中的意象加快了诗的速度,轻重相宜,错落有致的词语拉开了文本的空间,紧接着在下一小节充分利用意象所营构的有限的空阔,用“呼喊的声音”与“工蜂的尸体”与前文呼应,从而获得一种内敛且悲悯的力量。结尾处, 再次用极为凝练、克制的语言,完成一幅节奏对称的速写:“雨 一把闪亮的银勺/掏出耳朵里的风/吐出 光。”“雨”“风”“光”,三个来自于自然界的单字,简单却有力,通过与身体的巧妙连结,呈现对于宇宙万物的关怀与感受力,彰显出诗人高超的技艺。
另外三首与植物无关的短诗皆为写给诗友的知音诗作。其中的“光”的意味更接近于诗本身。《花腔》为诗人臧棣而作,“红烛高烧洞房/镜中的光互照/外面雨雪纷纷”,对纯粹的诗的追求使两位诗人的交流如镜中互照的光,彼此映照诗意的温暖与真诚;《山中》为诗人伽蓝而作,西渡执着于数字“七”的神秘,以数字串联起种种虚实相生的意象,“北斗七星,张挂空中”,迢遥的天体之光,象征诗歌的神秘、神圣与永恒。与之相似的还有《在灵山望星空——赠宝卿、冷霜、绿绿》一诗,一次观星之旅凝结着诗人对时间与空间的幽思,星座构成的图案幻化为诗歌国度中的宝座与王冠,而西渡与他的知音诗友们一直倾心追求的超然的纯诗,正是“那永远隐藏不见的/全天球最亮的星!”
其实,纵观西渡的全部创作,“光”自始至终都是不容置疑的高频词与关键词。这个极为常见的意象,在西渡诗中不仅仅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光亮,甚至也超出了美学或影像学的范畴,直接关联着诗人自身的精神、伦理与世界观,是其博爱、澄澈且超然的诗学的显现。西渡曾在几年前所撰的《诗学笔记》的第一条中郑重写道:“爱是诗人借以观察世界的唯一的光。”这里的“光”虽然是一个毫不新奇的朴素比喻,却因西渡在诗歌创作中的反复阐解、重构与互文而获得一种更加知性、明朗的力量。是的,作为太过稀松平常甚至被过度使用的词语,“光”的隐喻比比皆是,对“光”的理解也往往停留于直接浅显的表面,或者被简化为明亮、希望、梦想、救赎等正向的概念,致使更多的意蕴被遮蔽。比如,从语言学的角度去观察,汉语中的“光”,具有开阔圆展的读音,音效绵长,音调平稳向上,仿佛内蕴着回声。在“光”孳乳的多重释义中,除了光彩、荣耀、恩惠、风景、神采、照耀、平滑等衍生的褒扬蕴涵,还有裸露、充满、用尽等彰显极致纯粹的词义以及宇宙天体、时间存在与宗教启示等形而上学的内涵。在西渡的诗中,“光是什么”的疑问与“诗人何为”的反思同义反复。“光”意象穿梭于不同的语义场,在抒情与叙事的反复交替、古典与现代的不断博弈、世俗与神性的双重指引以及伦理与技艺的共同塑造下,持续更新着诗意的答案。

张媛媛,蒙古族,1995年生于内蒙古通辽市。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写诗兼事批评,诗歌与批评见于《诗刊》《星星》《民族文学》《作品》《上海文化》等刊。曾获第二届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二等奖;第十届首都高校原创诗歌大赛一等奖;第六届“抒雁杯”全国大学生诗歌大赛二等奖等,入选第十二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著有《耳语与旁观:钟鸣的诗歌伦理》(台北秀威,2021年)

《南方诗歌》2021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1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2-3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4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5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6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7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8月目录
“崖丽娟诗访谈”:李南|诗人经营着自己的语言
李金佳|隔离:四梦与四非梦
蓝蓝:惊奇于没有疼痛的遗忘
叶朗:无表情变奏
阳 飏:母亲来看我
“重唱诗社”丁觉民:皲裂的钝响
“重唱诗社”韦子轩:这是夏日最后的统治
“重唱诗社”王敛:回到误解的时间中
"重唱诗社”台风:走失的索菲娅
“重唱诗社”王侃:我的眼睛刚适应黑暗
“尚新”|楼河:爱的私有与普遍
毛焦火辣:你有下午一样安静的美丽
刘雪燕:落叶在阳光中沸腾
俞璐:一个时代驯服虚无
榆木:无力反驳的比喻(组诗)
“90℃诗点”:胡 弦&张媛媛|停顿与默会
俞强:不是每一个落日都有彩霞
章锦水:人间闲事(十五首)
张引力:拱起时间的弧度
海马:诗歌,还是读后感?
“四川诗人”曹东:我活着,每天抄袭你们的活
江苏哑石:只有风在吹
“纪念徐玉诺”:西思翎|中国的兰波
姚彦成:黑暗中的一朵雏菊
姚风 译:弗洛贝拉 . 伊思班卡诗选|荒漠上繁华盛开
李敢:一只荒鬼在长草中,探出细瘦灰黑的脑袋
唐朝晖:雨中的苏瓦
杜绿绿:陈先发与《关鹤问题》
赵 野:四月的诗学
伦刚:木雅藏地(十二首)
唐不遇:我只好使用隐喻

鸿山﹡玉和祥杯首届南方诗歌奖火热征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