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这是汪曾祺先生的名句。“人,不能真正逃出故乡。”这是王鼎钧先生的真言。而在《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一书的作者朱晔心中,故乡则是他心头永远的坐标,他用思念唱响了故乡的魂。
此散文集于2021年8月出版,是河南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耕读书系中的一册。全书共计8.6万字,分为“乡土”、“乡风”、“乡情”三部分,囊括64篇散文。作者将心中流淌的对故乡的热爱,化作笔下汩汩流出的清泉,冲刷着记忆的河床,打磨出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石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唠家常般叙述着,鲜活的风土人情、乡村故事、寻常旧物,文笔细腻朴质、情绪饱满,哲思涌溢。
跟随着朱晔文字印迹,我们可以不激不厉地领略,一道独特的原乡风景线,让读者得窥其境,欲罢不能。作者家乡在安徽“磨盘州”,它是长江边上的古村落,曾经是“九省通衢”的农村大码头,八方辐辏,山川风物,人情世故被朱晔尽收笔底。他绘就一帧全景式生活画卷,画风简净淡雅,透彻空灵,既有中国画的水墨渲染,又有印象派的光影体积感。
朱晔作为通过读书走出“磨盘州”的知识分子,他将祖辈“克勤克俭、惟耕惟读”遗训牢记心中,构建了一座美好的精神家园。彰显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巨变,赞美和讴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传递出悠长的思乡情愫,触动了根植于乡土的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弦。
我和作者朱晔有幸相识于去年春天,我行在北师大举办的文化骨干培训班上,他是总行业务研发中心的领导,他在这次活动中积极联络,活跃气氛。我讶异于他亲和谦逊的风仪,倾囊相传的真诚,更惊诧于他在十多年间取得的文学成就。朱晔,安徽望江人,1970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目前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60万字。 出版著作:《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一车一世界》、《银圈子》、《最后一个磨盘州人》,《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是他最新力作。
我们从他在课余的分享中得知,他写作缘起爱人张晓蕾生病期间,为了安抚她的情绪,答应每天为爱人写一篇文字,就这样雷打不动,坚持到现在,一发不可收。说实话,看到他在公众号“白鹿门外”每天更新,已经多达2千多篇时,不禁感叹,这需要多大的动能呀!这动能何来?都说:“爱觉不累”,这又需要多么热爱,才能坚守到这般“如痴如醉”的地步啊!?
面对这位虔诚地在文学道路上,不断求索的“受虐狂”(作者自喻),我除了敬佩,还是敬佩。不可否认,我也受到无形的激励。我试图揭开他如此正能满满的缘由。思忖“朱晔”其名,明摆着人家自带光芒和热力嘛。朱,本意乃“松柏之属赤心木”,引申大红,朱砂,这色多滚烫,多动人,“国旗红”何其令人瞩目。晔,一解为“兴盛;充满生机朱”;二解为同“烨”,本义指火盛、明亮,引申为光辉灿烂。朱晔,无疑就是我们工行作家队伍的“领头羊”,也是我们头顶的一轮暖哄哄的“小太阳”。
我在这本散文集中,不难寻找到他一直激流勇进的姿态,是骨子里的,根子里的,磨盘州赋予的。他在文中写到:“我们是磨盘州的原居民,父母亲在磨盘州展现了宏大的生命力……”“(我们)像不知疲倦的奔马,我们永不停歇。” “我们家的血是热的,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是撞到南墙也不知道回头和收敛的。”“家乡人充满上进心。因为移民的缘故,或者受江水川流不息的影响,家乡人从来就不失上进心。”
朱晔在《家乡的特产》这篇文章中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点石成金。文初,他尴尬地喟叹:“(家乡)没有特色的区域,如何诞生特产呢?”而后,他逐一打捞有关大码头、黛山乌云、白鳍豚和江豚、帆篷船、纤夫、江滩炊烟、白鲢煮面、“千人做佛”的记忆。接着话锋一转,否定上述风物为家乡特产。在文末,他出其不意地点明,家乡有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特产”,是“家乡人有长江水一样深沉的内涵,家乡人有奔流不息的勤劳,家乡人有掺着泥沙的厚重,更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坚持和执着。”这样的结论,应源于朱晔对自我内心的审视和检点,是他经过层层过滤,萃取的“神髓”。诚如他说言:“也许正是因为这样面上看起来的平淡无奇,成就了跨越时空的永恒。”江水涛涛无尽,人生代代无穷,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是乡土的“种子”,都携带着祖辈遗传的“文化基因”,这是千年不变的人间烟火,是饮食男女断不了的“口粮”,是万古不移的“袅袅炊烟”,
全书始终以“在场”写作者的冷静和温情,亲近百姓、贴近生活。他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原汁原味地再现和还原磨盘州的人事物,没有无病呻吟、没有故作姿态。在日常点滴中,发现人间百味,善恶美丑,世态炎凉。朱晔自始至终用赤子之心,悲悯情怀,触及最深的哀愁和痛苦,独立思考着,反思着。肩负着作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钩沉历史,回溯过往,咀嚼苦难,讴歌人性。以真情动人,以客观叙事,以包容诠释,达到了“言有尽,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晔丰富的知识储备,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我在阅读中收获了一大波有趣且有料的“知识点”,同时感佩他的睿智和沉静。文中对方言的轻松驾驭,发散思维的“妙笔生花”,以及对于美食的曼妙描述,为他的散文集平添了一丝俏色。以我愚钝之见,若将“故乡今夕变化”的“对比度”再调高一点,是不是更好看呢?总之,《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是作者多年生活的积累,情感思想的蕴藉,可谓“于无声处听惊雷”。这“雷”可是正儿八经,磨盘州“雷池”出品的雷喲。朱晔为这个非常值得记录的时代,充满趣味性的时代,值得歌唱的时代,留下了“一乡一世界”的“磨盘州乡愁版图”和“乡土美学新范式”。
目前,朱晔正为全力打造他的“文化散文三部曲”的压轴大戏《一城一世界》,不辞辛劳地采集第一手资料,他正书写对北京城这座“第二故乡”的挚爱深情。期待不久的将来,我们又能拜读他的全新力作,相信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和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珠玉在前,愧我浅薄的认知,蹇拙的笔触,不能状朱晔先生文字之万一,仅以此文,表达我对这位勤于笔耕,永不停歇的“文化榜样”的敬意。
只此炊烟,袅袅于心。
作者:夏鹭
本文在巜中国金融文学》2022年第2期刊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