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认识你自己,这是苏格拉底给后世留下的永久课题。如何认识自己,要认识自己的什么方面,尽管千百年来有多少达人智者从不同角度探讨过,思索过这个问题,但具体给人以明确和简单的方式认识自己,在历史上确没有多少人提供过这样的内容。因此,这就造成了一代又一代有意认识自己的人,要花很多时日和精力、甚至生命,去认识自己。有的人甚至一辈子也不能认识自己。可以这样说,人不同程度认识了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说,就预示着这个人心智已经升华,其智慧已经进入到理性或悟性的阶段。

(二)
心智文化学对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最大贡献,就是为人们不同程度认识自己,提出了框架、流程和角度。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说,心智文化学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心智模式”,全部理论和方法,都是围绕“心智模式”展开的。

(三)
中国古代先贤很重视人的心智建设,例如《庄子.天下》篇说:“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欲焉以自为方。”我要说的是,从时代的角度讲,所谓“内圣”,就是要打造和建设强大的心智系统,有了优质的心智系统,就能够在生活中、工作中和事业发展中,获得更大的自由。
打造优质的心智系统,对于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和意志的人来说,可能是比较难的事情,对于有志于改变心智状态的人来说,又不是太困难的事。

(四)
心智模式,就好比人的精神“芯片”,高级“芯片”的功能和低级“芯片”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一个人即能够给自己换“芯片”,也能给别人换“芯片”,是不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呢?
能够帮助别人改善心智模式的人,首先是自己经历过这种修练。而这种修练本身是很刻苦的,第一需要比较顽强的意志,第二是需要坚强的自觉性,第三是需要有一个悟性。

(五)
为什么我要选定合适的培养对象进行培养,甚至面授机宜,一来这是培养合格心智人才的需要,二来这也是心智文化学理论本质的要求。没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力,即使尽力培养,恐怕其效果也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对“专家”的选择也是本着这个原则。这个“专家”对心智文化一知半解,甚至连一“知”都不知,你怎么能向别人传播心智文化,改善别人的心智质量?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只要一步一步做下去,大门就会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