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七律·16·读花中之王遣怀·七阳 文/九文-
2022-5-23-12:00-作于南京一中


牡丹万态长安颂,
国色千娇聘洛阳。
华丽承欢吟汉赋,
天仙冠绝断春光。

痴迷武帝垂成史,
不畏权门邂逅皇。
赏雪红颜谁不惜?
人间夺爱怨花王!
注释:
武帝:
指武则天。
武则天和牡丹花的故事
牡丹缘何与洛阳结缘,传说很多。流传最广的,当属女皇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
据称,武则天登基之时,正值寒冬腊月,京城长安花木凋零。武则天与太平公主、上官婉儿一众游园赏雪,女皇酒醉后下诏:“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众花神迫于女皇严威,不敢不从,一夜之间均发蕊开花,唯独牡丹不为所动,一根枝叶没有生出。
女皇次日游园,见状后大怒,便将长安的四千株牡丹贬往洛阳。谁知牡丹到了洛阳,却开出了比以往更加娇艳更加富贵的花朵。女皇愈怒,又派人火烧牡丹,却哪里烧得绝,牡丹从此在洛阳扎根繁衍。

明代白话小说家冯梦龙在其《灌园叟晚逢仙女》中,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在其《镜花缘》中,均谱写了这一传奇故事。如此以讹传讹,把女皇武则天与洛阳牡丹摆在了对立面。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人们可能想借此表现牡丹不畏权势,傲然冰霜的风骨。实际上,对于富贵吉祥的洛阳牡丹,女皇也是及其喜爱的。唐朝散文家舒元舆《牡丹赋并序》中写道,“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尝与焉。盖遁于深山,自幽而芳,不为贵者所知,花则何过乎?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日寖盛。今则自禁闼洎官署,外延士庶之家,弥漫如四渎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之月,遨游之士如狂焉,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从此文来看,女皇的家乡盛产牡丹。女皇看到东都洛阳的上苑独缺牡丹,深感遗憾,遂命人把家乡寺院中的牡丹移植而来。洛阳的王公贵族、平民百姓也便蔚然成风,人人爱牡丹,家家种牡丹,洛阳牡丹由此兴盛开来。
牡丹花是我国的国花,也早已引入国外,目前在我国栽培广泛。毛茛科的双子叶植物,所属芍药属,也是中药的一种,常用予女性月经不调,经行腹痛,是一种可以直接内服的中药。牡丹开花时,很大一朵,而且姹紫嫣红,中心的花蕾黄黄的在中间,更加衬出它的霸气,显得她更加妖艳。在花界里,妖艳的花中没有它大,没有它的霸气。品种大的花却又没有它那么的绚丽,则堪称花中之王的牡丹花成为我国国花,符合我国的中国红特色。
权门:
权贵人家:依附~。

王仲华,笔名九文,号蒙童。1971年7月生于安徽省宿松县,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油画系,油画作品参加过法国巴黎当代来自中国油画家对外世界油画创作交流展,现居南京。擅长中西绘画、雕塑以及各种平面装饰设计,也擅长古典诗词、汉赋及文言文的创作与赏析,同时也爱好现代诗歌以及音乐歌词与作曲的创作,在中国当代诗坛先后发表古典诗词一万五千多首,发表原创的现代歌词200多首,也发表作曲的作品多首。诗词也每一天发表在网络平台里的《今日头条》或《都市头条》。是中国华夏诗词学会的特约作家撰稿人,又是中国诗歌网官网签约的诗人。从2021年4月20开始,本人已经被中国诗歌网官网诗词论坛推为古韵诗词的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