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俊贤兄披览坟典
吴氏后裔游历南池
文/刘长明
十六
原诗:《南池》
邑先进泰征刘公游息地
清吴象默
几年游历处,
风物迥清凉。
水暗平流阔,
烟深宿草荒。
小桥支断岸,
古庙上斜阳。
大雅今何在,
经过意渺茫。
注解:该诗收录于山东海丰《吴氏诗存》,为县政协陈俊老师在校注、整理《诗存》时发现并提供。作者吴象默,海丰吴氏第十二世,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月廿一日,卒于乾隆二年(1737年)十一月廿九日,年58岁。民国《无棣县志》卷十二·人物志三·文学·清·吴象默,字从之,自肃子。生而颖异,少长入泮,食饩。偕诸弟日夜砥砺,于书无不读。已而兄弟皆掇巍科,象默积学尤深,独不售,遂弃举子业。至性醇懿,事亲从兄及教子侄,皆可为仪法,族党称其孝友。好鼓琴,虚窗遥夜,随意作数弄,得意在弦指外。诗不多作,作必工,一字未安,辄忘寝食。撰《半阁诗选》《亦居室赘吟》,宫赞赵秋谷序而传之。诗的副标题,说的是南池是本县先贤、名宦刘三顾先生少时家居、晚年赋闲(于1637年罢官归里,于1639年正月战死)后的悠游、栖止之处。“先进”,语出《论语》。从该诗所表达苍凉意境,并参照1731年吴象默选编《半阁诗选》的自作序文来看,似为吴象默晚期作品。
首联,海丰,诗人生于斯,长于斯,年轻时外出游历,年岁渐长,近年来家居,回忆过往,再看看眼前之景象,自己外出的这些年,南池的风物也不似以前了。“清凉”,可以理解为当时作者游南池时的季节,也可以表示南池的没落破败,当然,不论是时序也好、景象也罢,终究要表达的是他当时的心境。“迥”字是突出、非常、特别的意思,来到南池,更显“清凉”。
颔联,写的是傍晚的景色,夜色降临,水色变暗。南池虽破败,但水势不减,水势大但平稳,无大风大浪,用“平流”;南池水面之大,用一“阔”字展现。南池四周,水草丰茂,年年生长、凋亡,往复循环,称为“宿草”;无人打理,任其自生自灭,用一“荒”字;水汽蒸腾,加之草深林密,所致“烟深”。读此句,想其景,凄凉阴森之感。
颈联,因年久失修,雨冲水泡,池边的堤岸都垮塌了,虽有破败的小桥勉强支撑连接,也不好通行。远远望见夕晖残照里丛林掩映的吕仙祠(刘三顾于1637年归里后所建),物是人非。
尾联,直抒胸臆,作一总结。把刘三顾为代表的刘氏家族德行、文化等称作“大雅”,极高的评价,今何在?作者每次来到这里,经过这里,感慨世事变迁,觉人生之无趣,见其《半阁诗》自叙以作该篇结尾:乙巳(1725)秋,余有楚黄之役,阅冬及春,梓有感怀诗一叶,率皆悲楚凄惋之音,非世之所乐闻也。丙午(1726)五月,旋里门,一枝未借百味兼尝,六七年来生人之趣尽矣。每兀坐,亦居室中,思为韵语以自遣,而意兴索然,竟日阁笔不就,即或感遇兴怀,无端歌笑,虽一二短述,亦仍如前诗之悲楚凄惋,而不能自解,盖忧乐异趋,人心之不同,固难以相强也。因念余所遇不臧,深入苦界,每欲放浪形骸,作超然物外之观,身将隐矣,焉用文之,故名之曰:亦居室赘吟云。辛亥(1731)孟冬半阁山人吴象默从之氏书。

十七
原诗:《南池观荷二首》
清吴象默
其一
翠盖参差绿茎新,
夕阳一片水潾潾。
到来便作凌波想,
何处吴宫觅采人。
其二
洿滓全输菡萏香,
渔湾钓浦足徜徉。
碧筒作饮凭谁话,
倚遍丛祠唤六郎。
注解:该诗收录于山东海丰《吴氏诗存》,为县政协陈俊老师在校注、整理《诗存》时发现并提供。作者吴象默,海丰吴氏第十二世,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月廿一日,卒于乾隆二年(1737年)十一月廿九日,年58岁。该诗是写夏景,较作者的另一首南池秋景诗(见连载十六)要活泼灵动、色彩艳丽的多。南池,中为鱼池,左为莲池,右为蒲池。该诗同样写的是黄昏夏景,金色的夕晖照在广阔的水面上,风过水波潾潾。金色的夕阳,映着翠绿的如盖的成片的荷叶、新生的茸茸的嫩茎。每来此地,看着这翠茎、这亭亭的荷叶、娇美的荷花,就如同那凌波的仙子——洛神,该典故出自曹植的《洛神赋》。这样美的荷花,无需吴宫的侍女来采摘。就在这大自然中甚好。“洿滓全输菡萏香”语本宋濂《爱莲说》,渔湾、钓浦都是避世游息的世外桃源。碧筒作饮,是古人的雅事,以荷叶作酒杯,贯通中心,自茎部吸饮美酒。美景、美酒,情到极致,身边无人可语,踏访遍了草木掩映的旧祠堂,还是眷恋、欣赏这美似六郎的荷花。因在海丰城南关以南、南池附近可知的就有刘公祠、丁公祠、吕仙祠(祠后有阁)、斗母宫、文昌阁等,《旧唐书·杨再思传》:“(张)易之之弟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张昌宗行六,故云。后用为咏莲之典实。宋陆游《荷花》诗:“犹嫌翠盖红妆句,何况人言似六郎。”明徐渭《红佛桑》诗之一:“都争茜颊堪千鎰,谁问莲花似六郎。”鲁迅《秋夜有感》诗:“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十八
原诗:
《南池》
清吴壎
纵目南池上,
萧条满地秋。
暮烟栖老树,
斜日漾寒流。
墅暗风逾冷,
天低云正愁。
一樽聊遣兴,
随意荡轻舟。
注析:吴壎:字翕仲,号印雪,又号秋谿,绍甲子,庠生,著有《新筍轩诗集》(壎,同埙),为海丰吴氏第十四世。该诗收录于山东海丰《吴氏诗存》,为县政协陈俊老师在校注、整理《诗存》时发现并提供。该诗明白如话,不必过多注解,从所描写的景物来表现当时的情境、自己的心境,该诗所描写得是暮秋之景,全诗所用的字眼均透着寒冷、惨淡、破败。《吴氏诗存》辑录吴壎诗6首,风格大致相仿。



作者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