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作赏析
读《鹧鸪天 庚子520佳日感赋》有感
作者 李振环
中国诗词之美,在于文字之美、韵律之美、意境之美,更在于思想内容之美。当我们欣赏名篇佳作时,随处可以感受到诗词中蕴含的德操之美,情感之美,哲理之美,心态之美。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抒发报国之志;“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明清廉之心;“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曲叙兄弟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婉述朋友之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人生之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露悠然自得的心态;“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倾述相思之苦;“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表达坚贞之爱……
中国古诗词之美,其次体现在形式之美。中国古诗词以中华特有的文字韵律,在世界诗坛上独树一帜,表现了诗人的品德才情和独具的匠心。“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比喻之妙;“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是比拟之巧;“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此乃双关之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此乃对仗之工;“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等皆为炼字之效……
我们阅读中国古典诗词,如同欣赏无限风光,赏心悦目;如同摘取艳丽盛开的鲜花,手染清香;如同约高人韵士携手同游,心旷神怡;如同与古圣先贤品茶晤谈,醍醐灌顶。诗词之美,如春雨之柔润,夏花之瑰丽,似秋山之绚烂,冬雪之静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古典诗词,更是中华文化王冠上的明珠,芳华璀璨光彩夺目。中国诗歌上至先秦时期的《弹歌》《伊耆⽒蜡辞》等上古歌谣,下到今日的自由体诗歌,尤其是唐宋时期近体诗和词的产生之后,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更加光芒四射、影响深远。也产生了像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马致远、唐寅、纳兰性德等众多的优秀诗人,他们把中国的诗词从一个高峰推向了另一个人高峰。尤其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诗词,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领风骚!他们为中华诗词的发展做岀了巨大的贡献。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岀。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学者、中国诗词家协会荣誉主席萧建壮老师,并欣赏他的词作十阕《鹧鸪天 庚子520佳日感赋》。
萧建壮:字文竹,别字奇光;号诗海浪子,古都萧郎。1968年3月18日生,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中国诗词家协会名誉会长。共主编豪华珍藏版大典几部:《华夏当代牡丹诗词大典》(冯骥才题写书名);《洛阳千家诗词汇粹》(孙轶青题写书名);《中华四大名著咏诗大观》(林从龙题写书名);《中华萧氏文化大观》(徐洪刚题写书名)。自14岁至今,共创作新旧体诗共九千多首。和阎连科、徐洪刚、汪国真、邵伟华、萧蔷等名流均有交往。作品入选《中华当代诗词家大典》《中国名诗全集》《中国国学史》,并出版了《肖建壮诗文集》。萧会长是一位优质高产的作家和德高望重的学者,其作品内容广泛,包罗万象,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大范畴。尤其对中国文学史颇有研究,更擅长诗词歌赋的赏析和创作。他不仅自己孜孜不倦地向古圣先贤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丰富自己的学识,并且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索,积极进行创作,用手中的笔书写历史、讴歌时代。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常常将自己之所学不厌其烦地教授给文学爱好者。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可谓桃李花开,满园春色。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全部精力。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萧建壮老师的十阕《鹧鸪天 庚子520佳日感赋》:
鹧鸪天 庚子520佳日感赋(十阕)
其 一
初夏花城望紫烟,
为卿一赋鹧鸪天。
嵩山矗立生诗意,
洛水东流咏爱篇。
花贴贴,柳绵绵,
相思缕缕汇奇缘。
声声布谷佳人醉,
幽梦一帘恋玉环。
其 二
紫气升腾柳叶旋,
为卿二赋鹧鸪天。
蛮腰曼舞真纤细,
素口轻歌自美妍。
蝴蝶谷,鹊桥仙,
芳心暗许拨华弦。
双飞紫燕颉颃舞,
一首情诗荡爱船。
其 三
大雅风骚爱意绵,
为卿三赋鹧鸪天。
国花园里曾牵手,
拜月亭中亦比肩。
情荡漾,梦蹁跹,
惊鸿一瞥醉婵娟。
情天万里长虹挂,
为爱痴狂化杜鹃。
其 四
萧氏书斋展素笺,
为卿四赋鹧鸪天。
飘飘秀发藏身后,
浩浩真情吐面前。
观绿叶,采红莲,
情人岛上荡秋千。
洛河碧水悠悠逝,
醉目兰舟爱意牵。
其 五
美酒杯杯爱意燃,
为卿五赋鹧鸪天。
洛神含怨如云舞,
巫女生情似雨悬。
桃叶泪,爱心泉,
红尘滚滚觅情缘。
合欢树下相思苦,
倩影依稀似凤眠。
其 六
独坐园中忆旧篇,
为卿六赋鹧鸪天。
情天恨海更无悔,
蜜语甜言最有缘。
秦淮海,白香山,
清词丽句最缠绵。
花间爱曲芳心醉,
醉眼朦胧更爱怜。
其 七
一曲情歌泪水涟,
为卿七赋鹧鸪天。
花城觅影追寻苦,
爱海做舟磨炼坚。
寻倩影,觅奇缘,
萧郎爱海自无边。
兰桨桂棹云帆挂,
风雨同舟永向前。
其 八
美梦成真玉手牵,
为卿八赋鹧鸪天。
蓝田种玉成千树,
红叶题诗结百年。
山水阔,爱心妍,
龙翔凤翥意缠绵。
飘飘衣袂玲珑舞,
望月西楼喜并肩。
其 九
相对花丛意自连,
为卿九赋鹧鸪天。
红莲并蒂花争舞,
青鸟放歌曲广传。
花灿烂,月缠绵,
纵横阡陌景无边。
盈盈秋水人如玉,
仿佛瑶姬在我前。
其 十
问道情缘意志虔,
为卿十赋鹧鸪天。
迷离情泪千行泻,
悱恻爱心一颗坚。
思往事,望新年,
情歌缭绕白云边。
幽幽深谷佳人笑,
婉约清扬小凤仙。
中国诗词家协会名誉会长萧建壮
诗人以饱蘸浓情的笔墨,缠绵悱恻的心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一段甜蜜中透着些许悽楚的爱情故事。作者心思细腻笔法老到,以虚实相间的故事情节、动静结合的场景铺垫、生动形象的人物造型、活泼灵动的细节描写,把一幅幅唯美的爱情画卷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既令人感动又令人叹服。
感动的是这么美好的爱情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作者或许是回忆自己的恋爱经历,或许是进入了自己的想象空间,为我们描述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在牡丹花盛开的初夏,在嵩山之麓洛水之滨,一位风度翩翩玉树临风的少年与一位衣袂飘飘美若天仙的少女不期而遇了。少年被蛮腰纤指美若天仙、轻歌曼舞才艺超凡的少女所深深地吸引,一见倾心顿生爱恋之情。正如曹子建于洛川之滨见到洛神时的心情一样“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然而,也如当年的曹公子一样,亦是“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于是,少年便“为卿一赋鹧鸪天”以倾吐自己的爱慕之情。可喜的是少女也被少年的才华所吸、被少年的真情所感动,便“芳心暗许拨华弦”,终于成就了一段“双飞紫燕颉颃舞,
一首情诗荡爱船”的佳话。
诗人的想向空间是无限的,他的笔下既有“国花园里曾牵手,拜月亭中亦比肩”的美好时刻,也有“ 洛河碧水悠悠逝,醉目兰舟爱意牵 ”的缠绵悱恻;既有“观绿叶,采红莲,情人岛上荡秋千 ”的惬意美好时光,又有“情天恨海更无悔,蜜语甜言最有缘”的爱情宣言;既有“花间爱曲芳心醉,醉眼朦胧更爱怜”的幸福时刻,也有“花城觅影追寻苦,爱海做舟磨炼坚”的相思之苦和为爱而坚守的坚强毅志……诗人经历过花前月下的美妙时光,也遭受过爱侣分别的相思追寻之苦。但终于苦尽甘来“美梦成真玉手牵,红叶题诗结百年”,成就了美好姻缘。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文学创作永恒的题材。但是,越是司空见惯的东西越是难写。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或即将经历爱情,但每个人对爱情的境遇和理解则不尽相同。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然而,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想象力(也许是亲身经历),以虚实相间的手法和天马行空的构思,用通俗而又文雅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这段堪称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既有相见欢又有别时难,既有意缠绵又有相思苦。诗情画意悠扬婉转,婉约豪迈相伴相间。充分体现了诗人文学功底之深厚,体现了诗人对中国古典文化之稔熟。结合诗人的其它作品,能看岀他的诗词风格是既豪放又婉约。豪放时如苏东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旷达,婉约时如李易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缠绵,真是刚柔并济,收放自如!
令人叹服的是诗人充分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放飞了自已的思绪。用生动质朴的语言、精准严谨的韵律,比兴结合、虚实相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将十首词连绵相扣,一气呵成,赋而成篇,各自独立而又意境相连,确实是难得的佳作。
从词牌选择上看,诗人的填词功夫也是非常了得。选择用《鹧鸪天》词牌来赞美这段爱情故事,完全符合主题要求。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鹧鸪天”为北宋初年新声,始词为夏竦所作。调名取自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鹧鸪天定格为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前段三、四句以对仗为工。如晏几道:“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等。此调以七字句为主,用平韵,其格律与仄起首句押韵的七言律诗极为相似,前段第三、四句对仗,也与七言律诗格律要求相同。所不同之处,仅在于此调为换头曲,下阕第一句由七言句改为两个三字句。因此,鹧鸪天完全可以看作是由仄起首句押韵的七言律诗演变而来。其中后段第一句由一个七言句改为两个三字句,使之与七言律诗之音律效果大不相同,有流畅、响亮、谐美之艺术效应。所以非常适合用以叙事、写景、祝颂、感怀、言志等题裁。鹧鸪天的格律规范高度统一,宋代作品中字、句数和用韵都相同,只有一种格式,以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为定格。
现对照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以说明:
(仄)(仄)(平)(平)(仄)(仄)[平],
彩袖殷勤捧玉钟,
(平)平(仄)仄仄平[平]。
当年拌却醉颜红。
(平)平(仄)仄(平)平仄,
舞低杨柳楼心月,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歌尽桃花扇影风。
(平) (仄)仄,仄平[平],
从别后,忆相逢,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几回魂梦与君同。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今宵剩把银釭照,
(平)仄平平(仄)仄[平]。
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此谱参考《钦定词谱》)
对照词谱可以看出诗人的这十阕《鹧鸪天》完全符合格律和押韵要求。
从写作手法和技巧方面看,作者将比兴手法贯穿全篇。以兴起,以兴收,并随时将比的方法穿插其中。比兴,创作诗歌的常用技巧,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故“比”、“兴”既是创作的修辞方法,也是构思的思维形式。所以诗人在该作品中用比兴的思维方式和修辞方法,构思时虚实相间张驰有度,落笔时形象生动言之有物。借物抒情,以情托景,交替错落,相互辉映,含而不言,意境自生,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另外,作者在该作品中还信手拈来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例如,夸张:“迷离情泪千行泻”;比喻:“ 盈盈秋水人如玉 ”;拟人:“ 嵩山矗立生诗意,洛水东流咏爱篇”;用典、对仗:“蓝田种玉成千树,红叶题诗结百年”,此联既是工整的对仗又引用了“蓝田种玉”“红叶题诗”两个经典的爱情典故,是双重的修辞方法。还有始终贯穿全篇的一句“为卿( )赋鹧鸪天”,是一种排比的修辞方法,起到了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作用。作品中还运用了其它修辞方法,我这里就不一一枚举了。
读萧建壮老师的诗词,有时会被他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气势所折服,有时会被他那“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婉约缠绵所吸引,有时又会对他那“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衰怨悲愤之情产生同情。萧老师的诗词具有多重风格,时而豪放时而婉约,时而雷霆万钧时而和风细雨。总之,他能用不同的素材和体裁、不同的手法和技巧,在不同的思想感情驱使下,创作岀风格各异的诗词佳作,诿实令人叹服。
感叹之余,我也依韵一阕和之,以为该文的结果语。
鹧鸪天•圆梦
最羡娇娥艳若仙
风情万种醉红颜。
东都雅士生诗意,
泼墨挥毫咏爱篇。
心向往,梦留连,
萧郎十赋鹧鸪天。
巫山云雨今宵再,
才子佳人了宿缘。
2022.08.18日写于长白山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