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村里故事多
潘朝铎


出洛阳老城,顺山川大道(古称官道、洛常公路)向东北行25里的北邙脚下有一个靠山村,它就是孟津县平乐镇太仓村。
太仓村古称泰倉当地人俗称小仓。村里居住有6个生产组1200余口人,以潘姓为主。据潘氏家谱记载: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大槐树下老鸦窝。明朝时期,中原战乱人口锐减,皇家从山西洪洞县向中原移民。潘氏先祖也和其他姓氏一样长途跋涉迁居中原。据家谱记载,潘氏最早迁居洛阳后在洛阳老城东大街鼓楼附近居住,后又迁居孟津老城西关居住。太仓村一世祖潘九霄携带两个侄子到太仓村定居。至今太仓村里的后人有三支,分别是九霄以及两个侄子的后人。太仓村多数人家是沿着村里从邙山上下来一条大沟掘土窑洞居住,大沟从西北向东南走向。所以村里人常说你家住沟北头还是南头。沟上边居住两个生产队,分别是色拉门里和西地门。
太仓村制作的毛笔具有300多年的历史,不管是在孟津还是在洛阳,甚至全国都小有名气,最著名有潘书茂毛笔房制作的狼毫、羊毫。说起来制作毛笔那可是很讲究,羊毫笔选材用料取内蒙高寒地区羊皮拔毛经梳洗,捆头等几十道工序制作而成。羊毫更加讲究,需要选用十冬腊月黄鼠狼尾巴上的毛才是上等材料。羊毫笔怎样才能使用起来弹性好?这里边可有秘诀。当年潘有朝在制作羊毫毛笔时候专门找到屠宰房,拿着好烟和杀猪师傅说好话。为的是要几根放血后不下开水锅烫过的猪鬃毛。毛笔匠潘有朝拿回去夹到羊毫笔中,这样制作的笔头用起来弹性极好....

萨拉门里居住的才是村里最富有人家,就相当于现在的别墅区。萨拉门里居住有六七家,街道两端建有色拉门。萨拉门是为了预防土匪刀客而建立,晚上萨拉门紧闭,并有人值班守护。萨拉门里首富当属潘三贵。是全村第一户具有临街、过厅、上房,上房下两厢房各五间对厦。整个院子前后几十丈长。潘家院中栽种的一棵枣树有一抱粗,一丈多高且笔直。据说是明朝时期先祖所植,至今每到秋季硕果累累,一颗颗,一串串大红枣挂满枝头,仅一棵树能摘下几百斤大枣。传说太仓村姑娘、小伙子找亲戚,只要说家住太仓萨拉门里,那就不用打听。为啥?萨拉门里不仅富足家底殷实且人都正气。萨拉门里人没有吸大烟、赌博、也没有狐臭等遗传性疾病。所以,结亲都愿意和萨拉门里人借亲戚。

如今的太仓村,焦柳铁路、310国道从村北横贯而过,二广高速、山川大道,白小路(白马寺到小浪底)在村中而过。洛阳市区公交车64/85路也从村中经过。太仓村沟下居住村民,从八十年代开始已经逐渐搬出大沟,在古跃店街西边建立起一栋栋漂亮独家小院组成一个美丽的新村,县里在此建设的太仓居民小区数十栋居民楼也拔地而起,平乐税务分局、平乐市场监督分居也在此落户......
潘朝铎、笔名:小草。1965年生,祖居中国洛阳北邙脚下。法律工作者,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基层法律服务业协会会员,宣传处副处长,洛阳市司仪协会会员,孟津易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中国诗书画家网高级诗词家、高级书画家,华夏开明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乡村作家。中华新文学联盟暨《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河南《东方今报》命名的“孝道使者”。出版有诗歌散文集《北邙飞歌》,著有诗歌散文集《北邙浅吟》、中篇小说《隔离的日子》、长篇小说《团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