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月,微信上流传着一段舞蹈视频,说是样板戏芭蕾舞剧《白毛女》主角石钟琴在社区的一段舞蹈。又有人将电影中大春与白毛女在山洞里相认团聚的一段舞蹈视频,也发上微信。现在欣赏那段舞蹈,二个字:经典!三个字:太美了!视频着实红火了一把。虽然后来有帖子说那个舞者不是石钟琴,也难免使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心中涌起阵阵涟漪……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诗经•大序》中曰:“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也就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的最直接、最形象的方式……
我们这一代五十年代出生的老清江人,以前看到的舞蹈并不多。因为当年戏剧多,现代舞蹈少。1965年的《东方红》大型史诗歌舞演出的电影放映之后,以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文艺宣传队的演出,才使我们真正近距离地欣赏到现代舞蹈。对于那些专业团体以及水平比较高的文艺宣传队的舞者,因其女演员美丽、男演员帅气,动作优美潇洒,在舞台上光彩照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无不投以羡慕的目光……
文革前,我们最早接触的街头舞蹈,应该是过年过节时的“玩花船”、“踩高跷”。“玩花船”,是一船夫在花船前引路,一农妇穿着花花绿绿的服装,在花船中边行走,边舞动。还有农家媳妇穿戴着骑着小毛驴的服装道具,随着欢快的乐曲(敲着小鼓、打着镲),在大街上舞之蹈之。踩高跷者,穿着长长的裤子,将木高跷藏于内,跟着队伍走,很拉风。吸引着市民的目光,同时会有一批小屁孩(其中好像有我),傻笑着跟着跑……

这些可以归为街头舞蹈艺术的形式,文革中被斥责为“封资修”的东西,停摆了十年……
紧接着,我们见识了文革初期的文艺宣传队的红色歌舞表演。1968年开始,全国风靡起“忠字舞”。标准的姿势是认真地、微笑地手持“红宝书”(红色塑料封皮的毛主席语录),伴随着《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乐曲,跳着全国基本统一规范的舞蹈动作。因为是向敬爱的伟大领袖表达忠心的一种方式,所以统称为“忠字舞”。当年,不是你想跳不想跳,愿意不愿意,是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来布置、教学、实施与考核的。有一句话令你无法开脱:跳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跳不跳是态度问题。我是认真学、认真跳的,既愉悦身心、锻炼身体,又表忠心,要求进步,何乐而不为呢?何况一度跳忠字舞列入“早请示、晚汇报”的程序之中,心须完成。

我们这一届学生是1968年秋天进入中学校园的,此时正值这股“忠字舞”旋风刮得正劲之时。“老三届”当时已不上课,他们已无正常的学校生活。1968年底又都被被动员“上山下乡”了。所以说,我们这些十三四岁的中学生,跳“忠字舞”最投入、最规范、最标准、最优美,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记得“忠字舞”最大的用场,是1969年4月1日晚上的庆祝党的九大召开的巡游活动。这个巡游舞蹈其实已经排练了半个月,就是跟着宣传车,一边走,一边跳。那天下午,学校通知:“今晚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重要广播”。大家都知道,肯定是九大召开了。我们淮阴师范学校是淮汽公司派驻工宣队的单位,所以我们这支跳“忠字舞” 巡游的学生队伍,就安排在淮汽公司彩装宣传车后面。这淮汽公司的宣传车,在全市庆祝队伍中最显眼、最漂亮,毛主席头像光芒四射,喇叭声最响……也许因为我在队伍中的缘故,我感到这支“忠字舞”队伍跳得最棒!
我们从现交通路的淮师校园出发,经淮海北路--河北路--大闸口--花街--东大街--西大街--人民路--北门桥--河北路--淮海北路--学校。一圈下来,跳了一曲又一曲,一点不累。年轻啊,七八点钟的太阳呐!

那段时间清江市街头多次的巡游中,曾经有过一支很特别的巡游舞蹈队伍:清江市第一中学的腰鼓队,大概三四十人,整齐的服装,整齐的鼓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这个表演艺术形式,我猜想应该是淮阴城第一次解放后的苏皖边区政府时期,从陕北根据地传来的。以致于淮阴城第二次解放、庆祝新中国成立等重大活动中,这种被赋予了“红色艺术”意义的艺术形式得以传承下来,在一中生根开花,在清江市大放异彩……

“忠字舞”其实流行也就不到二年时间。九大之后时间不长,就偃旗息鼓了。
到了八十年代初期,民间流行了交谊舞,年轻人喜欢迪斯科。单位的工会、团委组织经常组织活动,我也学会了三步、四步(应该称华尔兹),他们说我的“小拉”跳得蛮好,呵呵……

那时,市大小体育馆和散布在各处的营业性舞厅,曾风行十几年。到九十代末,跳交谊舞的人渐少,舞厅也大都转行了。那段时间,广场、街头早晚锻炼身体的人(以中青年为主)还跳这种交谊舞。

再后来,大妈们逐渐地占领了广场,跳起了广场舞。越跳越起劲,越跳人越多,服装越来越漂亮,表演的花样越来越多,声势也越来越大,甚至跳到了美国纽约广场。十多年来方兴未艾、风头正劲……

这势头完全盖过了当年的“忠字舞”。因为这是自发的、娱乐健身性的活动。有人说,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就是当年跳“忠字舞”的“红卫兵”……此话不假,年龄也对。广场舞,不能不说有当年“忠字舞”艺术形式的影响。你注意听,好多广场舞的音乐,就是当年耳熟能详的“红歌”……但是我要说:这些大妈们绝不是有什么“文革情结”,只是无限留恋那难舍的青春时光……

2017年4月13日首发《淮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