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扎实的艺术功力——徐悲鸿大弟子、著名画家韦江凡先生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扎实的艺术功力
——徐悲鸿先生入室大弟子、
当代著名画家韦江凡先生
对于当代著名画家韦江凡先生的名字虽不能说是如雷贯耳,却也早有耳闻,而真正走近韦江凡先生、并与之进行亲切地交谈,同时将这篇不成熟的短文呈现出来,却是近几年的事。
在采访过程中,韦江凡先生告诉我说,他8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寄养在祖父家。后来勤工俭学读过小学、中学、师范。1942年改入西安私立中学艺专学习美术;1944年任长安二中美术教师,同时师从赵望云先生学习中国画;1946年在徐悲鸿先生的关怀和资助下,韦先生改入国立北平艺专国画系插班学习;时间到了1948年的时候,韦江凡先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留校任教;时间到了1952年,韦江凡参加了筹建中国画研究所(现在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时间到了1959年的时候,韦江凡先生又被调入北京画院,同年开始筹建中国历史博物馆。
与韦江凡先生在其家中采访时合影
我眼中的韦江凡先生擅长中国画,所绘题材十分广泛,山水、人物、动物均有涉猎,晚年由以画马著称于世。其作品经常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被报纸杂志广为介绍。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社会团体以及海内外收藏家就有收藏。出版有《韦江凡画马》、《韦江凡画集》。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曾摄有纪录片《韦江凡画马》,2000年5月获北京市政府从艺50年老艺术家奖牌。
如前所述,早年的韦江凡善画人物、山水,晚年尤以画马著称。他出自悲鸿门下,多年来牢记恩师要多画马“师造化、师真马”的教诲,曾先后赴内蒙、新疆、甘肃、青海等地的草原马场,生活在那里,为万马写照,描绘自然状态下马的各种形态。他画马以草书入画,线条飘逸灵动、力度非凡。因速写基本功扎实,故传神写真、变化无穷、姿态横生。他说:“马很难画,骨胳的结构,肌肉的效果,尤其是它奔跑的形态都要求准确,要表现出一种内外浑然契合的气势。”
韦先生用“笔不周而意周”的中国画大写意手法,将草书的笔法融入画马的线条,用墨色的浓淡,以虚实对比来表现马的肌肉张力,用浓墨渲染出奔马狂放飘逸的鬃尾,画出的马生动而有气势,韦氏奔马已自成一格。冯其庸先生曾赞叹道:“所画之马其骏在骨,其秀在神,其韵在墨。”并赋诗赠韦江凡“爱君逸笔似龙腾,骏骨千金岂足称。冀北已空千里马,城南又见骨棱。雷台踏燕追风疾,玄圃御龙逐电轻。韦偃擀今否,相看笔下云又生。”
作为笔者的我,十分感叹冯先生对韦江凡先生的高度赞赏,更感叹韦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对艺术的始终不渝。我想,用难能可贵和肃然起敬这两个成语,来赞美和评价韦江凡先生及他精美的画作,一点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