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眼里,这里曾经是一片人烟鲜见的盐碱地。然而,历史老人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选中这里,让它几度引起世人瞩目。 古代,这里是世界海盐文化的始发地;近代,这里是著名红色“渤海走廊”的西半区;当代,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这里,就是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远古时期的潍坊北部大海边,生活着一个原始的夙沙氏部落。部落里有个人名叫瞿子,他聪明能干,膂力过人,善使一条用绳子结的网,每次外出打猎,都能捕获很多的禽兽鱼鳖。历史定格在公元前26世纪的某一天。这天,瞿子在海边煮鱼吃,他和往常一样提着陶罐从海里打半罐水回来,刚放在火上煮,突然一头大野猪从眼前飞奔而过,瞿子见了岂能放过,拔腿就追,等他扛着死猪回来,罐里的水已经熬干了,罐底留下了一层白白的细末。他用手指沾点放到嘴里尝尝,味道又咸又鲜。瞿子用它就着烤熟的猎肉吃起来,味道好极了。那白白的细末便是从海水中熬出来的海盐。首向大海,惠及世界。于是,世界海盐历史就从“夙沙氏煮海为盐”的故事开篇了。由于添加了海盐的食物味道格外鲜美,“煮海为盐”很快在夙沙氏部落推广开来,瞿子也被推举为新的部落首领。自此,海盐生产从潍坊沿海地区出发,走向四面八方,薪火相传,代代相续,富裕沿海子民。人们出于对夙沙氏瞿子和原始夙沙氏部落的感恩感念,将夙沙氏瞿子奉为行业祖师和神灵。久而久之,盐宗夙沙氏瞿子的名字逐渐被简化为盐宗夙沙氏或盐宗老祖。
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和文化现象,盐业的发展使沿海地区深受盐卤浸泡的土地,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海盐,成为海洋文化的发轫之作和重要载体,滋养了中国,影响了世界。公元13世纪。一位名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探险家,来到中国后说:“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的盐!”由此可见,中国海盐早在古代就以文学形式传播到海外。从这个角度讲,潍坊滨海又是世界海洋文化的源头之一。关于“夙沙氏煮海为盐”发生地素有争议。近年来,在文化遗存、历史文献、学术成果的次第推出后,历史真相渐次清晰。 1.历史文献:《尚书•禹贡》在介绍九州时记载:“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意思是渤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嵎夷治理好以后,潍水和淄水也已经疏通了。这里的土又白又肥,海边有一片广大的盐碱地。这里的田是第三等,赋税是第四等。这里进贡的物品是盐和细葛布,海产品多种多样。2.文化遗存:2009年10月至11月,多部门单位联合组成的文物普查队,在滨海区央子街道丰台村一带发现了大规模盐业遗址群。其中,包括龙山文化遗址1个,商代至西周早期遗址14个,东周遗址86个,金元遗址8个。龙山文化遗址发现,说明早在4000多年以前,这里就已经生产海盐。2013年3月5日,丰台盐业遗址群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禹贡》的记载,与盐业遗址的年代正好吻合。若按此推算,对应关于夙沙氏的传说,龙山文化与炎黄时代仅相差几百年。
3.学术成果:2015年6月20日,《潍坊日报》以较大篇幅刊登《海韵盐魂载沧桑——潍坊市海洋文化景象撷英》一文,向读者揭示自夙沙氏煮海为盐为始点的潍坊海洋文化内涵。2017年7月20日,海洋文化最权威媒体《中国海洋报》开辟“观潍坊海洋文化”专栏,首篇刊发《潍坊:拥有一个盐宗的传说》,支持了盐宗潍坊说的观点。2020年6月12日,《盐宗夙沙氏的传说》被潍坊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由此,大众视野里,一代“盐宗”夙沙氏煮海为盐的历史事件就发生在渔盐文化悠久的潍坊滨海地区。
《左传》:“君处北海。”《孟子•望洋兴叹》:“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孟子•梁惠王》:“挟泰山以超北海。”自此,潍坊北海在历史和典籍上被频频标记。因了“北海”这抹底色,潍坊变得较其他海滨城市而与众不同。海韵在这座城市中千年沉淀,并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在华夏5000年历史长河中曾经有一个叫“南燕国”的存在,它曾建都于潍坊青州境内。公元400年的某一天,一个叫慕容德的历史人物在青州广固城称帝,成为南燕国君主。缘于此,历史中出现了一个与潍坊滨海有关的古老的地名:乌常泽。翻阅历史,《晋书·慕容德记》载:东晋,安帝隆安年间,亦即南燕建平年间(公元400年—404年),南燕国君主慕容德设盐官于乌常泽,开发盐业,以广军国之用。乌常泽,又名黑冢泊,魏晋南北朝时期属乐安郡寿光县,今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家洼区域在此范围内。慕容德(336~405),后改名幕容备德,字玄明,南燕建立者,定都青州广固城,鲜卑人。他是前燕国君慕容皝之子,慕容儁和幕容垂之弟。前燕亡后归前秦。慕容垂建立后燕,封他为范阳王。北魏拓拔圭攻占河北后燕被截为南北两部分。慕容德于公元398年(隆安二年)率4.3万户,车2.7万乘,渡河占领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南),称王。
公元399年(隆安三年),北魏又攻占滑台,慕容德接受尚书潘聪的建议进取山东。这年3月,占领琅琊,“徐兖之民归附者十万余户,自琅琊引兵而北,迎者四万余人。”后攻占今潍坊市青州境内广固城,杀东晋镇守广固的幽州刺史辟闾浑,在广固城建都立国,史称“南燕”。慕容德于400年(隆安四年)正月即皇帝位,改元建平,占据今山东及河南一部分。乌常泽,大家洼。时光穿梭1600年,两个地名的变化形象地诠释了一个地方的沧桑变迁。慕容德建立南燕国后,特别重视铜铁的开采冶炼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制盐业。他派官吏到商山(今临淄铁山)去开发铁矿,兴办炼铁业,又在乌常泽(今大家洼)设立盐官,管理盐务,增加税收增强了国力。强大的东晋和北魏也不得不对南燕国刮目相看。而支撑这一强盛局面的主要经济来源即是临淄铁山的铁和潍坊滨海的盐。乌常泽,名副其实为当时山东、河南一带盐业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出现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分裂割据的时间长达360多年。对于这个时期的盐业产地,史籍记载较为分散。但是,《晋书》中对乌常泽有明确记载。这说明,其地在当时极具重要性。元兴三年(公元404年)2月,青州地震,慕容德惊忧成疾,当夜死去。慕容德病逝后,慕容超即皇帝位。慕容超是慕容德的侄子,即位前是南燕国北海王,时北海国辖有五县,大部分在今潍坊市内。慕容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人生如戏的帝王,被称作金刀太子、叫化子皇帝。在武侠小说、电子游戏中,名气很大。可惜他掌权不到一年,就酿成了众叛亲离、互相攻杀的混乱局面,商山炼铁与乌常泽制盐也相继停止。失去了盐铁经济支撑的南燕国从此开始走向衰败。风云变幻,闭目合卷。因了海盐之重,南燕国时期的乌常泽,在潍坊沿海的历史风云里无疑又是一座丰碑。这期间,南燕国在这里掀起的盐业生产热潮,使之成为当时的经济重镇,更成为潍坊海洋文化的一个人文符号。时光流转千百年。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先后建起了山东羊口盐场、潍坊纯碱厂等大型国有企业。1995年8月,两家企业强强联合组建了山东海化集团,并以此为依托成立了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改为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昔日的南燕乌常泽,今天的滨海大家洼,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基地。民国版《潍县志稿》中有一篇叫《固堤场创建鼓楼记》的碑文。上面说:固堤场创自至元己卯(1279年)……何为固堤场?现在的固堤场是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央子街道的一个村庄。元朝时期,它是潍坊沿海地区的一个大型盐场,同为盐业管理机构的驻地,时设有司令、司丞,与潍县、寿光县平级。据《元史•食货志》载:“元代开始设场,山东所隶十九场,曰,官台、王家岗、固堤……”据《固堤场创建鼓楼记》,固堤场设立于公元1279年。固堤场域主要包括潍北沿海地区盐场,即今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央子街道固堤场、林家央子、崔家央子、横里路等村庄区域。《元史•食货志》载:元朝时期,山东盐业生产规模在宋金基础上继续扩大,时在山东设盐场19处,从日照一直延伸到渤海的无棣,凡是适合制盐的地方,都有盐场。官台场,固堤场在今潍坊地域内。这一时期,伴随山东盐业发展,潍坊沿海地区盐业经济和文化实现了一度繁荣。报恩寺、火神庙、关帝庙、鼓楼等古迹名胜,先后在固堤场辖区建设,成为当地历史兴盛的标志。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央子街道固堤场村东北原有一块名为“大元国山东东路都转运盐使司固堤场创建报恩寺记”的石碑,详细记录了报恩寺当年的状况,也对当时的社会景象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据这篇碑文记叙,在潍坊市区的北面,大约80里的地方,有一个盐场叫固堤场,这里东连昌邑,西通寿光,南接潍城,北为沧海。朝廷在此设置了一处盐业官府,官职七品,掌管政事,征收税务,监督责罚。
当时,伴随政治、经济的发展,以祭祀祈福为主的沿海民俗文化也呈现出日渐繁荣的局面。于是,天历己巳(1329年)固堤场司令黄敦武,司丞冯将仕,热心人刘泽、李华英倡议在白浪河西岸建设佛教寺院。他们在建起大雄宝殿、东西僧堂的同时,还建起了义勇武安王庙、火德星君庙各一座。并且建设规格高端、装饰考究。至顺之元(1330年),周希哲担任固堤场司令后,开始今央子街道固堤场村西北角谋创鼓楼,以方便盐民生活。于至顺三年三月开工建设,六月落成。在古代,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和浓郁的民风信仰,是很难建成规模宏大寺院和鼓楼的,寺院的建成无疑预示着当年经济文化的兴旺发达。清代郭麐(1823~1893)著作《潍县竹枝词》中一文记述了元代延佑年间的社会景象片段。其云:如今,千年古刹报恩寺和鼓楼已经在历史烟云中消失无踪。但是,滨海居民的淳朴信仰和牧海煮盐的情怀没有改变。当前,每年正月十六举办的潍坊北海民俗祭海节,就是报恩寺祭祀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凭借天赐的海盐优势,开发热敷盐包康养产品、建设盐卤温泉文旅景区,即是对海盐文化的守望和传承。而作为一个古老盐文化标签,固堤场则以一个村名的形式延存至今,以历史老人的身份见证着岁月演变的进程。抗日战争时期,这里被开辟为寿潍根据地,红色“渤海走廊”穿越全境。改革开放后,这里掀起开发热潮。1985年4月,潍坊北港工程开工建设。2003年,潍坊市寒亭海洋化工开发区在央子成立。2005年7月,潍坊滨海项目区落地央子境内。2008年3月,潍坊市将央子街道辖区由寒亭区整体划归滨海经济开发区管理。2010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1月,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潍坊滨海被列入国家海洋经济新区……回首一次次的过往,我们感叹发展的力量。一片没有历史的土地是不幸的,但永远停留在历史故事里的土地,却是悲哀的。蓬勃发展的潍坊滨海,又让人们看到了历史的华丽转身。坐在渤海之眼摩天轮上,我眺望着古老而现代的潍坊滨海。公元前26世纪、公元400年、公元1279年,三个历史瞬间,如一幕幕精彩活剧从眼前掠过。座座盐山,叙述着久远的故事;习习海风,吹拂着时代的气息。一座现代化的滨海城市尽收眼底……
【作者简介】毛金鹏,男,1980年7月生,出生山东寿光中医之家,现居潍坊滨海新区。近十年来,深耕文化沃土,致力地方历史人文化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已编著《潍坊史话》《北海撷英》《北海览古》《潍坊滨海史话》《潍坊滨海传说》《潍坊滨海烽火》等10余部著作。到各大院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益宣讲60余次。《中国海洋报》曾为其开设“观潍坊海洋文化”专栏,多项成果填补领域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