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张老照片

无意中,从旧笔记本中发现了一张老照片,仔细端详,原来是上小学期间,加入少先队时的合影。冥冥之中,将我的思绪带回了少年时代。“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伴着《校园的早晨》悠扬的歌声,一群身穿白衬衣、蓝裤子、白球鞋的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地舞蹈,那嘹亮的歌声、甜蜜的微笑、欢乐的氛围立刻潮水般袭满了我的双目。这张老照片,虽然颜色已泛黄,色泽已暗淡,但对我来说,格外的珍贵。它是我60年前加入少年先锋队,参加“六·一”儿童节活动的见证。昼有所思,夜有所梦。当晚,那一群穿着白衬衣蓝裤子的孩子们又风一般飘进我的梦里。貌似一个小学生手捧鲜花,笑盈盈地慢慢靠近我,但我始终看不清他们的脸,模模糊糊。是孩提的自己吗?说不清……流逝的岁月被时光打磨成了丝丝怀恋,过往的细枝末节宛如沙粒入眼,直想潸然泪下。五十年代末期,父亲虽在村上做事,但家里的生活仍十分拮据。尽管他日复一日,辛勤劳作,换来的收获仍十分微薄,养活一家七口人还是相当艰难的。记忆中,父亲从小练得一手好技术,抽空会给别人家制作门窗、桌椅板凳,然后换回几斗粮食,妈妈粗粮细作,细粮精作,算是度过了艰辛的岁月。我的父亲与戏剧结缘,秦腔唱得格外好。但我们几个连一个都不会唱,我们常在父亲面前自嘲说:你的文艺细胞遗传给我们都变异了。我们在歌舞方面特有天赋,我在中小学时期,不但是文艺骨干,而且是学校少先队的大队长,右胳膊上经常佩戴“三道杠”,学校只要搞活动,都少不了我。那时,对学校搞活动很期盼但又胆却。每次搞活动,都要统一着装,白衬衣、蓝裤子、白球鞋。我连一样都没有,每次都要借邻居家弟弟的。经常借,母亲也不好意思了。记得有一次,一直见不到邻居家弟弟,活动当天的早上5点,我脸也没洗,傻傻地候在弟弟家门,生怕他早早出门。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当邻居弟弟岀门看到我时,一脸不屑的样子。我至今都清晰地记得那个傲慢的表情。不过在我的再三祈求下,邻居弟弟还是答应了。强烈的自尊心在这次借衣之后终于变得无法承受,我向母亲哭闹了好几次,要买白衬衣和蓝裤子,白球鞋就不敢奢望,如果再买白球鞋,可能白衬衣和蓝裤子也会泡汤。其实,从小父母很疼爱我,但“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家里没有钱,拿什么买白衬衣、蓝裤子,我也理解父母的难处。为了白衬衣,母亲也伤透了心。后来,在母亲的关照下,让会做裁缝活的三姨用压箱底子的白粗布给我做了一件衬衣,用二哥穿旧的一条蓝裤子给我改了一条裤子。哭闹后有了这样的结果,我激动地好几晚都睡不着,盼望学校赶快组织活动我就不用再看别人的嘴脸、借别人的衣服了。平时舍不得穿,叠放得整整齐齐,只有参加学校活动时才穿。后来,慢慢地发现,我的白衬衣和其他同学的不一样,颜色有些发黄。尽管我穿着它,经常站在舞台上,但台下的同学们投来的目光却有些异样。我的自尊心又一次被刺痛。我用力地在水盆中反复揉搓,甚至用刷子不断地刷都无济于事,白衬衣依然发黄。我深知,不能再向母亲提要求了,这在当时是我们家做得最好的了。我没有再给母亲说什么,也不去碰触同学们异样的目光,更不去听他们说三道四,依然活跃在学校的操场和林荫道上,甚至在全辅导区颁奖仪式的大舞台上。上初中后,我经常主持学校的文艺活动。街坊邻居们纷纷向父母夸赞我。那个当年不想借给我衣服的弟弟也露出了羡慕的笑容。同班的中队长常常把他的白衬衣、蓝裤子借给我穿,好让我在主持学校的文艺活动中风光体面。仔细想想,贫困和苦难,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上天刻意安排的,不需要抱怨和自卑。它让我学会了坚韧和执着,给了我坚持的信心和力量。厚爱生活的人,也必将被命运垂青。因为生命中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归。没想到,后来我从事的职业竟然是天天穿白衬衣、系红领带,这是要将儿时的不足都弥补回来吗?工作后,我也有了收入,家里条件好了很多,为了满足职业要求,购置了不少衣服,但最多的就是白色的衬衣和藏蓝色的裤子。我喜欢那种简单、随意但又不失庄重的风格。什么真丝的、绸缎的都不在我的选择之中。那件粗布白衬衣的确伤我太深,的确刻骨铭心。然而当下,却是最流行的纯棉服装。想想当年,我应该是穿得最时尚、最环保的服饰。遥想当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虽没有指点江山的雄才大略,却也不缺乏一腔热血与激情。同学,一起成长,一起快乐,那是最纯洁的年代里最纯洁的情感。虽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彼此劝勉,相互激励,距离产生美,千真万确。看到老照片中,曾经那样年轻的自己,年轻的同学们,都会忍不住感慨,原来我们也那样年轻过。如果说生命是个过程,生命更像无垠的沙漠,我们都曾遨游在此中,我们曾经手牵着手,一起度过最美的岁月,用最美的语言,给过对方最纯真的承诺。我们经历过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考试:经历过挫折,经历过失败;经历过成功,经历过辉煌;也经历过下岗,经历过失业;经历过婚姻的波折,经历过生活的困顿;经历过初为父母的困惑,经历过孩子成长的付出和烦恼。如今两鬓斑白,脸上沟壑纵横,但精神矍铄!一晃60年过去了,穿白衬衣,系红领巾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只有灿烂的笑脸仍然留在照片里,感染着我们。冬去春来,花开花落,感谢我们经历的所有,不论悲伤还是欢喜,心头那一点点的颤抖,正是我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的感动……

王国文,原籍,甘肃,现居,西安。网名:沙漠之舟1949。1970年参加工作,2008年退休。共和国的同龄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热爱生活,喜欢文学。乐意在文字中寻找激情,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一点一滴,做真实的自己。主要作品有《国文文汇》、《国文文集》、《国文文苑》等。近几年来,先后在《作家故事》、《宝塔山文学》、《读写联谊公众平台》、《炎黄故里论坛》、《陕西文谭》交流群、《韩城文学群》等杂志刋物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100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