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 厅 文 物
陈列馆共有四个展馆向游客展示新四军组建和发展的历史,特别是重点陈列了军部移驻黄花塘期间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使大家了解这支红色“铁军”的历史,是一部活生生的人民军队史,也是一部英勇悲壮的抗日史和民族解放史。其中:第一展馆主要介绍新四军诞生的背景、前期的发展以及重建军部的过程。第二展馆展出的是军部移师黄花塘的历史原因、战争形势和战略转移的经过。第三展馆展出的是新四军在黄花塘运筹帷幄、领导和指挥华东地区在进行激烈的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反磨擦斗争中,一面武装保卫抗日民主根据地,一面加强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第四展馆展出的是新四军军部进驻黄花塘期间,开展了整风、大生产、整训三大运动,并从各方面加强根据地建设,在军事上,各部取得了反扫荡、反清乡和对日伪局部反攻的胜利,这些都为大反攻,彻底打败日寇奠定了基础。
四个展馆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珍贵的革命文物和许多鲜为人知的新四军时期的各个侧面新闻图片、资料再现了新四军军部在黄花塘时期,运筹于草舍之间,决胜于大江南北的丰功伟绩。



(新四军纪念馆里展出的照片和实物)
故 居 旧 址
在黄花塘军部纪念馆周围,分散有陈毅、饶漱石、曾山等军部首长的旧居,均为当时当地贫苦农民的住房,土墙草顶,条件十分简陋。
陈毅军长的旧居朴实简洁,仅陈列方桌、木椅、长木凳和木床等,但在方桌上陈列了陈毅军长生前喜爱的围棋,棋子仍然摆放在棋盘上,似乎这盘棋还没有下完。陈毅军长文韬武略,是有名的儒帅,不仅围棋下得好,还精通诗词,喜欢读书,旧居里就陈列着由张茜同志题写书名的《陈毅诗词选集》,其中不少诗词就是在这段时间创作的。
在纪念馆北侧500米之遥,还有一座庭院式的建筑群,这就是张云逸旧居陈列馆。该馆占地1060平方米。其间有张云逸居住过的三间草屋、军部机关办公用的民舍和八十年代建筑的陈列馆。陈列馆里共展出了新四军时期的珍贵照片、图例200余幅,以及陈列了张副军长曾用过的木床、桌凳、台灯,军部司、政、后机关以及医疗、兵工等单位当时生活用过的大量实物。通过这些实物,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那雪雨腥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艰苦奋斗的情景。在抗战的关键时期,新四军军部在黄花塘指挥大江南北的红色铁流纵横驰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新四军与黄花塘以及盱眙人民结成了永难割断的血肉联系。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的首长旧居)
新四军文化艺术馆
新四军文化艺术馆作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计划,建筑面积4111平方米,它是全国唯一以新四军文化艺术为主题的综合展览馆,同时也是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艺术馆内展示了由陈毅军长执笔创作的《新四军军歌》,叶挺将军的《囚歌》,新四军老战士撰写的回忆录和当年新四军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等,还通过实物、照片、图片、模型、广声电设备等再现了当年新四军宣传群众、奔赴战场、打击敌寇、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真实情景,让人身临其境。

(新四军文化艺术馆)

(新四军艺术馆陈列)
国防教育基地园
纪念馆南侧有军地共建的国防教育基地园,放置着由解放军部队提供的退役飞机、军舰、坦克、装甲车、加农炮、榴弹炮、导弹等数十种军事装备实物,供青少年和广大游客前来参观,零距离地接触这些军用设备和武器装备,了解这些武器装备的实战知识。在国防教育基地园一侧,还建有实弹射击场,在这里可以参观步枪、手枪、机枪等各种枪械,了解枪知识,进行实弹射击,体验战斗的真实感受。

(国防教育基地园展示的飞机、军舰、导弹等各种武器装备)
新四军文化园
新四军文化园是依托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重点打造的综合性红色基因教育项目之一,建有同时可容纳200多人的红色党性教育培训中心,在展示新四军红色历史的同时,进行党性教育、红色基因教育,未来还将有力带动培训、医疗、康养、旅游和餐饮(龙虾)等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为老区的发展添砖加瓦,提高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广场雕塑)

(黄花塘新四军文化园)
交 通: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位于盱眙城东南25公里,在县城有通往黄花塘军部的直达班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