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第2663期

《学“诗”笔记》(续上·三十八)
作者:梦如诗

2、词句对仗的形式
诗的对仗都是两句对,词不一定。大致来看,词的对仗有以下形式:
(1)两句对:
两句对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
如:
(三字句)
温庭筠《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
李洵《南乡子》
“倾绿蚁,泛红螺。”
(四字句)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春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
(五字句)
温庭筠《南歌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晏几道《生查子》
“坠雨已辞云,流水南归浦。”
(六字句)
李煜《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秦观《如梦令》
“莺嘴啄花红榴,燕尾剪波绿皱。”
(七字句)
刘禹锡《忆江南》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晏殊《浣溪纱》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三句对
三句对,在诗中没有,在词中少见,在曲中比较普遍。
例1、
张孝祥《水调歌头》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
例2、
王质《倦寻芳》
“斜阳淡淡,暮霭纷纷,晚风烈烈。”
辛弃疾《水龙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刘辰翁《柳梢青》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例3、
苏轼《行香子》调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李清照《行香子》
“甚一霎儿晴,一霎儿雨,一霎儿风。”
晁补之《忆少年》
“无穷官柳,无情画舫,无根行客。”
周密《柳梢青》
“薄倖东风,薄情游子,薄命佳人。”
王沂孙《醉蓬莱》
“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
这些三句对,有一相同之处,不避同字,反而让词句更加有魅力。
(3)隔句对
隔句对在诗中是罕见的,但广泛应用于唐宋以及后来律赋和骈体文中。在词中比诗中多见,这也是词与诗相比较具有较多的“文”化因素的一个显著方面。
例1、
柳永《玉蝴蝶》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黄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例2、
苏轼《沁园春》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清露溥溥。”
例3、
辛弃疾《沁园春》
“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
“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
例4、
辛弃疾《最高楼》
“着一阵、霎时间底雪;更一个、缺些儿底月。”
“甚唤得、雪来白倒雪;更唤得、月来香杀月。”
(4)领字对
词的上、下阙,有领字的对仗。有的词在领字对仗的同时,还格字对仗着。
例1、
柳永《望海潮》
“有三月桂子,十里荷花。”
例2、
周邦彦《兰陵王》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例3、
周邦彦《齐天乐》
“正玉液新篘(chou),蟹鳌初荐。”
《大酺》
“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
例4、
姜夔《扬州慢》
“纵豆蔻词工,青楼好梦。”
例5、
史达祖《风流子》
“怅东风巷陌,草迷春恨;软尘庭户,花误幽期。”
上数几例,都是领字对仗,而且领字都是一个字。但周邦彦《大酺》,领字却是三个字。
“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梦如诗、本名李世崇。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惠川文学社文学顾问,中华诗歌联合会主席兼总编辑。原胡杨林《古风雅韵》编辑,新浪签约作家。《你辜负我今生一片情》《你还等个啥》《我的爱情黑了天》歌曲词作者。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主席兼总编:梦如诗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钱文昌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晨曦、吥咻
秘书长:蓝儿
总诗评:芝山石
古典诗词研究院院长:怕瓦落地
现代诗歌研究院院长:钱文昌
副总编:蓝儿、追梦天涯
主席助理兼主播部部长:艳阳天
专职主席团成员:森严、聂子
编辑部办公室主任:荷塘月色
主播部古典诗词音频室主任:米兰
主播部现代诗歌音频室主任:刘世灵
南方文学社社长:蓝儿
北方文学社社长:李希勇
中原文学社社长:追梦天涯
西部文学社社长:梦如诗(兼)
东部文学社社长:梦如诗(兼)
儿童文学社总社长:追梦天涯
少儿语文培训部部长:秋竹

中华诗歌联合会总编辑部
审编: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