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监军诗效西昆 袁秀才题赠南池
文/刘长明
十四
原诗:落花诗三十韵之四
邑人刘三顾监军宪副
其一
东风吹彻蕊珠宫,
物态缤纷事事同。
浅碧深红浮碎锦,
轻香疏影斗芳丛。
残妆争下媚春色,
笑口如存向日工。
大地文章一点缀,
为君收取贮诗筒。
其二
曾分上苑助春娇,
减瘦何妨韵自饶。
乍别长门非有憾,
闲临玉砌岂无聊。
芳心未改随风急,
素影争看缓佩摇。
应是龙绡剪不尽,
年年锦浪拥红潮。
其三
芳心欲讬几回肠,
此日飘飘下晚妆。
影近瀛洲星宿动,
恩承学士锦茵香。
无声似恨空阶冷,
弱态仍禁剧雨狂。
为问娇容彻底事,
那堪余艳逗平章。
其四
残红委地恨层层,
春信飘零那足凭。
望断斜阳添寂寞,
真成薄命任沉升。
悲吟绝壑愁看雨,
静守长门懒对灯。
曾记月明林下夜,
芳姿端不为牵藤。
注析:
该组诗在康熙《海丰县志》、民国《无棣县志》、《无棣文征》中均有收录,《无棣刘氏族谱》中未见收录。县志中刘三顾传有记载曰“……移国子监学录,有落花诗三十首,为大司成中山蔡公所称”。大司成,为官名,是对国子监祭酒的尊称、别称。“中山蔡公”,经多方查找资料,文中所说的蔡公为蔡毅中(1548-1631),明光山(今属河南)人,字宏甫,号濮阳、中山,人称中山先生。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天启间迁国子监祭酒,擢礼部右侍郎,仍领祭酒事。后因弹劾魏忠贤乱政,罢职。卒赠礼部尚书,谥文庄。蔡毅中与刘三顾同在国子监任职,蔡毅中当时为刘三顾的上司。从诗的风格及传记所记载,推测该诗为刘三顾早期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当为刘三顾在北京国子监任学录时。刘三顾中举后初任滋阳教谕,协助知县平叛(白莲教)有功,受明熹宗钦赏,升国子监学录。此时任学官,时间充裕、生活悠闲,易发感慨。与其后期的任职地方的作品《九月望日赴任与友途中作》及公文《劄付孟知精》风格迥异,后期作品表现得是武将风范,这与其后期所任官职、所辖事务以及他本人的性格特点、数十年的阅历等明显相关。该组诗原为三十首,今只存四首,殊为可惜。风格似与唐李商隐之“西昆体”相仿。写作意图隐晦,借写落花来比况社会、世事、自身经历和感受、爱情等,但以志书、家谱中所记载的刘三顾的行迹来看,该组诗表达爱情、相思等的可能性不大。限于才识,不敢妄解,今录于此,以待来贤。

十五
原诗:无题
邑人袁棐题
万树阴中环碧流,
画廊回曲浑虚舟。
袁安避世惟高枕,
王粲工辞爱倚楼。
风软轻掀新燕舞,
冰开暖漾锦鳞浮。
主人带有烟霞癖,
种竹栽花事事幽。
解析:
该诗收录于《无棣刘氏族谱》,原诗无题目,无写作年代。经查康熙《海丰县志》卷之十·人物列传·列女·国朝·李氏:节妇李氏,廪监生尔夔女,顺治丙戌(1646)进士、大理寺寺正道昌孙女也。十六岁适顺治丙戌(1646)进士、浙江杭州府推官袁浴仲男、廪膳生棐次子诒孙……康熙《海丰县志》卷之七·选举表·国朝·袁浴:推官孟仁五世孙,廪生袁世俊之子,号新铭,顺治乙酉(1645)科举人,以《春秋》中第四十八名。顺治丙戌(1646)科进士,第一百七十六名,任浙江杭州府推官,戊子(1648)同考,授文林郎,行取授主事,未任,卒,祀名宦。另,顺治年丙戌(1646)一科无棣考取三进士(袁浴、李道昌、张逸)。作者袁棐为袁浴的次子。推测写作年代约在清朝康熙年间。袁氏为无棣望族,因袁氏家谱未见,袁棐生平事迹不详。
首联,写南池的景色,“万树”形容树木繁茂,浓密的树林中清澈的池水经小溪、河汊等环曲沟通。池上、林中所建的回廊曲折,人徜徉其中,心旷神怡,超然忘物。“浑虚舟”语本《庄子·山木》:“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偏心之人不怒。”意为无人驾御的船只,比喻胸怀恬淡旷达。
颔联,用典,“袁安高卧”,指人不预外事,避世离尘。袁安是东汉明帝、和帝时大臣。和帝即位,外戚窦宪兄弟专权,他不避权贵,曾多次弹劾窦氏的专横。王粲,字仲宣,高平人(今山东金乡人)。他出生在一个门阀世家,自幼聪慧,记忆力超群,文采出众,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篇》中称赞“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自此王粲一直被后世称为“七子冠冕”。王粲的创作以赋作著称于世。他的《登楼赋》形式上从汉代早年的鸿篇巨作转为抒情小赋,更加通俗易懂,写作特点也从铺陈排比转为咏物抒情,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清·戴亨《秋日与友人分得时字》诗“紫陌商飙扑面吹,天涯王粲倚楼悲”。以历史人物比况当时人物,也即南池的主人。
颈联,再转回来写景色,此联所写为动态的景物,与首联静态的景色相对比、呼应。从诗中可知写作时间应为春天。因为“风软”“新燕”“冰开”“暖漾”这些字眼,都显示春天的蓬勃生机,燕子乘着春风在池上、林中上下翻飞,好似起舞;南池的各色鱼类,自由自在。
尾联,就写到人了,南池的主人,此时南池的主管、刘氏家族的代表应是刘汝鲁。诗中说主人有烟霞癖,看破红尘,不问世事,甘于贫苦,种竹栽花,行优雅、幽僻之事,作高洁、避世之人。该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淡雅幽远,耐人回味。
2022.08.19

作者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