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大家的气度 扎实的功力——中国书协顾问、著名书法家权希军先生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大家的气度 扎实的功力
——访原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当代著名书法家权希军先生
采访权希军老先生是我多年的一个愿望。他作为中国书坛一位实力派的大书法家是当之无愧的。我们的对话主要围绕权老的艺术经历和人生追求来展开。
权老若有所思地说:我少年时代家境贫寒,读书不多,初中刚毕业便踏上社会当了童工。我的大半生做过工、当过兵、种过田,当然更长的时间是当干部做官,写写画画只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直到晚年才步入书坛,走上专业研究创作,成了一名书法家,我和书画有不解之缘。
谈到自己的成长环境,权老说:我1926年出生于山东烟台,当时的烟台隶属福山县管辖,我的祖籍是福山县权家山。权家山是个土地贫瘠,严重缺水的小山村,没听说在历史上出过什么知名人物。我家祖辈务农,到父亲一代只有三两亩薄田。大约在1920年前后父母因生活所迫,带着我的两个姐姐遣居烟台。上世纪20年代初的烟台已经开埠,西方经济入侵,洋人、洋货拥入烟台,一些为欧洲加工的手工业,绣花、织花边、织头网等十分发达,给烟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妇女。父亲到了烟台之后,先是挑水卖,后来改行拉洋车,母亲在头网工厂做工,两个姐姐稍大,绣花、织花边,各自收入虽然微薄,聚少离多,但一家人生活安定,不愁吃穿。我出生时正处于这一“最美好”的时期。
权老还对我说道:我父亲读过几年私塾,因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忘掉许多,还能看书、看报,毛笔字写的也不错,春节时,他还写春联的。我的两个姐姐都没上过学,在教会办的夜校学了点文化,姐姐绣花学画,时间长了也能描龙画凤。父亲写春联这点文化基础十分浅薄,对我影响却很大,从小就喜欢涂鸦,十分着迷。
权老接着说:1934年我8岁,进入私立平寿小学读书,读了一年,父亲嫌洋学堂识字少,让我改读私塾。读私塾有个规矩,第一年读《三字经》《百家姓》等几本书,只要求背诵而不开讲,我小的时候记忆力好,不到一年读完了《三字经》《百家姓》《庄农杂志》《裕用》杂志、《千字文》等。
权老曾有过一段从童工到劳工的苦难历程。他感慨万千地说:那是1945年初夏,我还没满19周岁,被日本抓了劳工,在大连服苦役,苦役期间因我体质好,是摔跤能手,日本劳工队长苦于找不着摔跤对手正好遇上我每天可以陪他摔跤,我也可以少干活,我目前身体之所以这么好就因为我自小体质好加上我平时的锻炼有很大关系。日本战败投降后,我从劳工营中解放出来,开始了新生。祖国的光复,我不知不觉似乎懂得了许多道理,从未想过个人未来的我,也开始考虑个人的前途了。我不想再做工,干别的没有文化,只有当兵。端量自己身高马大,又很灵巧,还有点不怕死,肯定是个当兵的好材料,当兵也是为国家效力,当兵去。我参加十八集团军独立营是1945年9月,当年10月我党与苏联取上联系,秘密进入大连,成立了大连市公安局,11月将十八集团军收编到沙河口公安分局,不久我被无故解雇。我当兵之心不死,1946年8月我第二次在大连市公安局岭前分局二中队参加了革命。1947年4月我被分配到石道街派出所代理所长,直到1950年调离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