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介绍:

朱女俊,女,现居美国纽约市。在美纽约AD亅翁氏集团担任护理工作,曾多次荣获最佳护理员、最美护工人物等殊荣。
她虽然小学没有毕业,但天资聪颖,平时喜欢追求文学创作,题材丰富多彩。
有驻地烽火角143部队参加抗越自卫反击战的故事、有部队协助收养孤儿的故事、有被赶出家门脱离父子关系的流浪儿故事、有帮助部队寻找六十年代初烈士坟的故事和帮助子弟兵家属排忧解难的故事。
她七八年被评为佛山地区台山县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突击手奖。九五年在部队协助下收养本村的孤儿在家吃住八年。台山电视台北峰山下摄制组录制了电视新闻,《他有一个温馨的家》参加珠江台专题报道,台山台荣获二等奖。时任台山县县委书记方庭旺给朱女俊女士来信评价她:在特困中为他人抚孤精神可嘉,值得全县人民学习。足见其事迹感人。
她在九九年民主选举中任广海靖安村委会妇女主任。同年参加江门市作家协会举办的征文大赛《做党的好女儿》获得三等奖。她的文章在侨刊发表,部队读史驿站发表。烽火角部队撤军后还保持与部队官兵联系,二零零年她在纽约通过联糸广海在美的乡亲帮助老部队在广海旗荣山找到了六十年代初的三座烈士军坟。现还交待其儿子在乡继续寻找在斗山二九团六十年代初五座烈士坟。
朱女俊乐善好施,自强不息,性格开朗,品德高尚,永不言老。她虽身居国外,却心系家乡的爱国爱乡情怀确实难得可贵,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三进海侨》
朱女俊
写于二零零三年
我曾看过很多革命战争故事片,其中《三进山城》令我难以忘怀记忆犹新。而我却经历了“三进海侨”的人生经历,这个人生经历,反映了我大半辈子艰辛与幸福。
海侨即海宴华侨农场,位于海宴镇西南沿海地带。台山县人民政府于1964年为安置东南亚归来的难侨而建立起来的。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农场改为镇建制,定名为海侨镇。后于2001年九月,撤销了海侨镇,复名为海宴华侨农场。

我熟悉海侨已经三十多年了,一九七零年,姐姐结婚了,父母患病不能参加集体劳动,只有十四岁的我,因为家里贫穷小学没毕业就辍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于是我便挑起了赡养父母的责任。

第一次进海侨,是1972年底。那天,父亲收到了海侨陈明叔叔的来信,说是有14元猪肉票,送给我们春节买肉过年。父母既高兴又为难,高兴的是,春节我们家能吃上肉。为难的是,要拿这十四元肉票要来回八十多公里的路程。还要经蛇仔埂和甫草埂这两个存在安全隐患的“危险地区”。那年头,父母年老多病走不了远路,而我年少父母又不放心。为了春节能吃上肉,我勇敢地摆出一副男子汉的模样,对父母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都不怕,这来回八十公里算什么呢”。父母见我意志坚决,也就同意我去了。

那天黎明时分,天寒地冻,我顶着北风呼啸、细雨绵绵的恶劣天气,带着陈叔叔的信件,骑着一辆旧单车向海侨出发了。到了大海检查站,还末有工作人员上班。因为那个年代,割资本主义尾巴,劳动力归农。一切外出过公社的人,十八岁以上要有大小队证明,无证明是要扣留人和物品的,有证明才能批准探亲访戚过关卡。

因为我还末够劳动力的年龄,同时工作人员还未上班,我顺利地通过了大海检查站。我没有去过海侨不识路,只好一路打听。这时候乌云笼罩着天空,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我心里有点儿慌了,昨天刚下过雨,今天的路面还湿透着水啊。幸得在海宴街遇到了一位热心的老爷爷,他祥细地将去海侨的路告诉我知。他说去海侨的路很难走的,泥泞小路,路滑难行,途中还要经过一座水闸和独木桥,他还嘱咐我小心前行。

我谢过了老大爷后,依照他说的方向。骑着单车走过了偏僻的的泥泞小路。扛着单车走过了左右摇摆的独木桥,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朝着华侨农场的方向看去,一群穿着裙子被排华回来的印尼阿姨,正在为柑树施肥。因为,海宴华侨农场临近大海边,咸潮入围会使到果树烂根,果林一片干黄生长不平衡,果树生命力收缩因而落叶满地。我向一位阿姨打听去华侨农场的路怎么样走,阿姨说朝着这条小路走,见到一间小卖店,转个弯便是农场场部了。去到场部,刚好陈明叔叔在办公室值班。我认识陈叔叔是九岁的时候,他是全家从印尼排华回来的。他在烽火角建大桥时担任管理工作,是一个和我们家友好来往的人。我见到了陈叔叔很高兴,上前和陈叔叔打了个招呼,陈叔叔见到了我惊喜地说:“真想不到你一个未成年的女孩子这么勇敢,走这么远的路来拿这十四元肉票,女俊你辛苦了,和叔叔回家弄点吃的,吃饱了好赶路回家”。在陈叔叔家吃饱饭后,陈叔叔给了十四元肉票和二十元我,嘱咐我路上小心,谢过了陈叔叔,骑着单车走出了泥泞的路段。扛着单车又过了左右摇摆的独木桥,再朝着海宴街去。

回到海宴街,买了50斤蕃薯回家作粮食。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了,回到了大海边防检查站时,被一位工作人员拦着不许过关卡。说要检查证明。我说我只有十六岁,还不到十八岁是不用证明的。那个工作人员见我用牙尖嘴利的语言顶撞他。就非要检查不可,口袋里的十四元肉票和二十元都被他搜去了,蕃薯扣住了。我苦苦的累了一天,两手空空回家,告诉父母事情经过后便放声大哭起来。父母说你能来回走了八十公里,而且平安到家已经很强了。少吃点肉没事,我们家有个能干的女儿父母就很开心了。要学男儿流血不流泪,做人能屈能伸。听了父母的一段话,我没有哭了。到春节这天,我家的餐桌上没有摆上肉,只有几碗农家菜,显得冷冷清清似,我和父母坐在桌边若有所思,如果陈叔叔那十四元肉票到手.…

第二次进海侨是在1974年,这年我刚好十八岁。农村正逢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责任到人落实到户。那时候一家三口我是主力,父母见我是一个女孩,承担着如此重的任务真是难为了我。为了增加个劳动力减轻我的压力。便瞒着我,偷偷叫海侨的陈叔叔帮我物色一个男青年和我相亲。到了约定去海侨“相亲”的日子,为了不伤父母的心,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答应了父母的要求。与母亲一起往海侨的陈叔叔家中去,在陈叔叔家中见了一个从印尼回来做理发师的男青年。因我实在无相亲之心,则以祖国提倡晚婚为由,叫他等十年才结婚的话唐塞谢绝了他。接着睇了一个又一个,我像在鸡蛋里挑骨头似否决了。最后更荒唐的是,陈叔叔把他两个刚好十八九岁的儿子与我相亲真是丑死人了。
最后,我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们回家吧!我会像个男孩一样一个顶三个地干活,让爸爸妈妈的晚年生活比有男孩更强更幸福”。

三进海侨是今年的重阳节前夕,得到了沙头村老龄协会的邀请。我与文学社郑社长等几位文友,于农历九月初八日同沙头村委会的老人们前往海侨旅游观光。我们坐着公交车上谈古论今。在车上我们还开心地唱着“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团结就是力量”等怀旧歌曲一路前行。这次进海侨,一条宽阔的水泥路贯通南北,公路两旁蕉绿、蔗甜、花香芬芳扑鼻。圩区内一幢幢楼房拨地而起,鳞次栉比。眼前的风景令我心旷神怡。我随同游人下了旅行车,进入了海侨风情园,观看了东南亚异国风情舞蹈表演,参观了新村、机械化种植园、红树林和大海边的田园风光,还品尝了印尼、越南等特色小食,真令我大饱口福。更让我感慨万千的是现在的海侨跟三十年前的海侨对比,真是天渊之别。这是因为有党和政府的领导,有好的华侨政策支持,又赶上新农村文明建设,海侨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归侨们安居乐业,我真为她们感到幸福和自豪。



....................................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
中小学生写作園地简介:
中小学生写作园地、是我艺术社培训未来作家诗人的重要园地。
我们实行一免费二修改三发表的辅导方法:为国内国外华人子弟服务。
我们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辅导方法新颖,深受国内国外华人家长和学生欢迎。
请投稿:
微信号:R6049931328 许先生

....................................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
机构:
精武会驻文艺中心副会长:李剑昌
顾问:
许湛荣、伍蓬莱
主任:林敬照
副主任:伍国胜 梁少华
常务理事:林敬照 伍国胜 梁少华
刘质坚 陈绮娜
理事:梅如柏 周慧君 陈泉声
陈冰玲 魏台平 甄春花
秘书长:林敬照(兼)
财务:伍国胜(兼)梁少华(兼)

主编:许湛荣
执行编辑:陈绮娜
责任编辑:冯艺儒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与您相约
投稿微信:R6049931328
领取稿费:Chen18128290208

请点击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投稿须知:
作品:原创首发+照片+自我介绍(文责自负)
音乐: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作者与网络(侵删)
平台赞赏费用即为稿费,其中50%归作者所有(赞赏低于十元和一周后的稿费不发放,维持平台基本运营)。凡在《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平台》发表过的优秀作品,本社将向各地报刊、杂志等纸媒推荐,并定期整理成文集出版。
敬请各位可爱的人儿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版面设计:陈绮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