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散文:经典爱情/莫然
精华热点
一次聚会上,一个友人打趣我丈夫说:了不起啊,一手造就了两个女作家!此言当然虚妄。即使我登上文坛有老公的一半功劳,叶小蕾的成功可跟他无关。但仔细想来也不尽然:如他们当年执手相约白首,叶小蕾还会不会留居异国他乡?会不会用英文写成一本书而且畅销海内外?命运很奇妙地安排了一场殊途同归的大结局,使我能在几十年后,与自己的“情敌”站在一个相当高的层次上来对话。但在当时,叶小蕾跟我老公到底什么关系?我一直猜测不定,老公也不肯据实告知,难免真真假假,版本颇多。这谜底又过了十几年,才由叶小蕾自己来揭露出一点端倪。她在那本轰动全球的纪实文学《野天鹅》中如此写道:“……我们三个姑娘在工厂唯一煽起来的风、点起来的火是惹起一群小伙子的注意,他们属于该厂正陷于瘫痪的篮球队。焦点是队长,一位长得很帅的十九岁男孩,叫‘山’。我也被山先生吸引,想起他就心跳加速,有时夜里醒来会看见他的脸,感到浑身发热。时不时,我还喃喃叫他的名字,害怕或担心时,会自言自语同他说话。但我从来没有对他、对朋友、甚至对自己表露过这种感情,只是羞涩地想着他……”原来如此!这个化名“山”的男子,当然就是我老公。虽然寥寥数语,让人看得很不过瘾,但白纸黑字,确切无疑了!其实在当年,我也结识过这位红遍全世界的畅销书女作家叶小蕾,那真是金星撞火星,撞出了天大的火花,而且经久不息!我是1970年春天从部队复员,分到市郊某军工厂的。该厂女工物以稀为贵。据说在分配工作时,一个人事科干部就顺带点了"鸳鸯谱"。把我们一行三个姑娘"搭配"给他的好友,而且凑巧把我指给山。刚满 22岁便出任车间副主任的山,在厂里可谓青年领袖,对这荒谬的作法不屑一顾,竟对我也无端产生了不满。但管人事的好友仍把我塞到他的车间。幸亏十九岁的我还不乏慧心,很快就被这个知识渊博又精明能干的男子汉深深吸引。那时他在车间里很有权威,常跟年轻人谈古论今。这些谈话给我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每当那个高大魁伟的身躯靠近我时,我都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那时我还是一个本分、自卑、腼腆的女孩,但爱情的力量如此巨大,我竟在得不到山任何反应的情况下,想出一个接近他的好办法,那就是参加一支人防工程的大军。因为厂里派去的领头人正是山。这又是命运的安排,给了两个年轻人接触的机会。山那时已觉察我对他的感情,同时也敏锐地认识到我跟他不合适。因而便想方设法地躲避我。而我则大胆发动攻势,两人之间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山躲避我的惯用伎俩,就是借口一个女友的父亲有病,需要他时常去看望关顾。长此已往,终于引起我的警惕。百般打听的结果,才得知这个女友正是叶小蕾。如果山当即承认他和叶小蕾的恋情,我自然会退步抽身。偏偏山与叶小蕾还有她的家人,都认定我已是痴心不改,如果此生未能嫁给山,不死既疯。这伙人的好心肠成就了一段姻缘,但山与叶小蕾的关系也因之变得扑朔迷离。有关他们的故事在整座城市里沸沸扬扬,而他们自己却噤若寒蝉。我也始终不知道这一对青年男女是否真有此情?被我这么一个胡搅蛮缠的女孩活活拆散,是否也有过爱的巨大伤痛?多年后,我才在那部轰动全球的书里看到了真相。该书在英国出版前,叶小蕾的姐姐叶小蓓曾有意向我透露,说叶小蕾将在作品里大胆剖析过去的感情。请我理解。我表面上装作不在意,心里却很紧张——一个历史之谜即将揭开,那会是什么呢?当我终于拿到该书的中文版后,便迫不及待地翻到这一页。这段文字远比我想象得简短,但它却如此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反反复复地读着,不禁热泪盈眶,为我丈夫与他的少年朋友未能结合而深感遗憾,也为那段扼杀人性的日子而深感痛苦。我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真心为两个青年的纯真恋情哀悼着。这个问题也由此成为千古之谜——如果我当时没有横插一杠子,他们俩真能结合在一起吗?但在当年,我可没有那么潇洒。那时山对我来说就是生活中的一切。因而我在婚前婚后与叶小蕾的几次相遇,都难免尴尬。山是他那个年龄里少有的聪明男人。这"女追男"的行动可谓轰动全厂,为了平息身边的风言风语,他就鼓励我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去读我不感兴趣的飞机设计专业。此后山与叶小蕾的关系如何发展,我便不得而知。但在暑假的某一天,山预先没打招呼就"失踪"了。我找遍所有地方,仍不见他的行踪。突然间心有灵犀,想到他曾提起过的叶小蕾的住址,按图索骥地找去,果然在叶小蕾家门前看到山的自行车。我顿时倚在门边,眼泪哗哗地流出……消息很快传到叶家,她们请我上楼。那是一处高高的老式洋楼,我咬紧牙关去爬那盘旋在屋外的楼阶时,看见叶小蕾和她母亲站在头顶上朝我微笑。第一次与叶小蕾见面就使我沮丧:虽是在文化荒漠的年月,叶小蕾的打扮仍与众不同。这个与我同岁的女孩留着当时罕见的披肩长发,风度优雅、气质高贵。相形之下,我只是一个不解风情的傻姑娘。那天他们谁也不提我贸然闯上门来的事,高高兴兴地大聊其天,但我什么也没听进去,满脑子都是自惭形秽的想法。过后我没跟山谈起他的异常行为,却知道叶小蕾也和我同年上大学,读的是人人羡慕的英文专业。或许山一听说叶小蕾假期回家的消息,就撇下我去看她了?或许他那时已准备跟我分手?但正如上文所说,他们见我当时寻死觅活的样子,深感事态严重,因而不敢采取任何行动。我的婚事也处于叶小蕾的阴影之下,那天她携一个女友来道喜,所送礼品是一副美观精致的烟具,似乎只顾投契新郎官的抽烟爱好,而且在提醒我不要剥夺山的自由。我对此一直愤愤不平,心里深感委屈,觉得受到了无端捉弄。山不难看出我的心境,此后他就很少提起叶小蕾,也尽量少到叶小蕾家里去。我生下女儿后,叶小蕾仍然未婚。不久她要去英国留学,据说口试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老公为了给她买机票,在女儿满月那天又一次玩儿失踪,我也再次被妒火燃烧着,跑遍全城去找他,最后又忍不住,在叶小蓓面前大哭了一场!老公知道后,肯定觉得脸上无光。叶小蕾却可能顾不上我的感受,因为即将踏上异国他乡,必定被太多新鲜的愿望吸引着。而我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愿望——最好她永远都不要再回来!事后听说在她走的那一天,这座城市里有不少女人抱着同样的愿望。可见叶小蕾对男人的魅力有多大,足以使他们的妻子胆战心寒。我们永远不知道叶小蕾是否明白这一点?因而才决定留在国外,遂了这帮拈酸吃醋的小女子的心愿?四年后,叶小蕾在同期的公派留学生中最早获得博士学位,然后闪电般嫁给一个外藉华人,接着宣布不回国了!又过了几年,她用英文写的传记文学《野天鹅》轰动海内外,她本人也成为闻名世界的大作家,此书分别讲述了当过北洋军阀姨太太的祖母、曾是锦州地下党学生会主席的母亲、以及在五星红旗下长大的自己的故事,出版后印数高达几千万册,还获得了包括普利兹奖在内的若干大奖,为她自己赢得了国际性声誉。又经她弟弟叶小南翻译成中文,在港台也卖得挺火。但我知道此事后只觉得欣慰——叶小蕾不属于我们这座城市,甚至不属于我们这个国家。至于夫君山,当年就是我的青春偶像,白马王子,结婚后,他也可以做我的一切人:丈夫、爱人、兄长、导师……所以婚后的最初几年,山最爱批评我的一句话就是:"不动脑筋"。事情很简单——守着一本"百科全书",还用我多想什么?而山却动足了脑筋,知道这样下去,我可能会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兼废物。于是他便用各种方式表达不满,夫妻间时有摩擦,甚至有着令我心碎的无数事件。但他从不明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只让你自己去琢磨,去理解。而我是个傻女人,万般无奈之际,只得去找他朋友指点迷津。我碰上了一个自以为是的爽快人。他立刻就哈哈大笑,说:这还不简单?你要想得到山的真爱,只须做他所喜欢的女人就成了!我又傻傻地追问:山所喜欢的女人是什么标准?答曰:正是叶小蕾那样的女人!这番话给了我很大启迪,我自此洗心革面,决定从家庭小圈子跳出来,做个事业型的女强人。那时山已设法把我调到省科委,正值国家"星火计划"全面开花,我遇上了好时机,一手就抓了三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取得累累硕果,先后被评上"星火计划"金奖。我趁热打铁,于1987年提出留职停薪,带着这批科研成果下海经商,成为本市一个科研企业的带头人。1989年,我又带着一群工人南下广州,跟一个新加坡商人合作,创办了一家中外合资,专门生产出口服装的工厂……在我顺理成章自己打江山的过程中,山对我的所作所为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完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时我认为他铁石心肠,任凭妻子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却不肯伸出救援之手。久而久之,我无论走哪一步都不去征他的意见了。多年后山才洋洋得意地声称,自己从头到尾就是在办一个"老婆培训班"。说前几天工厂的老朋友,还纷纷表示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他的"工作成绩"。虽是笑谈,但不无道理。若不是他把我"逼上梁山",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而没有对叶小蕾的赞赏与仰慕,就不会有奋起直追的念头。其后山的工作成绩果真体现在我的作品里,作家独立人格的影子也隐藏其中,我笔下的男性形象能得到文学的肯定,便跟山不无关系。正逢英国一个电视台也来四川给叶小蕾拍专题片,把老公作为叶小蕾的初恋情人来采访,此时我已经完全能理解了,因为作家的心都是相通的!没想到叶小蕾竟然与我异曲同工,也用文字演奏出了生命中最感人、最华美的乐章,让它闪耀着震撼人心的艺术光华,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我挺感动,也佩服她,同时感到巧合——我跟她居然爱着同一个男人!我们都爱过、恨过、乐过、苦过,享受过不一样的生命,也抗争过自己的人生,最终才带着特定的姿式,融进文学的海洋……电视台采访完毕,在叶家又有一个聚会。叶家人都把我当朋友相待,我也不再是那个无理取闹爱吃醋的小女子了!当房间里只剩下我跟老公和叶小蕾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多余,他俩已经多年没见面了,肯定有话要讲。我当即离开,留下他们单独在一起,还觉得自己很高尚。后来老公发现我沉浸在这义举中,又嘲笑我傻,说他跟叶小蕾要说的话早就说完了!我连忙追问,才知道在我们结婚前,也即十五年前,老公在乡下一个公社带队时,叶小蕾曾独自骑了一天自行车去看他,当晚他们又在田间倾心交谈了一整夜。叶小蕾在这人生的危急关头,终于放下了少女的矜持,倾吐了自己的感情——她不能眼看着喜欢的男人娶了别的女子呀?于是她苦口婆心地劝老公不要跟我结婚,说我俩不合适,而他俩才是真正的一对!老公却不同意,说你咋不早说呀,现在木已成舟,我必须对她负责,否则我还算个男子汉吗?两人坐在田梗上谈了整整一夜,无论叶小蕾如何相劝,老公也不改变初衷……我听了如雷贯耳,如梦方醒!这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远离低级趣味的纯洁高尚的世界里。虽然老公的讲述,又给这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我相信老公的故事,也相信他是个敢于负责的大男人,否则我的人生就会改写。我一直爱好文学,下海经商时,也总想去描写商战风云。四十岁生日那天,就是生活的新起点,我宣布关闭公司,专心从事文学创作。这条路当然不是一帆风顺,但面对着写字台,我才觉得自己在快乐无羁地挥洒着生命。当我一笔一划描摹着时代风云,人生意蕴时,觉得自己似乎活了好几辈子,有一份世人难以品尝的高峰体验和愉悦心情。多年过去,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只是觉得不可思议——我跟叶小蕾竟然都走上这条路,成为献身文化事业的作家,一个在海外,一个在中国。1993年,我的三部中长篇小说《高处不胜寒》、《风从东方来》与《潇洒走南方》,分别发表在《十月》头条,又相继被一些杂志以头条转载,对于我这个学理工科的人来就,也算是成功地创造了自己的奇迹。叶小蓓前往英国探亲,带去我的这几部作品,叶小蕾看了称道不已。在我们还未交心前,便通过叶小蓓的鸿雁传书,从相互的作品里认识了对方,并且印证了各自的心路历程。叶小蓓回国后,又将叶小蕾对我的作品评价告诉我。我说,再次重逢时,我们将好好谈文学,侃人生。说不定我还要给她写一篇报告文学呢!叶小蓓大笑起来,说,要做这事,真是舍你其谁?于是就有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北京之行——叶小蕾应国内某个出版社邀请,去商谈出版事宜。我去跟中央电视台商谈电视剧本改编。两人一同坐飞机自川进京,愉快地交谈了很多。过去那点小女子的情怀,早已荡然无存,我们都成为新人。我随叶小蕾参加了一个盛大的欢迎酒会,在京的几乎所有国家的大使和夫人都来光临,只有我一个中国人,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次日英国大使又请叶小蕾吃饭,也给我发了正式邀请函,我便托故不去。叶小蕾很惊讶,说这么大场面,你放弃了多可惜!我风趣地回答:我不愿坐在一大堆不认识的人之间,听他们说着我听不懂的话,吃一些我根本就不知道为何物的东西。叶小蕾只好叹道:你活得太潇洒了!老公是从国外回来,正好跟我们在北京遇上,叶小蕾便请他和我在王府饭店吃饭。岁月倏忽,如今我们也都算是功成名就,这才明白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近天空。只不过山峰越高,就越难攀登,甚至人迹罕至。当我们抬起头、挺起胸、站起来、成了人,从此就不再生活在脚下的黑暗里,而把自己的心灵永远系在了蓝天上……叶小蕾高兴地看着我和老公,说:“你们俩真是很般配的一对!”老公听任他生命中两个重要的女人如此笑谈,像往常那样不置可否。但我相信这一刻将趋于永恒,而我们三个人的故事,或许也能成为一段传世佳话?时光飞逝,人到老年,才开始明白人生真正的大爱是什么?文学真好,给了我海纳百川的胸怀。而当年的爱情故事,永远是我和老公心中的那抹红。正如沈从文所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很多品种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华的人。又如黄永玉所说:我们在孩提时代的梦中,就早已相识,我们是洪荒时代,在太空中互相寻找的星辰——我们相爱已经十万八千年!莫然,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文学创作已近33年。出版和创作长篇小说20部(种):《大饭店风云》、《艳影》、《聚变》、《策反1949》、《流金时代》、《大飞机风云》等。已播出的长篇电视连续剧9部:《走出雨季》、《倾城之恋》、《西部的天空》、《伏案在逃》、《康熙秘史》、《红槐花》(与人合作)。非虚构文学3部,大型话剧2部。作品曾获“北京出版社作品一等奖”、“十月文学奖”、“四川省首届诺迪康杯文学奖”、“成都市首届金芙蓉文学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