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青少年,同心筑未来
——嘉祥县驻村工作队关心青少年工作纪实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厅字〔2021〕46号)和省、市关工委的要求,嘉祥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专班联合县委老干部局、县关工委等部门,坚持党建带关键,围绕“关心下一代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了系列活动,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守正创新、主动作为,致力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为建设新时代“强富和美”新嘉祥贡献力量。
一、传承红色基因,培树理想信念

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深化“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活动,教育青少年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进一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豪迈意志和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出彩人生的崇高理想。2022年6月,在全县青少年中开展“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收集整理印发《嘉祥红色故事汇编》,为全县青少年呈现一本弘扬本地红色精神的课外读物。7月7日,按照省、市关工委开展“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喜迎二十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要求,在县烈士陵园举办了“青少年游基地、学党史”活动启动仪式,由县东关回民小学的少先队员向全县青少年发出了开展“游学”活动的倡议。
二、开展捐资助学,情暖莘莘学子

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从解决贫困、留守、流动、单亲、残疾等困境青少年的实际困难入手,把关心关爱送到实处,落在细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2月24日,联合山东土地集团济宁有限公司赴梁宝寺镇运河花苑小学开展“爱心零距离,书香传天下”爱心捐赠仪式,为梁宝寺镇运河花苑小学捐赠价值6万余元的图书及书架、阅览桌椅等配套设施,用实际行动扶困助学,将更多关爱温暖带给困境儿童。不但注重“物质关爱”,更关心“精神扶志”。参加活动人员勉励困境儿童要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不断增强本领。在离别之际,孩子们纷纷不舍,表示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学业回报社会的关爱,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多做贡献。
三、丰富学习实践,提高综合素质

为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和健康水平,拓展帮扶村青少年眼界和视野,按照“新时代的好少年”标准,以开展特色兴趣课堂为依托,以提升青少年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切实帮助农村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县工作专班多次组织“五老”人员及志愿者在学校开展了音乐课堂、彩绘课堂、表演主持、科创科普、趣味围棋、视力筛查等精品公益课堂,孩子们在活动中受益良多,一句“我对学习更加感兴趣了”,是活动最大的收获。8月8日-14日,联合团县委、县教体局开展了嘉祥县“超越梦想 筑梦远航”公益夏令营活动,帮助嘉祥县农村留守儿童“走出去”,充分享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团队破冰、军事训练、运动训练、劳动体验、感恩课堂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创新思维能力,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人际关系能力,提高了团队协助意识,帮助孩子们开阔眼界,健康成长,热爱生活,感恩社会。
四、开展公益宣传,传递社会正能量

4月15日-22日,在第53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围绕“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宣传进校园暨爱护地球手抄报评选活动。通过环保专题片,PPT展示的方式,以及对孩子报送的作品进行评奖,从而加深孩子们对这一节日的认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6月24日,在第32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组织“五老”人员及志愿者走进万张街道中心小学,为学生、老师们送上了一堂国土保护课堂。课堂上,工作专班副主任、省青少年宫孔丽丽老师,紧紧围绕“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主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们讲解了“长牙齿”的保护耕地红线硬措施,引导学生从小树立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意识。
五、关注视力健康,守护心灵之窗

做好青少年爱眼护眼宣传教育工作,推动解决学生近视眼防治问题。在县工作专班的沟通协作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与嘉祥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正式签署合作协议。5月31日,在纸坊镇武翟山小学组织开展“守护‘睛’彩视界,点亮‘光’明未来”活动。活动中,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嘉祥)中心儿童眼保健专家进行了科普知识讲座,用通俗易通的图画和语言,给老师和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讲座,并为孩子们进行了一次细致全面的视力筛查。7月4日,“嘉祥县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揭牌仪式举行,正式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成立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促进了全县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全县眼视光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承担着时代的重任,嘉祥县驻村工作专班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青少年,推动嘉祥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卓有成效地当好党联系青少年的参谋和助手,努力做到思想上关心帮立志、亲情上关心送温暖、生活上关心解难事、心理上关心化心结、成长上关心净环境,用每一个善意举动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助力一份前行的力量。
(张先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