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李武兵
编发 杨建龙
审编 王 莺
诗人小传:
李武兵,曾用名李武斌,笔名春晖,祖籍湖北鄂州,1947年出生于武汉,1968年应征入伍,先后任职于铁道兵二师宣传科、铁道兵文化部、总政群工部,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人民文学》《诗刊》《解放军文艺》《长江文艺》等报刊发表诗作千余首,著有诗集《三月梨花飞》《乡恋》《瑰宝集》《蓝色的恋情》《爱心之吻》《李武兵抒情诗选》(上下册),散文集《太阳鸟》,长篇纪实文学《自然之子》等。

诗歌卷
李武兵的诗
‖ 永远的光荣
——曾经当过铁道兵
劳动光荣,艰苦奋斗光荣
戴上大红花,当铁道兵光荣
“三荣”思想是我们的座右铭
我们的名字叫铁道兵
习惯了聆听钢铁的声音
铁锤、铁镐、铁锹
钢钎、钢轨、钢筋
还有风枪、斗车、道钉
用钢铁命名的这支队伍
更晓得用钢铁铸魂
扛着枕木向前走
压弯的脊梁还是铁骨铮铮
像峭壁上的岩石
经得起风吹雨打
踏遍青山,养成吃苦耐劳的秉性
祖国啊,只要唱起志在四方
我们总是热血沸腾
勇当筑路先锋
咱老铁,喊出的号子
可以拥抱蓝天白云
即便今天老了,回望来路
格外自豪——我们的名字叫
铁道兵
忘不了百万大裁军
军队在改革中瘦身壮骨再塑魂
纵然有万千不舍
官兵们依然选择执行最后一道命令
脱下穿惯了的军装
泪湿军旗、衣襟
潮水有落有涨
草木有枯有荣
但对于革命军人来说
“党有指示,万难不辞”
誓言与军营里的战歌一样响亮
满怀奔涌着不竭的激情
曾记否,有一支铁道兵队伍
得知撤编的消息,仍不辱军人使命
还像当年那样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引滦入津
天若有情,应当见证铁道兵
这支集体转业后的铁军本色不变
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再立新功
祖国记得,人民记得——
永远的铁道兵
‖ 石崖上,刻着红军标语
石崖上刻着红军标语
让我们看到了长征是宣传队、播种机
种子已经在这里开花
一条新的铁路正追着测量兵的足迹
穿山越水,所向披靡
呼唤着传承前辈的信仰和意志
铁道兵战士就是最忠诚的后来人
红军的愿望从崖上嵌入我们的血脉里
用足迹给万水千山点名
继续诠释那次远征的意义
今日山山岭岭留下的脚印
也是铁血兵魂的呼吸
像红军队伍走出的信仰
我们会在成昆线上树立新的丰碑
听银哨声声,应着昨天的军号
驱散深山野岭的沉寂
看测旗翻飞,也是火一样的颜色
标志筑路者攻坚克难的锐气
我们把红军标语写在测量日志上
来日会嘱托响彻山林的第一声汽笛
告慰当年的红军战士,最好的办法
该是报告成昆铁路通车的消息
‖ 长桥飞渡一线天
一架山挨紧一架山
挤出百丈深涧
挤出一线天
鹰不敢在这里盘旋
猴无法在这里攀援
只有英勇无畏的铁道兵
荡绳飞身,在这里放炮凿岩
叫峭壁敞开胸膛
长桥飞渡天堑
汽笛长鸣传喜讯
火车如梭穿群山
织得锦绣,铺满幸福路
战士都是英雄汉
是的,红军的后代来修路
千难万险等闲看
千山万壑无阻拦
‖ 米易,米易
成都与昆明之间有太多的山
需要一条彩练串起来
春城与蓉城之间有太长的思念
需要一条铁路连起来
米易,米易,热心做红娘
一边伸出左手,一边伸出右手
牵着两座相隔千里的城市
喜结良缘
‖ 进 山
当然是习惯了
这种出山和进山的转移
让我们思考战士的光荣和使命
从来不想解甲归田
总爱踏上新的征程
军列驮着我们兴奋的谈锋
话题与铁路靠得很紧
告别南方的雾和南方的雨
告别南方的潮湿和山岭
告别护坡上的小草和路基
告别刚刚拧紧的最后一颗螺钉
早晨,紧紧握着房东的手
舍不得松开哟,舍不得松开
我们拭干大娘热乎乎的泪
不忍看她伤心
此刻,穿山越水
扑面而来的是北方的丛林
脚下铺满千年腐烂的落叶
我们选择夏季里亲近兴安岭
和寒冷的冬天拉开一段距离
绝对是一种智慧的机灵
我们需要演练的时间和空间
再挤压上去征服冰天雪地
征服高寒禁区冷寞的骄矜
我们来啦!背着行囊、帐篷
密林里第一次印岀人迹的花纹
看野藤抖动硕大的绿叶
狂吻我们束紧的衣襟
小鸟快乐地跳上枝头
惊喜地扇动美丽的翅翎
兴安岭呀,一见面就如此热情
大树列队,挤断了进山的小径
请不要举行这样隆重的仪式
我们还要追着太阳去赶路程
这沾着云岭凉露的鞋底呀
性急地要敲开林海的大门
我们扛着的是一条崭新的铁路
就要卸在这座古老的森林
哎,老树的枝桠,莫扯我的背包
哎,狂舞的飞虫,莫撞我的眼睛
迈开步子哟,跟上吧,跟上
青年突击队的红旗在前面挥动
红旗呀,多像飘忽的火苗
呼啦啦点燃了我们的热情
班长在路边一挥手
唱支歌吧,抖起精神
我们亮开嗓门唱起来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唱呵,祖国的崇山峻岭
最爱听这豪边的歌声
茫茫林海也满怀激情
松涛扬波,和我们一起
敞开粗犷的喉咙
于是,谁还管什么汗水淋淋
歌声把我们带进幸福的憧憬
铁路和繁荣,追着战士的脚步
在兴安岭里快乐地降临
注:这首诗是录入《1949——1979诗选》(诗刊社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唯一一首铁道兵诗作。
‖ 雪 里 梦
哦,野外,大雪漫舞呀,狂风嘶鸣
今夜哟,就在这雪窝里露营
雪墙、雪床、雪被、雪帐
一堆篝火,烧热满腔豪情
你挤着我呀,我挤着你呀
挤在中间的,还有勘测路上的欢欣
你挤着我呀,我挤着你呀
三分钟,就走进了金色的梦境
哦,那是什么,那是什么
——铁轨唱着雄壮的歌哟
追上了我们的脚印
哦,多么神奇,多么壮观
——车站迎着红彤彤的太阳
在雪窝前快乐地落成
火车开来了呀
宛若一条飞驰的巨龙
车上的采矿机全都披彩挂红
哈,来啦,来啦,呼啸着来啦
满山白桦、雪杉、红松
也都挤进欢腾的人群
我们在哪里哟,唱呵跳呵
蹒跚着,舞步踏着霞光、彩云
冻肿的脚,一丁儿也不疼痛
唱得嗓子冒烟,也长歌不停
是谁,那是谁呀,舀来一瓢瓢泉水
咕咚,咕咚——一条大江被我们饮尽
哎,醒来了,却是雪团滚进嘴里
好甜哪,真像有蜜糖粘着嘴唇
哦,野外,还是大雪漫舞,狂风嘶鸣
睡不着了,幸福地咀嚼梦中余馨
雪墙、雪床、雪被、雪帐
一堆篝火,烧沸满腔豪情
‖ 筏 上 炊 烟
洪汛来了,怒涛咆哮着
把我们的木筏呀,举上浪垛
浪有多高哟,筏有多高——
腋下掖住了一片云朵
待得怒涛把木筏——
把我们的木筏哟,埋进浪壑
瞅准了机会,我划一根火柴
急忙在筏上点燃了柴火
柴火烧起来哟,哔哔剝剝
架起锅,煮一江沸腾的生活
风还是那样地狂呀,浪还是那样恶
柴火却燃得悠闲自得……
惊奇的水鸟逐浪嬉闹
气急的江涛无可奈何
——挣扎中又甩来一阵风暴
险峡里,挤满浪山座座
操稳长橹,我撬住浪山
弹起的木筏射过漩涡
溅飞的浪花洒进锅里
饭香里又溶进一片欢乐……
只是笑声中,那片云没有掖住
化一缕炊烟——悠然而婆娑
木筏出峡了呀,拉一江原木
峡中炊烟,还在唱英雄赞歌……
‖ 青海湖,这一刻美得动人
天上的斑头雁都落在鸟岛
它们把天也扯下一块来
铺在青海湖里,让水洗成蓝宝石
比天上的太阳还耀眼
十里外就听到雁阵的喧哗
雁鸣声知道抱团
那融合的力量
像滚动的雷
像高原威风的鼓声
一阵阵催人振奋
血想沸腾
当年,我们到高原筑路
可以走进鸟岛
群雁围着铁道兵战士很亲热
它们张开翅膀不是惊慌地逃窜
而是抚摸我们的衣襟
欢天喜地的羽毛
滑过战士轻轻伸展的手
接纳我们示意的善良
那一触碰的柔软
如天使的吻
这一刻,青海湖的灵魂
美得动人
‖ 笑,在风火山上
风火山试验工程地段,海拔4750米,空气稀薄,机械效率降低到百分之五十左右……
打夯机,停止了跳动
胸膛里不再爆发沸腾的热情
战士抬来石夯,夯起夯落
路基又在脚下延伸
八张嘴,喘不过气
困难,在这里描绘一幀别样的情景
八张脸,忍不住笑了,可笑
只挂在脸庞,发不出快乐的声音
哦,空气如此稀薄
已经无力传播声带的振动
或许,那发音的能量,要留给
火车在高原上的第一声笛鸣
谁都明白,风火山上的试验
关系到天路的如期诞生
石夯要锻造一枚科学的钥匙
打开通向拉萨的大门
于是,从战士们无声的笑里
我看到了筑路者的拼搏气贯长虹
那每一条布满笑的神经与意志
正牵引着火车向高原挺进
‖ 为了让盐湖蜃景变成现实
吉普车离开格尔木
驶入盐湖的感觉至今难忘
察尔汗的蜃景幻如梦境
铁道兵在这里筑路架桥的日子
缺淡水,缺蔬菜,缺管用的防护服
盐卤在漠风里疯狂肆虐
腐蚀皮肤,甚至病毒般侵袭眼睑
为了让蜃景变成现实
不得不嚼脱水菜
不得不抵御夜盲症的痛楚
有时,只好用盐石花
装点营区的小屋
增添生活的情趣
最是十五的黄昏
红色的满月从东边升起来
与西边的落日赛妆
两个偌大的红玉盘托着辽阔的盐湖
这种壮观和壮丽
没有任何景致能够与其媲美
就为这个,士兵无比自豪
他们想到通车以后的繁荣
幸福的泪水会提早润湿眼眶
来访者往往很难理解……
‖ 在戈壁,帐篷发白了
即便在戈壁边缘
风沙还是在这里制造荒凉和贫瘠
除了砂砺,就是石头
石头,甚至撞疼了我们的视觉
骆驼草也无法伸展根须
我们在这里安寨扎营
发白的帐篷像班长身上褪色的军衣
旋转的狂风扫地铺天
把帐篷的绿色卷到了哪里
初当兵,我就那样喜欢绿色
多少回,在河边搓洗军衣
瞅瞅军衣褪色了,连长笑着说
没准儿,绿色融入河里了
看小河水,这般绿
而今转场到戈壁
没有小河,也没有雨
帐篷的绿色该褪到何处
当一座小站在戈壁建成
陡然间扯动了我的思绪
看啦,站台上装配的信号灯
一闪一闪——那么亮,那么绿
帐篷的绿色哟,莫不是随着战士的汗水
在灯镜里浓缩,眨着多情的眼睛
召唤远方的汽笛
我望着绿灯,心潮起伏
戈壁上仿佛铺满眼绿色的涟漪
祖国啊,铁道兵战士的帐篷发白了
却送给戈壁一个春的信息
‖ 在阿拉沟,朗诵铁道兵
那年在阿拉沟采风,醉了
本不胜酒力,第三盅
液态物还未下肚
激情就燃烧起来
朗诵铁道兵
刚刚走完南疆线
四季的风雨冰雪
都在诗句里坐胎
真个是酒醉心明
我想朗诵出战士的声音
叫钢铁碰撞成词语
铸就兵魂
在部队里行走了千里万里
就醉了这一回
在阿拉沟
‖ 相聚的日子
在深山,相聚的日子
窗下没有明亮的音乐抚弄耳轮
这草棚里却有喃喃燕语
心舟泊着爱情的春汛
床头的蜡烛温暖着幸福的颜色
如梦似幻的感觉里
所有的微笑都为你而亮
——爱人
相聚的日子,在深山
春天胶在心头不走了
积攒了一冬的相思
全部怒放在花开时节
如柳的生命缱绻四方
任潮涨潮落
泊岸就成风景
在深山,相聚的日子
世界仿佛换了模样
号子声里也闪耀着力量的光芒
纵然面前立着一堵石壁
也会被爆发的热情融化
生命现象自然地显影
令你的泪珠也晶莹着美丽
——爱人
‖ 欢乐,疯狂地爆发
十公里长的引水隧洞全段贯通时,欢乐疯狂地爆发了……
沉默,听得见呼吸的沉默
压缩了太多紧张与燥热的沉默啊
被一声响炮点燃了——
疯狂的激动感
超负荷的自豪感
悲壮的苦斗感
承受不了冲动陡然强大的挤压
爆发岀一阵声嘶力竭的吼叫——
通啦!通啦!通了啊
拥抱挣脱了传统的镣铐
慷慨地让每个人来争夺 哄抢
裂变成军人“拥抱”的奇迹
笑声和哭声交织在一起
汗水和泪水搅和在一起
指挥官的血脉与战士的血脉
连在一起!连在一起
隧洞——实在容纳不了
被极度的兴奋
烧得快要爆炸的空气
狂热被锐石刺破的脚掌
带岀洞来了
狂热被汗水浸湿的衣衫
带出洞来了
狂热被血胀得滚烫的脸庞
带岀洞来了
那最后一炮炸落的石碴
被捏得冒血
也被疯狂的欢乐 ,一块块
带出洞来了
——它被抛进山谷,与爆竹比响
它被抛向天空,与星辰比高
今夜,士兵放肆的粗犷
掀起了如此狂欢的巨澜
像昨夜全中国的观众
举起那个被女排比赛
烧得火红的信念
看一百多只杯盏在连长面前颤抖
紫色的葡萄酒被晃得打漩
滴酒不沾的连长喝得了那么多吗
他在“干” !李白见了也会发怵
当代军人啊,堂堂好汉
这是为中国又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而爆发的疯狂的欢乐啊
‖ 清明,心上总是有雨
又是一年清明
挽着哀思看墓草青青
即便风和日丽
我的心上总是有雨
飘飘洒洒
落落停停
打湿的
不是唐人的诗句
而是故乡铺在心上的
那条通往墓园的
小径
泪水涟涟时
双亲的背影
在回忆里走动
我的思念颤抖着
呼唤父亲母亲
好想他们回转头来
让我再看一眼
别离多年的笑容
往日慈祥的温暖
阳光般照亮
我的梦境
隔着界河,梦里
很难走近远逝的亲人
只有思念沉甸甸的光芒
可以穿越时空
叫日久年深的期盼
借着春天返青
这时,更觉儿女的愧疚
无法圆满一片孝心
父爱,母爱
永远如山重
如海深
我愿将一页诗笺
变成寄往故乡的彩云
落在父母的坟头
化作一把伞
为他们挡雨,遮风
叙说不散的亲情……
我知道,凝视死亡是一种疼痛
却从中可以懂得
如何做人
‖ 故乡,总在梦里走动
当兵在外几十年
故乡总在梦中
轻轻的风从山坡上走过
茅草的叶子摇着螳螂的颜色
醉在安宁里睡觉
几朵白云把天空拭得很蓝
水牛在坡下悠闲地散步
它快活起来就朝着远处叫几声
哞哞的音质靠近心灵
一只麂子站在草丛边探头探脑
惹得乡间的孩子格外好奇
相互的讶异惹惊了麂子
逃生比食草更让它着急
菱角的清香从湖岸漫进村里
鲤鱼产卵的声音惊动了水鸟
菱叶覆盖的湖面安然如梦
小小的水声也能溅出动静
我的故乡在诗里藏着
让风轻云净
让梦不醒
‖ 赞美吧,青藏高原
筑路青藏高原很苦,但正是在这种磨砺中,有一种情感和品质,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血脉和骨头里……
——题记
沉淀很久了
这种情感已经积压到燃点
像炽烈的火在心里烧起来
语言也有了热烘烘的温度
我想喊,我爱青藏高原
这里有魂牵梦萦的神山圣水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
相隔千年也不觉遥远
哈达,酥油茶,美丽的格桑花
还有青稞酒燃烧起来的激情
骏马奋蹄扬鬃的嘶鸣
以及迎风招展的彩幡
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在高原上顽强地行走
有时会匍匐着伸展肢体
用虔诚亲叩大地
再不带喘息的站起身来
神清气爽,头顶蓝天
坚守的信仰耸立成珠穆朗玛
神鹰护佑着布达拉宫的尊严
我看见阳光照亮的鹰翅
沿着青藏铁路轻盈地滑翔
衬托远山的苍茫
以及远天的辽阔
干干净净的蔚蓝
我看见那蓝是透明透亮的
这里的人心是透明透亮的
这里的人都是透明透亮的
蓝——滋润了天
也滋润了一个民族的善良
智慧,勤劳,骁勇和慓悍
让天上的蓝浸透到骨头里
成就圣洁的品格和信念
赞美吧,赞美
我的青藏高原
雪山就是呼吸这白云蓝天
才如此洁净,一尘不染
沉静的雪覆盖整个高原的时候
喜马拉雅山银装素裹
白得彻底,浩大无垠
时光恍惚不愿流走
停下来抚摩她的旷远
邈远,恢宏和悠远
而驮着未来的青藏铁路
卧在雪里是一道风景
气势雄壮地向前伸延
于是,那洁白的雪
变得无际无边
视界里,阳光被雪强化
渲染诱人的温暖
踩在雪里,咯咯吱吱
冷不丁会被雪抱住
干脆躺在雪地上歇着
有点凉意,又有些兴奋
不用恐惧阳光的照耀
仰着,天离得近了
像贴着脸,似乎伸手
可以抓住天边的冰川
像步入甜蜜的梦境里
跳跃着在雪地上撒欢
雪总是白得透明透亮
和天上的蓝衬映着
净化人类的灵魂和语言
赞美吧,赞美
我的青藏高原
高原的冰雪是水之母
是长江之母
是黄河之母
是澜沧江之母
是雅鲁藏布江之母
神妙的水塑造了这个世界
绿草,森林和鲜花,五彩斑斓
自然建构的大峡谷
让水的气势如此壮观,好看
那些牛群,马群,羊群和青稞
人类的足迹和大海的波澜
都是高原之水的影子
都是水之魂落实的诺言
再没有一个地方的山头
站着如此之高的水源
走近世界屋脊的源头活水
就想融入她的清冽里
鱼一样跃动生命的活力
从此一生吉祥平安
这里的宗教也沐浴水的光芒
加持的仪式含着若水之善
经幡上神圣的诵文
离心灵很近
太阳也为水而亮
成就江河,情洒人间
赞美吧,赞美
我的青藏高原
我的心里膜拜已久
这里的白雪蓝天
这里的圣水神山
走在禅意勾勒的风景里
与良善同行
大爱至美无疆
铁道兵在天路上留下过自己的足迹
也在这里汲取了无尽的精神营养
此刻只想高歌一曲
青藏高原
| 评论摘要
武兵一直是以写军旅诗见长的,那被边塞风雨剝蚀的帐篷,哨卡上静得深重的枪剌,清明雨里的士兵魂……在他的笔下,都曾获得过鲜活的生命。不料一场厄运袭来,肢体残疾使他在诗坛销声匿迹长达10年之久。但是,磨难成为人生一种特殊的武装。他背负着痛苦长久地思索着、跋涉着,从而比常人更深刻地步入生命的哲学层位,镂骨铭心地体验到生命与生存的含义。当他站立起来重返诗坛的时候,痛苦转化成一种非常的动力,转化成“生命对生活与爱”的呼唤。那发自心底的声音,既岩浆般炽热,伴有生命质量的轰响,又潭水般清亮,伴有内在真诚的美学。
——《人民文学》前主编 韩作荣
你在为创业者立传的时候,很注意把他们放到最艰苦、最能揪人心肠的环境中去,放到欢乐与痛苦、奋斗与牺牲中去,把他们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从创业者们的身上去揭示那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高尚情操。这样,笔下的人物闪烁着光彩,诗也因之加强了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
——诗刊社主任编辑 王燕生
当代军人的思想心理有特殊的轨迹,并非用常规的逻辑思维所能理解,这是李武兵在《心理活动有特殊的轨迹》中所揭示的。作为军人,在前线,有时会为误伤一只麂子或一只飞鸟而怜惜,但视敌人陈尸山下却快感强烈。他们会因慰问信千篇一律的铅印而牢骚满腹,或慰问品被截留而怒气十足,但在激战中失去手、腿或眼睛,却只默默地咬紧嘴唇。这就是今天的军人心理,所以作者在诗的结尾也只能发出这样的感叹……
——诗刊社编辑、诗评家 朱先树
《李武兵抒情诗选》出版了,厚厚的上下两册,规模壮观。这是武兵的生命寄托,心血结晶,也是武兵的成就,对中国诗坛的贡献。
——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教授 冉淮舟
李武兵第一张戎装照▲
李武兵与连队战友在一起▲
李武兵与铁道兵西指诗歌改稿班战友合影▲
李武兵与铁道兵2师宣传科战友合影▲
李武兵与15师诗歌创作改稿班战友合影▲
李武兵与铁道兵东指小说改稿班战歹毒合影▲
铁道兵诗人东北行在五大连池合影▲
铁道兵诗人在泰安诗歌创作班合影▲
李武兵与铁道兵创作员在引滦工地名影▲
铁道兵文化部战友在颐和园合影▲
李武兵与文学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合影▲
铁道兵青岛笔会战友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