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龙翻滚岀巽方,
离位喷火乾坤朗。
烧焦坤艮戊己土,
兑来甘露自天降。
飞龙在天皆匿耀,
坎水冲断奈何桥。
艮山巍巍守鬼方,
震撼西方鬼魅藏。
——题记•配图/吕义孝

吕家堡龙灯
作者/王天周
提起耍龙灯,吕家堡名扬方圆百里,溯其源流,虽无文字记载,但耍龙灯技艺,代代相传,至今不绝。吕氏宗祠据县志记载建于明末,清乾隆年前后有修葺,而耍龙灯的各种仪仗器物长期保存在祠堂屋梁上。历代耍龙艺人,名姓至少可上溯到清未,其历史至少在百年以上。据鄂邑区涝店镇吕家堡村史记载,创史人为哑柏吕家堡人,且将自己村耍社火,跑竹马习俗传给后辈,时间为1830年,若按此计算,吕家堡龙灯的历史最少有190年左右。
据村中老人讲,吕家堡人把耍龙灯看的很神圣,过去基本年年耍。每年初五左右开始排练,十三正式耍。现在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耍龙灯的年份越来越少,最近的一年2004年,吕氏宗祠修葺峻工唱大戏,耍龙灯,吸引了十里八乡前来观看。近年来耍的最火数2002年,这年龙灯自正月十三本村耍起后,不断受到慕名前来的各方人士邀请,耍的收不了场,演遍了哑柏方圆后又进县城,走乾县,上宝鸡,直到正月二十三才收场,轰动西北一片。


中华民族崇拜龙,认为龙是无所不能的神灵,呼风唤雨,驱魔除邪,带来福祥,保民安康。因而黄帝时期祭祀就有舞龙的记载,耍龙灯即是舞龙一种,也叫舞火龙。吕家堡龙灯,是历代承传的,有严格固定程序,只要按程序操作,才会保村堡吉祥,安定兴旺,全过程是:
一、扎龙灯,这是第一部,村中得到真传艺人择良辰吉日在吕家祠堂取下尘封的龙骨架,这是用木头和竹篦制作龙头,龙身,龙尾等,然后将其固定在院内开始装饰,龙角饰以金形,龙须用绒线,龙牙用竹签,龙舌用红布,龙身用白布绘上鳞甲,龙身中有牵绳,分为九节,长九丈,每节上有木柄,供耍龙人操持,柄上竹蔑圈内有蜡柱,放置自制洋蜡,后改用电瓶,还得准备麻杆或苇杆扎成小火把及火硝,(用黄香和荞面混合而成,)为龙喷火吐烟时用。扎龙头是精细火,巧匠按原骨架精心装饰,及至成形,龙角峥嵘,龙须飘扬,龙鳞闪耀,龙目放光,形神兼备,神采飞扬,其头大如屋,望而生畏,顿生敬畏,扎好的龙盘旋院中,其势欲吟长天,欲飞九霄。
二、迎龙神,就是邀请真龙的神魄入附所扎龙体祭祀,隆重的典礼,傍晚时分在河边进行。吕家堡有条小河称西河,迎龙送龙仪式在河边进行。耍龙灯的小伙沐浴净手,带着扎好龙头在众人簇拥下来到西河边,神头(主祭人)在河边布置香案,燃香烛,上祭品,敬请龙王进村与人同乐!众人一起行跪拜大礼,礼毕,揭去盖在龙头上的红布,点燃龙身中蜡烛,火统轰鸣!锣鼓震天,龙在河边摇头摆尾,喷火吐焰,矫健的打个盘桓之后,离开西河,向村中舞去。夜幕中,沿着曲折的河岸,一条火龙通体透明,鳞甲闪耀,在火球的导引下,上下翻腾,蜿蜒而行,煞是壮观。


三、舞龙灯,当地人称耍,耍龙灯大多是年轻力壮,聪明灵慧的小伙子,龙身分为九杆,三人一组,轮流舞动。耍龙关健在龙头尾,耍活了,龙才更能显的神灵活现,因而头尾是受上辈传授,身怀绝技的把式。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地点做着不同的舞姿,把龙的神威、勇武、刚健冲合各等不同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走窄巷,穿门洞,龙在火球的引导下,头上下左右频频摇动,龙口张翕,目光似电。趁龙游走时,不时有人从龙身下钻过,沾沾神龙气,有龙保护的彩头。到了空阔处,观众自动围成一圈,耍龙的小伙子更能施展的开,他们跑动起来,玩岀各种绝技,一条火龙时而盘成一团,时而腾空展开,时而翻身,时而飞动,如嬉游大海,如欢舞兰天,神灵活现,妙不可言。最难耍的是钻杆,即龙头从龙身下穿过,翻身飞去的动作,这全在整体配合,形成默契,稍有不慎会扭缠龙体,烧了龙身。龙在舞动时喷火吐焰更是神奇,龙抬头时,放烟火将火把置于龙嘴近前,一把火硝撒去,火光冲天而起,龙头在火光中一跃而起,引的观众一惊一叹!
耍龙灯大多在元宵节前后,以元宵夜为高潮,为增加热闹气氛,龙灯后常有竹马表演,龙灯舞于前,竹马舞于后,锣鼓咚咚,鸾铃声声,不论是晈月当空,还是瑞雪映照,都是一幅富有诗意的盛世升平图。
龙灯在穿街过巷时,村里家家门前,早设香案,燃起香烛,摆上礼品,在龙到门前时燃起鞭炮相迎,更有人请龙入室,沾沾龙福,求龙护佑。


四、送龙神,经过几天狂欢,年过完了,耍龙灯的一班人马选定一个夜晚,在耍完龙后到迊龙神地方送龙入宫。送龙仪式基本相同于迎龙,只祷告的话不同,说些请龙神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堡平安之类。焚香化表,跪拜以后,就在河边将扎成的龙灯拆卸。耍过的龙的全身都成了沾满神气的吉祥物,除了龙骨架留下以后备用,龙须给了有小孩的家庭拿去绾缰绳,龙皮(布)分给大家给小孩或多病的人做衣服,取有龙体护佑,百邪不侵,龙筋,(龙身中牵绳)侧卖给有牲口的人家,(传说拉上此绳,牛如神龙,)安排妥当,耍龙的一般人才离开西河,分享耍龙所得礼物。至此,一场神奇的欢乐,才宣告结束,耍龙灯,历史悠久,渗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典型的民间艺术形式,但愿这古老的艺术形式能在今天大力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势下受到保护,使吕家堡耍龙灯代有其人,耍的红红火火,与龙共舞,与龙共存,让龙福龙祥永留人间!




作者简介
王天周,周至县哑柏镇吕家堡人,退休中学教师。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